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海底撈海外流血擴張:10年開店百家 不賺錢賠本賺吆喝?

    十年間,海底撈已在全球11個國家開出過百家門店,但是,始終是不賺錢賠本賺吆喝。

    近期,海底撈決定將海外門店分拆成海特國際單獨上市,這能締造又一個海底撈神話?

    分拆大戲

    在海底撈的體系中,又將出現一家上市公司。

    近日,海底撈(06862.HK)公告,將分拆公司中國以外餐廳業務,組成海特國際,單獨在港交所上市。分拆后的海特國際并非海底撈的附屬公司,而是由張勇和舒萍夫婦共同控制。

    一旦成功掛牌,他將成為張勇名下繼頤海國際、海底撈之后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機構數據顯示,中式餐廳在國際市場極其分散,在國際市場有超過60萬家中式餐廳,但擁有10家以上門店的品牌占比僅為13%,在兩個以上國家經營的中式餐廳品牌不足5%。

    2021年,海特國際錄得收入3.12億美元,是國際市場上第三大中式餐飲品牌,也是最大的源自中國的國際中餐品牌。排在它之前的兩個品牌,分別于1983年和1993年成立于美國,均提供西化的中式餐飲,2021年的總收入分別為40億美元和10億美元。

    海特國際的收入規模不如這兩家,但門店在全球范圍內分布廣泛,2021年已在全球11個國家落子,成為了覆蓋范圍最廣的中式餐飲品牌。

    海特國際認為,火鍋是國際上最受歡迎的中餐品類之一。按收入計算,2021年可占國際中餐市場收入的11.1%。2016年-2019年,從307億美元增至373億美元。后受疫情影響,2020年降至256億美元。隨著疫情逐步緩和,火鍋在國際市場已開始復蘇,2021年恢復至289億美元。

    機構預計,國際市場火鍋店的數量,將從2021年的13.4萬家增至2026年的16.9萬家。屆時,市場規模將達到46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0%。

    海底撈認為,將海外業務分拆出去,有利于在各自所處的區域內取得更好的發展,股東也可在獨立的上市平臺上獲得未來的增值收益。

    10年開店百家

    1994年,海底撈從四川簡陽,前面長達十年的時間里,也只開出了8家連鎖店。

    之后,進入到了快速擴張期。特別是2018年上市之后,海底撈開店更加瘋狂,僅在2019年和2020年就合計新開門店832家,將門店總數推高至1298家。

    受疫情影響,實體行業普遍難過。但在張勇的帶領下,海底撈繼續蒙眼狂奔,在2021年上半年繼續開店近300家,門店總數達到了1597家。

    伴隨著海底撈的整體擴張,它也開啟了國際化擴張的步伐。2012年,海底撈首家海外門店在新加坡開業;2013年-2015年,分別在美國、韓國和日本落子;2018年和2019年,更是密集在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諸國開出首店。

    截至目前,海特國際在11個國家擁有103家海底撈餐廳。

    曾經,海底撈最引以為傲的經營指標是翻臺率,最直觀的表現是,幾乎每到飯點,每家海底撈門店前都坐滿了等待就餐的客人。2018年,海底撈的翻臺率達到頂峰,為5.2次/天。

    隨著門店的加密,以及之后疫情對堂食的影響,2019年,這一數字降為4.8次/天,2020年進一步跌到3.5次/天,2021年,更是逼近3.0次/天的盈虧平衡線。

    為此,海底撈不得不對自己大動手術,宣布在短期內永久關停和歇業休整合計近300家門店,導致2021年公司巨虧超過41億元。

    整體市場表現如此,海外餐廳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2019年-2021年,海底撈海外餐廳翻臺率也從4.1次/天猛降至2.1次/天,今年一季度略微回升至2.7次/天。每家餐廳平均每日收入,從2019年的2.08萬美元降至2021年的1.0萬美元,今年一季度回升至1.28萬美元。

    虧損不止

    盡管海底撈在國際市場的門店越來越多、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收入規模也越來越大,但它始終沒能嘗到盈利的滋味。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Q1,海特國際的收入分別為2.33億美元、2.21億美元、3.12億美元和1.09億美元,各期分別虧損0.33億美元、0.54億美元、1.51億美元和0.28億美元,虧損額總體呈現出大幅上升之勢。

    從成本結構來看,海外市場和中國市場也存在較大的差別。

    在海底撈的財報中,支出占比最大的為原材料及易耗品,2020年和2021年,分別為42.9%和43.7%,員工成本次之,分別為33.8%和36.2%。而在海特國際,最大的支出為員工成本,2020年和2021年分別為45.4%和45.9%,原材料及易耗品支出占比在35%左右。由此可見,海外用工成本高昂絕非虛言。

    因為成本高,一直虧損,且需要持續擴張,因此,海特國際的債務壓力巨大。2019年-2021年及2022年Q1,公司流動負債分別為1.69億美元、3.24億美元、3.90億美元和4.23億美元,到5月末,進一步增至4.32億美元。

    過往,海底撈的海外門店擴張,都是通過海底撈國際借貸資金來支持。直到準備將海外門店分拆上市,才將從海底撈國際獲得的大部分貸款4.71億美元,通過向其全資附屬子公司發行股份的方式結清?!矩熑尉庉?周末】

    來源:斑馬消費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海底撈海外流血擴張:10年開店百家 不賺錢賠本賺吆喝?
    【新經濟】海外業務表現優于國內,海底撈有意分拆上市
    海底撈大撤退,年薪百萬的店長還會有嗎?
    【新經濟】2021年虧損41億元,海底撈承認戰略失誤瘦身糾偏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