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1450億歐,歐盟17國聯合聯手向2nm技術邁進

    據外媒報道,近日一些歐盟國家公布了一項計劃,旨在共同合作,以提高該地區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地位,并減少對亞洲和美國進口的依賴。

    日前,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召開了歐盟17個國家電信部長(大臣)的視頻會議。會后,這17個國家簽署了《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聲明》,宣布將在未來2-3年內投入14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萬億元)的資金,以推動歐盟各國聯合研究及投資先進處理器和其他半導體技術。

    該聯合聲明指出,目前歐盟的半導體技術與自身經濟地位不匹配,歐盟國家占全球GDP的16%,但在價值4400億美元的半導體市場上,歐盟國家的份額只有10%。與此同時,受衛生事件及其他影響,歐盟也開始意識到了在關鍵的半導體技術上“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希望“減少關鍵性外部依賴”。此外,該報告還重點提及了歐盟需要在先進處理器,以及2nm先進工藝制造上進行追趕。

    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各國將協調本國的研究,并同意以被視為高增長的特定領域為目標,其最終目標是“加強歐洲設計,并最終制造下一代可靠的低功耗處理器的能力”。這些處理器將應用于高速連接、自動化車輛、航空航天和國防、健康和農業食品、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集成光子學、超級計算和量子計算。

    據悉,此次共有17個國家簽署了這份聲明,其分別為比利時、德國、愛沙尼亞、希臘、西班牙、法國、克羅地亞、意大利、馬耳他、荷蘭、葡萄牙、斯洛文尼亞、芬蘭、羅馬尼亞、奧地利、斯洛伐克和塞浦路斯。

    而沒有簽署這一聲明的國家是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愛爾蘭、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波蘭和瑞典等9個國家。

    事實上,除了上述歐盟國家之外,近幾年中國半導體也在加速擺脫對美依賴。而中科院一向是我國技術研發的主要陣地,獲得了多項重要的技術專利,因此在半導體技術領域,中科院自然也不會缺席。

    目前,中科院已經研發出了新型垂直納米環柵晶體管,并被視為2nm及以下工藝的主要技術候選。這意味著,等該項技術成熟之后,國產2nm芯片有望成功破冰。因為這一技術可比之前三星所發布的3nm工藝需要采用的GAA環繞柵極晶體管性能更強、功耗更低!

    但遺憾的是,中科院研發的2nm芯片并不能投入量產,更不能用于手機等智能設備。其原因是我國并沒有能夠大量生產這種芯片的設備,尤其是光刻機。【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電子工程世界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1450億歐,歐盟17國聯合聯手向2nm技術邁進
    歐盟罕見發出警告:“全球過于依賴美元”
    【周末觀察】歐盟反壟斷前途不明:窮追不舍的新規與伺機反抗的受懲者
    歐盟公布數字新規草案嚴管科技巨頭 不遵守者或遭年收入10%罰款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