<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股價暴跌、翻臺率下降 海底撈撈不動了?

    “海底撈不行了?”在看了最近的新聞后,你很容易會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

    如今,在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上檢索“海底撈”,多半是“海底撈墜入海底”“海底撈撈不動了”之類的描述。

    輿論集體看衰這家火鍋巨頭,并不是沒有理由的。種種解讀,其實都源自6月底曝出的一則消息——海底撈股價暴跌,四個月內(nèi)市值蒸發(fā)2500億港元。

    海底撈跌跌不休,“火鍋界的茅臺”不香了嗎?/圖蟲創(chuàng)意

    在人們較為樸素的認知里,股價上漲是好事,下跌當然就是壞事。而在本就因菜品屢屢漲價而失去消費者好感的情況下,海底撈市值腰斬的消息一出,就成為口碑滑坡的最后一根稻草。

    菜品漲價丟了面子,股價暴跌又賠了里子。一個落魄商業(yè)巨頭形象,已經(jīng)呼之欲出。

    海底撈,撈不動了?

    不得不說,海底撈前段時間跌得挺猛,但就此斷言“海底撈不行了”,可能還為時過早。

    在這輪“雪崩式暴跌”中,海底撈行情最差的一天跌到了36.9港元/股,與年初高達85.8港元/股的巔峰相比,當然是腰斬,但縱向來看,其實也就是回落到去年8月初的水平。

    更何況,被用來作對比的歷史最高點,更像是一個巨大的泡沫。

    今年春節(jié)前,超過千億的資金南下涌入港股,內(nèi)地餐飲三巨頭(海底撈、呷哺呷哺和九毛九)漲得都挺猛,春節(jié)后,南下資金回流,海底撈們又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與其說是“大潰敗”,不如說是正常的價值回歸的過程。

    把時間拉長來看,如今三四十元的股價,或許才是這家上市三年的網(wǎng)紅餐飲企業(yè)的常態(tài)。

    同樣地,翻臺率的下降也是如此。

    根據(jù)2020年報,海底撈的翻臺率,從2019年的4.8下降到了2020年的3.5,這被視作的“海底撈神話不再”的鐵證之一。

    但別忘了,2020年全年,海底撈的門店數(shù)也從2019年的768家增加到了1298家。

    大規(guī)模擴店的背后,當然有盲目擴張的因素在,但有了新店的分流,海底撈的平均翻臺率下降幾乎是必然的。

    即便只是路過,海底撈的店員也會熱情地跟你打招呼。/圖蟲創(chuàng)意

    門店數(shù)量的增加,最直接的影響是原有門店的平均排隊等待時間會減少,顯得不復往日那樣火爆,但長遠來看,其實有利于擴大品牌規(guī)模和影響力。

    或許可以這樣說,海底撈撲街了,但又沒完全撲。

    當然,這一次海底撈的消息之所以能夠引發(fā)這樣大規(guī)模的群嘲,與其說真是有這么多股東操心海底撈的發(fā)展,還不如說廣大消費者終于逮著個機會,可以好好吐槽一下這家不務正業(yè)的火鍋店了。

    畢竟,這個被年輕人偏愛多年的火鍋品牌,口味沒提升多少,但口碑卻肉眼可見地下滑了不少。

    海底撈被罵,當然不是因為難吃

    前段時間,與海底撈“市值蒸發(fā)2400億”的新聞一同上熱搜的,還有海底撈老板張勇關(guān)于“海底撈不好吃”的回應。

    6月中旬的一次交流會上,在被問到為什么“海底撈服務好,但味道一般”時,張勇拿時下備受關(guān)注的航天新聞舉例,稱“火箭上天有標準,餐飲沒有標準。只不過是有些企業(yè)強調(diào)口味的宣傳,我們不重視而已。看報表,我們的營銷費用是零。”

    海底撈被罵,當然不是因為“難吃”。

    眾所周知:火鍋是餐飲行業(yè)中最容易做到標準化的,如果海底撈難吃,那也不會是變難吃了,而是本來就難吃。更何況,火鍋想要做得難吃,比做得好吃要困難得多。

    張勇還表示,“洞察人性很難講,比如消費者說海底撈不好吃,其實可能是嫌價格貴。我老婆說我回家晚,可能是我對她關(guān)心不夠。如果我信我老婆的話,每天都在家待著,我相信我老婆會更討厭我。”

    對著海底撈人均110元的客單價,我們再討論“貴不貴”似乎沒有太大必要,問題關(guān)鍵在于“值不值”。

    曾幾何時,擁有著牛油鍋、番茄鍋、小酥肉的海底撈還是年輕人心中“yyds”。/圖蟲創(chuàng)意

    往前數(shù)幾年,人們?nèi)コ院5讚频臅r候,還處處透著新鮮的體驗——

    就餐時主動提供皮筋、眼鏡布、手機袋,洗手間有專人遞毛巾,等候區(qū)有免費的水果、零食,可以美甲、擦鞋,還可以疊紙鶴和星星抵扣餐費……

    這些如今已經(jīng)司空見慣甚至成為標配的服務,在當時并不多見。憑著主動內(nèi)卷抬高的服務水平,海底撈逐漸走在火鍋賽道的前列。

    對于當時的消費者來說,海底撈即便并不物美價廉,也至少是物超所值。

    “如果不是為了對暗號,

    誰要來海底撈?”

    這兩天,無論是高考分數(shù)307的小偶像,還是綠城火災案的當事人林生斌,都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人設崩塌帶來的反噬是巨大的。

    如果說海底撈也有人設,那它的人設無疑是“體貼”。

    無論是每次喝完飲料,總會有人沖上來為你續(xù)杯;還是一個人去吃海底撈時,店員在對面位置放上的玩偶;又或者是在海底撈過生日,送過水果蛋糕、長壽面后,還會有一群員工舉著燈牌在你面前唱生日歌……

    網(wǎng)友:海底撈給你過生日你感動嗎?不敢動。/微博

    海底撈的體貼,甚至到了讓社恐患者有點發(fā)怵的程度。

    俗話說,愛一個人,就帶TA去海底撈過生日,恨一個人,也帶TA去海底撈過生日。

    博主“渡邊魚子醬”就曾分享過自己與跟朋友去海底撈吃飯,為了不被服務員發(fā)現(xiàn)過生日進而成為全場焦點,只好“偷偷摸摸地從包里挖蛋糕吃”的經(jīng)歷。

    而底下的評論,讓人明白這份謹慎毫不過分。無論你有意還是無意,只要被海底撈知道你今天過生日,一份新鮮熱乎的社死現(xiàn)場就安排上了。

    然而,對于海底撈式的過度服務,有人嫌打擾,但有人還怕不夠。

    這段時間,一份“海底撈暗號”在全網(wǎng)瘋傳。

    具體來說,找海底撈的店員說一些指定的內(nèi)容,就會拿到各種小禮物。因為一些暗號過于羞恥,又被稱作“厚臉皮挑戰(zhàn)”。

    這些暗號,包括但不限于說“小仙女來吃火鍋了”得到仙女棒玩具、說“兔兔這么可愛怎么可以吃兔兔”得到一份兔子形狀的甜品、說“你家的鍋底好好吃”獲贈一包火鍋底料……

    在多數(shù)情況下,店員們會秒懂,然后呈上相應的禮物。當然,也不乏翻車的時候。

    從一些門店毫無準備的反應來看,這并不像是官方推廣的營銷行為。

    這些的“暗號”,最開始可能只是部分門店個別服務員的好心之舉,卻因為用戶的自發(fā)傳播而成為了一種潛規(guī)則,最終又卷回到了自己頭上。

    無論是之前的“17元吃海底撈”還是如今的“海底撈暗號”,“去海底撈薅羊毛”似乎成為一種潮流。

    但別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

    這些免費饋贈的小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并分攤到了不需要這些額外服務的“老實人”顧客的賬單里。

    中國人不愛吃火鍋了嗎?

    事實上,最近焦頭爛額的火鍋品牌,還不止海底撈一家。

    前面提到的呷哺呷哺,跟海底撈也是一對難兄難弟。

    同為港股上市公司,呷哺呷哺股價也從年初的27.1港元/股跌到如今的7.4港元/股,縮水近3/4。如果說海底撈是腰斬,呷哺呷哺則是從小腿肚子就開始斬了。

    而與海底撈的“增收不增利”相比,行業(yè)老二呷哺呷哺是營收和凈利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根據(jù)年報,去年呷哺呷哺營收54.55億元,同比下降9.5%;利潤1148萬元,同比降低96%;經(jīng)調(diào)整后的純利潤也僅為1.3億元,同比降低67.1%。

    再加上此前明星陳赫的賢和莊火鍋門店出現(xiàn)天花板掉落,鄭愷的火鳳祥火鍋陷入抄襲風波……一時間,似乎所有關(guān)于火鍋的消息,都不是好消息。

    人們不禁會疑惑,中國人已經(jīng)對火鍋感到厭倦了嗎?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國在營業(yè)的火鍋門店數(shù)近50萬家,而規(guī)模最大的三家連鎖火鍋品牌“海底撈”“呷哺呷哺”“馬路邊邊”所有門店數(shù)加起來,才剛剛超過3千家。

    我們的目光,似乎過多地被頭部的連鎖火鍋品牌占據(jù)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信息繭房。在萬億級的火鍋市場里,即使是連鎖火鍋品牌海底撈,市場份額也只有6%左右。

    火鍋行業(yè)的紅海里,連鎖品牌只是滄海一粟。/圖蟲創(chuàng)意

    當人們提到火鍋這個詞,可能十五年前意味著小肥羊,十年前意味著呷哺呷哺,五年前意味著海底撈……

    火鍋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yè)。不僅有各大品牌的對壘,還有各式風格的競爭,如川渝的麻辣火鍋、北京的銅鍋涮肉、潮汕的牛肉火鍋、貴州的酸湯火鍋、云南的菌湯火鍋……

    正如《新周刊》在2018年的專題《火鍋中國》中所總結(jié)的那樣:“熱氣騰騰、香飄四溢的火鍋,其本身就散發(fā)著一種向心力,就像一座迷你壁爐或篝火,將臣民百姓吸引過來,聚集在它的周圍……對于把吃飯看作一種社會活動的平民而言,似乎只有火鍋才可以讓食者隨意選菜料,自己掌握火候并隨意調(diào)配作料——在火鍋里,中國人找到了吃的自由。”

    從某種角度來說,越多越大的連鎖火鍋店,是違背這種“自由精神”的。月盈則虧、盛極必衰的道理,一再在各種品牌身上應驗,或許,沒有哪一家火鍋能一直火下去,但在這片土地上,永遠有火鍋在沸騰。【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新周刊

    IT時代網(wǎng)(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究。
    創(chuàng)客100創(chuàng)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lǐng)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lián)網(wǎng)IT、傳媒知名企業(yè)和個人。創(chuàng)客100創(chuàng)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lián)網(wǎng)、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chuàng)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guān)文章
    股價暴跌、翻臺率下降 海底撈撈不動了?
    重讀《海底撈你學不會》:張勇的擔憂正一一應驗
    張勇回應海底撈不好吃,對業(yè)績持續(xù)增長不抱希望
    海底撈拿出1.59億股獎勵1500余名員工 能挽救市值暴跌口碑下滑?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