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人事】華為裁撤云與計算BG,余承東去哪了?

    誰也沒有想到,余承東上任華為云與計算BG總裁之后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撤掉云與計算BG。

    4月2日,華為內部發文任命張平安為Cloud BU 總裁,同時撤銷云與計算BG( Cloud&AI BG),原服務器、存儲等劃歸到“網絡產品與解決方案”,該部門名稱改為ICT產品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余承東的任命沒有進一步闡述,這可能只是華為云組織變化的前奏。

    華為存在時間最短的BG

    2020年1月,華為云與計算BG正式成立,至2021年4月裁撤消息傳來,云與計算BG創下了華為生存周期最短BG的記錄。

    而在此之前,華為云的組織架構幾經變化,命途多舛。

    2017年3月份,華為云Cloud BU正式成立,華為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轉任Cloud BU總裁。

    2018年底,華為云Cloud BU進化為華為Cloud&AI產品與服務BU,將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數據、計算、存儲、IoT 等與IT強相關的產業重組為“計算與云”產業群,并在此基礎上組建了“Cloud & AI產品與服務”,由侯金龍擔任總裁,鄭葉來為華為云業務總裁。有意思的是,侯金龍正是鄭葉來離開IT產品線的繼任者,同樣從IT產品線赴任云業務。

    2020年,華為云再度加碼,Cloud&AI升為華為第四大BG,重要性前所未有的提高,就在外界都以為華為云要大展拳腳時,僅僅一年時間,侯金龍被調任至華為數字能源董事長,余承東成為Cloud &AI BG總裁(兼)、Cloud & AI BG行政管理團隊主任、增任命Cloud BU總裁(兼)、Cloud BU行政管理團隊主任。

    商場如戰場,頻繁更換主將是大忌,這說明華為云的發展并沒能讓董事會滿意,才會在快速試錯之間更換華為云的掌舵人,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云的處境是殘酷的,來自華為內部的壓力甚至要比外界對華為云的期待更甚。

    華為云的反復

    余承東的任命有些許不同,他不僅掌管業務,還有人事任命權,看起來余承東似乎已經是華為云最后的答案。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集消費者BG、云與計算BG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于一身的余承東,選擇后退一步,給華為云做減法。

    撤掉BG,華為云不用再擔負營收指標,重回BU,華為云依然是運營商BG和企業BG的能力中心,企業BG和云與計算BG也不必互相消耗,增加客戶的溝通成本。

    而將服務器和存儲剝離,避免了華為云左右互搏的尷尬,一方面華為云做云服務,另一方面,華為云又對外銷售服務器和存儲等硬件,相當于云服務商的供貨商,和云服務商的關系不好把握。

    這次調整仿佛回到了鄭葉來最初做華為云的組織架構,只做公有云,不要硬件為主的私有云,印證了早期鄭葉來的戰略大致正確,實際上,華為內部也比較認可鄭葉來對華為云的開拓能力。

    余承東上任之前,華為云一點點變重,增加能力的同時也讓華為云走樣,余承東之后,華為云又一點點減重,找尋華為云的最佳平衡點。

    在鈦媒體看來,華為云的組織架構調整體現出其戰略方向的變化,與市面其他云服務商相比,華為云有些過重,減負之后,華為云變得更加純粹,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公有云是服務、私有云是產品,混合云是解決方案,華為云輕裝上陣。

    為什么是張平安?

    余承東兼任華位云與計算BG總裁時,華為內部人士對鈦媒體表示,華為的目的是為了強化以手機為入口的“端”與云計算的協同,進一步提升內部運作效率,將核心能力進一步整合,加強互聯網業務布局,促進生態發展。

    任正非在華為2021年公司年度工作會議上就表示,未來,華為將堅持端、管、云協同戰略。

    以此視角觀測,張平安的確是合適人選。

    資料顯示,張平安出生于197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1996年加入華為,歷任華為產品線總裁、高級副總裁、戰略與Marketing副總裁、地區部副總裁、全球技術服務部副總裁、華為賽門鐵克首席執行官等。

    更重要的是,張平安在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云服務,和余承東搭檔,對于貫徹端云協同戰略有實操經驗和深刻理解。

    雖然終端云只是華為云的一部分內涵,但這恰恰是華為云的強點,阿里、騰訊,包括國外的AWS和微軟Azure等云服務商都沒有終端的能力,電商之于云服務,最大特點是大規模調度能力,也成就了AWS和阿里云,而終端之于云服務,數以億計的終端能淬煉出什么樣的云服務,這或許是華為的一個期待。

    端云協同未必不能成為華為云的一個殺手锏,端可以是各式各樣的產品,比如手機、攝像頭、汽車等,華為終端云服務完全可以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產生聯動,華為可以提供基于云服務的各種生態系統,讓用戶可以享受到像手機一樣豐富的終端云服務平臺,汽車對華為云來說只是一個更大的“端”。

    余承東該如何打造云、汽車和終端之間的夢幻聯動,華為云的變革仍在繼續。【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鈦媒體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華為云業務架構再調整:張平安任華為云總裁,撤銷云與計算BG
    【人事】華為裁撤云與計算BG,余承東去哪了?
    曝華為擎云 L410 筆記本開始向政企客戶供貨,采用麒麟 990 + UOS
    華為面向海外推顯示器:4月14日英國開售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