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穆迪公告稱,將美年健康企業家族評級由“B1”下調至“B2”,評級展望維持“負面”;同時將其下屬境外全資子公司Mei Nian Investment Limited發行并由美年健康擔保的債券高級無抵押評級由“B1”下調至“B2”。無獨有偶,2月4日,惠譽也曾發布報告稱,將美年健康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IDR)和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B-”下調至“B+”。惠譽還將美年健康規模2億美元、2021年4月到期的高級無抵押票據的評級從“BB-”下調至“B+”。惠譽預計美年健康的負自由現金流(FCF)將持續存在。
隨之而來的是美年健康的及時應對動作。公司8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終止部分募投項目并將剩余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等相關議案。按照公告,公司將終止此前定增募資擬投的“生物樣本庫建設項目”,將剩余9億元資金用于永久補充流動資金。根據此前另一公告,公司還將閑置的5億元定增募資暫時補充流動資金,加總后補流資金為14億元。
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美年健康為何要從定增募資中擠出流動資金?從財務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為23.72億元,似乎并不緊張。
但公司在2月3日回復交易所問詢函時透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賬面貨幣資金為35.38億元,扣除募資余額后為19.51億元。公司解釋稱,考慮到疫情沖擊等因素,公司預計在2021年一季度存在較大的營運資金缺口,將定增募資補流有助于改善該狀況。
過去幾年間,美年健康的借款不斷增加。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美年健康短期負債為20.8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3.25億元,即美年健康需要在較短時間內償還超過44億元的資金,這對疫情之下的美年健康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據公司測算,2021年流動資金缺口少則16.9億元,多則20.31億元,而在2021年一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將達到-9.85億元。
由此可以看出,美年健康當前需要一筆錢來解決流動性困難,此前持續借款已經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而定增募資還在賬上,募投項目未來再好,也需要先解決當前的問題。
只是,在2019年10月29日就已經入賬的定增募資,為何至今仍有生物樣本庫建設項目、數據中心建設項目兩個項目一分未投入?公司的解釋是疫情等因素影響。
解了近渴,遠憂如何?為了擴大業務布局,美年健康近年來持續通過發債、借款的方式籌集資金,資產負債率更是不斷提高,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及2020年9月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4.69%、55.39%、56.90%和54.18%。
從數據來看,美年健康似乎陷入一種怪圈——依靠外部融資擴大體量,規模卻無法轉變成效益。公司最近三年一期的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重分別為23.87%、23.96%、23.83%及26.68%,即營收與銷售費用幾乎同比例增長,每多增加1元營收都需要用約0.23元的銷售費用換得;管理費用占比呈現上升態勢,最近三年一期的數據分別為7.44%、7.28%、7.62%及9.04%,即營收增加,管理費用增加得更快;依靠外部融資很容易導致財務費用激增,進而侵蝕利潤,最近三年一期的數據分別為1.78%、2.91%、5.13%及5.95%。
費用跑在營收前面,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公司無法形成規模效應,管理水平跟不上營收增長,而營收增加很大程度來自負債擴張,只是這些問題在發展中被掩蓋了,疫情出現使之快速被暴露。
依靠負債在短期內快速擴張的公司,風險觸發點往往也在資金端,即一旦資金鏈承壓,會反過來影響主營業務正常開展。這顯然不是美年健康愿意看到的,其將定增募資用于補流也是為了防范風險。
公司接連被惠譽、穆迪下調評級,似乎沒有直接沖擊,但信用評級對公司融資成本的潛在影響,不可小覷。【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上海證券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