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一代鈉離子電池難言替代 寧德時代開發鋰-鈉電池系統

    適配更多應用場景,寧德時代正開發鋰-鈉電池系統

    7月29日下午15:30,寧德時代(300750.SZ)舉行鈉離子電池發布會。據介紹,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鐵鋰電池,但是在低溫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高寒地區高功率應用場景。

    發布會通知于28日晚官宣, 受此消息刺激,7月29日相關概念股大漲,截至收盤,鋰電池、新材料、有色、芯片板塊漲幅居前,盛弘股份(300693.SZ)、湘潭電化(002125.SZ)、科瑞技術(002957.SZ)漲停,圣陽股份(002580.SZ)、山東章鼓(002598.SZ)等跟漲。

    不過市場普遍認為, 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較低,未來應用場景或主要集中于儲能、低速新能源車及小動力領域,鋰離子電池仍是新能源汽車電池主流技術路線。此外,鈉離子電池還面臨產業化、儲能發展不及預期的風險,因此鈉離子電池的應用不改碳酸鋰中長期高景氣周期。

    一代鈉離子難言替代

    寧德時代表示,當前公司開發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160Wh/kg,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在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而在零下20°C低溫的環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同時在系統集成效率方面,也可以達到80%以上。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鐵鋰電池,但是在低溫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高寒地區高功率應用場景。

    鈉的化學性質,電池工作原理都和鋰非常相似。鈉的地殼元素含量排名第六,所以其資源非常豐富,但是鈉離子體積更大,這就意味著在電池的運行過程中,鈉離子在材料中的嵌入和脫出,對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和動力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鋰-鈉混合共用或是更優解

    隨著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程提速,參與鈉離子電池產品研發和布局的企業有望受益,寧德時代等企業已紛紛入局。

    7月29日的發布會上,寧德時代就表示已經開始進行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布局,計劃于2023年形成基本產業鏈,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將突破200Wh/kg。

    此前,產業鏈上其他公司也有所布局,例如華陽股份(10.630,0.00,0.00%)(600348.SH)擬對鈉離子電極材料項目投資1億4千萬元。ST猛獅(002684.SZ)稱,已研發成功鈉離子體系18650鈉離子電芯,即將合作大批量生產。容百科技(688005.SH)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也在開發過程中。欣旺達(300207.SZ)也在生產和研發鈉離子電池。因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相隔膜技術相似,隨著鈉離子電池發展,隔膜需求上漲。資料顯示,隔膜制造企業包括滄州明珠(002108.SZ)、恩捷股份(002812.SZ)、中材科技(002080.SZ)和璞泰來(603659.SH)等。

    開源證券新能源研究團隊分析報告顯示,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目前成本優勢不明顯,工藝和產業鏈還不成熟,缺少核心電極材料和電解液規?;?,電池相關標準化體系、參數評測技術等還不完善。目前我國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還處于初級階段,鈉離子電池現在處于多種技術路線共同發展的狀態,正負極材料性能還需提高,與正負極匹配的電解液體系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此外,為了適配更多應用場景,寧德時代發布會上還透露,在電池系統集成方面開發了AB電池解決方案,即鋰-鈉電池系統,與將鈉離子和鋰離子電池的集成混合共用。通過BMS的精準算法進行不同電池體系的均衡控制,這樣可以實現取長補短,既彌補了鈉離子電池在現階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也發揮出了它高功率、低溫性能的優勢?!矩熑尉庉?李小可】

    來源:第一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一代鈉離子電池難言替代 寧德時代開發鋰-鈉電池系統
    寧德時代董事長現身 6億新能源項目開工 "三大戰略"迅速推進
    中國最敢吹的新能源大王,失蹤了
    電池有問題?寧德時代被曝強制員工購買特斯拉,官方回應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