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特別報道】中介的黃昏:貝殼已無新故事

    曾經,打開貝殼,投資人還可以看到珍珠,而如今,滿眼只剩下沙子。

    #1

    疫情退去,貝殼底褲脫下

    “幣圈一天,人間一年”這句魔幻的幣圈流行語放在貝殼身上或者說中介身上,或許也不為過。

    貝殼上市的一周年,是充滿魔幻的一周年,也是過山車般的一周年。

    找來了“科技”帽子上市的貝殼,在不被看好的背景下,表現十分搶眼。以20美元/ADS定價IPO的貝殼,開盤大漲75.3%,收盤價報37.44美元/ADS,漲幅87.2%,市值達到422億美元。

    夢幻般的開局已經讓眾多投資人血壓飆升。

    沒想到更魔幻的在后頭。此后貝殼股價一路飆升,將萬科、恒大一眾房企遠遠甩在身后,曾經不看好貝殼的人們被頻繁打臉,人們已經無法用中介來定義這個現象,只好相信:

    這是一家科技公司。

    這家科技公司一路狂奔,最高時市值站上908億美金高位,超過萬科、保利、綠地的市值總和!

    原來辛辛苦苦蓋房子的真不如搞“真房源”的。

    連搞科技的百度都被遠遠甩開。

    這一年,貝殼的股價增長了近四倍,這令人驚嘆的“鈔能力”讓無數人打臉后不得不相信“科技”的巨大威力。

    回頭來看,2020年的疫情在最開始重創了中介行業,卻最終讓貝殼大獲其益。

    這個脫胎于鏈家的平臺,原本只是很多買房賣房者的選項之一,默默做著“真房源”的生意,試水著自己的VR看房業務,不溫不火地打造著自己的ACN平臺。

    然而疫情一來,人們被迫封閉在家,傳統中介的帶看業務突然失靈,線上看房突然之間成了剛需。

    有此技術和平臺的貝殼一夜爆火,用戶紛紛奔赴貝殼網上看房,貝殼的知名度,下載量、活躍度瞬間飆升。

    而這些,最終促成了當年8月的貝殼上市,講著一個動人的科技故事。

    貝殼的科技故事實在是太過離奇了,高達186倍的市盈率,讓一眾互聯網科技公司如百度、阿里、京東、網易20倍上下的市盈率實在是相形見絀。

    泡沫破時,我們才知道到底誰在裸泳。

    2021年的貝殼開始了斷崖下跌模式,在一周年的時候,貝殼不但跌破了發行價,市值跌去了四分之三,超過4000億灰飛煙滅。

    辛辛苦苦一整年,一夜回到上市發行前。

    即便如此,40多倍的市盈率,依舊在一眾中概股科技公司里鶴立雞群。

    如此的魔幻故事,在2021年貝殼的二季度及半年財報會上,被導入了房地產的周期故事里。“每輪周期的政策調整年份,如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貝殼的下一年一般都會做一些在今天看來“難而正確”的事。“2009年鏈家開始做科學化管理;2012年開始做真房源、發力客戶體驗和線上;2015年開始全國化布局;2017年~2018年在做貝殼。”貝殼董事長兼CEO彭永東面對慘淡的業績如此舉例,試圖安慰投資者。

    上市時、股價飆升的時候,貝殼是科技公司。等到坐過山車下來時,又成了房產周期。

    打開或者合上貝殼,你永遠不知道珍珠和沙子哪個會出現。

    #2

    驚弓之鳥:壟斷隱憂下的中介業務

    HUI SHENG SHUO FANG

    買房人苦中介久矣!

    曾被稱為民生“三座大山”的房價、教育和醫療在2021年風云變幻。“雙減”出臺,教學培訓幾乎遭遇“毀滅性”打擊,醫療“集采”,如火如荼;房地產也是戰戰兢兢,一輪又一輪的政策“洗禮”下,日子并不好過。

    房產中介兔死狐悲,戰戰兢兢。

    7月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史無前例地將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住房租賃企業、物業服務企業、金融機構、網絡媒體及從業人員都納入了監管,中介行業寒意來襲。

    8月18日,杭州“個人自主掛牌房源”功能正式上線再次挑動中介神經。買房可以繞過中介,直接交易的思路幾乎一夜之間引爆輿論,很多買房者都在為此政策叫好。

    雖然很多人拼命告訴大家這個事情對中介影響不大,這個政策早已有之而且別的地方試點并不成功,但依舊擋不住財報會上投資人的關切發問。

    雖然貝殼以“該政務服務系統之前就存在,本次是做了升級”做掩飾,不愿做過多延伸。

    但這樣的欲說還休實在難掩內心的戰戰兢兢。

    正如財報第一個問題上來就是傭金率一樣,對于尚未落地的靴子,貝殼如同驚弓之鳥。

    傭金,到目前為止,依舊是這家“科技”公司的命門,投資人知道,貝殼應該也懂。

    反映在財報上,二季度二手房交易服務營收為96億元,同比僅增長4%,新房交易服務營收為139億元,同比增長31.9%,首次單季度新房營收超過二手房。

    與此同時,凈利潤及毛利率的雙雙驟降,則暴露了貝殼對存量房傭金的依賴以及轉型的成色:二季度貝殼的凈利潤為11億元,同比大降61%;二季度毛利率只有22.1%,遠低于去年同期的32.5%。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二季度營業成本同比增長38.6%,增速超過了新房及二手房交易營收,同時,二季度營銷和推廣費用為人民幣12.41億元,同比增長57.5%。貝殼解釋為線上和線下廣告投放和品牌宣傳活動的增加,以及業務拓展人員的增加。

    事情已經很明了,在加大廣告投入、營業成本暴增的同時,營收乏力,利潤爆降。

    而且這樣的勢頭好像一時無法回頭,貝殼忍不住給投資人打了預防針:預計2021年第三季度營收在145億元至155億元之間,較2020年同期下降約24.6%~29.4%。

    而這家打著“科技”標簽的公司,二季度研發費用為人民幣僅為7.75億元,科技的成色可見一斑。

    中介的價值到底在哪里?房產中介值得如此之高的傭金率嗎?我們需要一個市值如此之高、市盈率如此之高的中介公司嗎?

    專心蓋房子的房企大概已經提前給出了答案。

    更令市場擔憂的是,貝殼這樣的體量是否構成壟斷,始終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監管日趨嚴厲的背景下,阿里、美團都在不久前給了答案。

    而競爭對手的舉報,又何嘗不是代表著眾多買房者的呼聲?

    從業人員已經開始用腳投票。

    深圳、北京等地中介從業人員的離職、中介門店的倒閉轉型大概只是開始,如同貝殼的股價一樣,這樣的勢頭好像并沒有回頭的跡象。

    #3

    強弩之末:扶不起的新業務“阿斗”

    HUI SHENG SHUO FANG

    貝殼何嘗不想改變。

    然而改變之路總是心酸。

    在被質疑過度依賴二手房交易收入后,好不容易把新房交易收入拉上來了,結果利潤和毛利率爆降!

    貝殼一直嘗試拓展其營收來源,如今金融服務、裝修等曾經被歸入“其他”的業務如今在被推向前臺。

    財報數據顯示,包括家裝在內的新興服務和其他服務二季度營收為6.6億元,同比增長50%。不過,占總營收的比重還不足3%。

    在這個年產值達2萬億元的家裝行業里,相關企業超過10萬家,行業集中度很低,幾乎是巨頭眼中的一片藍海。

    “家裝是貝殼要翻越的第二座山。”彭永東說。

    只是,有時候“越過高山,卻發現無人等候”。

    甚至,等候的可能正是虎視眈眈的“高科技”對手。

    就在貝殼謀劃上市的2020年,京東打造的一站式家居家裝解決方案的“京東家”上線運行,4月底,國美的“打扮家”也正式出道,5月底,阿里巴巴的家居家裝平臺—“躺平”正式上線……

    在家裝市場,貝殼這家科技公司,終于遇到了“科技”對手。

    一年后的7月,也許為了在財報公布前講出新的故事,貝殼找房宣布與圣都家裝達成100%股權收購協議,總對價不超過80億元。

    這家被被稱為家裝界的“貝殼”,終于走進了“貝殼”。

    兩個“貝殼”在一起能做什么?幸虧董小姐沒有把中介這塊肉看在眼里,這個“掌握核心科技”的女強人,曾經對小米入股美的做了驚人的評價:

    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慧聲說房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特別報道】中介的黃昏:貝殼已無新故事
    房產中介行業要變天?貝殼股價連日暴跌逼近發行價
    貝殼集團發布訃告悼念左暉:集團失去一位奠定事業和使命的創始者
    造房的不如賣房的!貝殼市值=萬科+融創 這是什么邏輯?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