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被巨頭盯上的云自習,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當代年輕人總有一些神秘的交流方式。

    有人能見面出去玩,相對無語,手機上聊;有人會互道晚安,隨后峽谷見面;有人愿意邀請朋友來家玩,倆人躺著玩手機;還有人,寫作業的時候開一個直播,不露臉不聊天,往這一坐十個鐘頭,學習。

    這種場景,逐漸不再小眾。

    12月24日,臨近考研,forest官微發起“考研祈福種樹”活動,參與者需要使用forest App進入指定房間,在活動的上午一小時、下午一小時期間,不可以中途退出,完成后參與者的森林內將獲得限定樹種“冬日之光”。

    這一活動集結了近1800人,來自全國各地的云同桌在這一小時內,不使用手機,專注云自習,為考研共勉。服務器擁擠,很多同學在評論區反映“卡出去了”。

    這,不過是在線自習室的冰山一角。

    今年開始,線上同桌們不再是一群游兵散勇,巨頭紛紛試水,將其視作自己戰略的重要一環。

    例如,學而思網校九月初上線了自習室,學而思官方微信公眾號用幾期文章向學生家長推介這一功能;又如今年字節跳動發布的大力神燈內置“大力自習室”功能,孩子可以尋找自己的“云同桌”,一起完成作業;另外,有消費者反饋,專注考公輔導的粉筆教育在5月推出的精品班中,也提供了自習室服務。

    這還只是不完全統計。

    云自習為何能吸引玩家紛紛入場,自習室這個看似小而美的生意究竟有何吸引力?

    來源:學而思網校微信公眾號

    來源:學而思網校微信公眾號

    中國最大的自習室,能容納多少人同時學習?

    云自習這一概念在今年破圈,有賴B站UP主們的推動。

    今年7月,B站UP主@丫小饃利用業余時間和家里一臺閑置主機,寫了一個程序,讓B站的云同學們可以實時顯示在同一界面上,沒想到反響很好,越來越多同學想要加入。

    于是這位UP主改進了程序,24小時開播,新同學隨時可以加入。自習室由最開始的16人逐漸擴大,增加到了滿屏99人,高峰時間段能同時抓取上千位同學的直播間。

    他說,這大概是全中國最大的線上自習室。

    “我能提供的只是一個場所,不說能有多大幫助,只希望像一顆星星,當你沒有動力時仰望它,看到此時此刻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不論多晚云自習室永遠在這里,都有人陪你?!遍_發者這樣描述自己的初衷。

    也許當時確實是最大的,不過現在不一定。

    雖然因為業余公益、缺乏審核精力、父母嫌費電等原因,這個直播間在8月就停止運營,不過在線自習室這個賽道掙如火如荼,各類App層出不窮,小程序、微信群QQ群和豆瓣高樓應運而生。

    據AI藍媒匯粗略統計,目前市面上的自習室、云同桌、專注類軟件不下幾十款。

    這類軟件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比較精美,有的則是把早期時間管理軟件如番茄TODO、forest、白噪音被當成元素,簡單地進行一些組合,做一些不同的動畫畫面,開幾個不同類型的房間,就可以開始自習了。

    AI藍媒匯隨機打開了一款圈內人氣較高的App,名為costudy,首頁顯示大概有4000人在同時學習。你以為這就是最大的線上自習室了嗎?

    可能遠不止如此,最大的自習室App,在線人數可能會突破100萬。

    疫情期間另一款社交+教育類App Timing宣布DAU 超過百萬,用戶平均使用時長接近一小時。這對垂直于時間管理和云自習類的App來說,算是不錯的成績。36氪報道,這源于其在疫情期間在b站抖音等平臺高強度營銷。

    人數龐大,畫像精準,使用時長穩定且有每天打卡的習慣,在外界看來自習室類App的商業潛力巨大。不僅如此,方興未艾的云自習還意味著入場就是高速增長。

    根據第三方機構酷傳網監測到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26日,番茄TODO的安卓端累計下載量達2.19億,forest和timing都已經達到1.23億,costudy為765萬,前三者的年增長率分別為122%、75%、248%。

    注:下載量來源各應用市場公開數據,部分市場下載量減少是由于市場規則變動或刷量被核減

    放眼全中國,教育部數據2019年我國中小學生人數有1.94億,2021考研報名人數377萬,如果算上法考、注會等成人職業提升考試,學生人數還將更多,增長一片藍海。

    想學習?先交費

    雖然大部分云自習公司沒有公開披露盈虧情況,但是至少已經有人利用自習室賺到了第一桶金。

    B站UP主@積極向上的骷髏就是一位云同桌類主播。他在視頻中自稱是2021考研生,已經學習了380+天,他的視頻或直播幾乎都是備戰考試的內容。

    他目前擁有48萬粉絲,每次開直播大概有2w+人氣,本月有27個人為他加入了大航海,大航海分提督與艦長,提督耗資1998元/月,艦長則每人需要花費198元/月,收益不菲。此外他還設置了專屬的番茄自習室、資料QQ群等,積累了一波私域流量。

    而作為云自習平臺,它們想要盈利,主要通過會員費的形式實現。

    比如前文提到的costudy,這款軟件不用露臉,注冊后可以選擇一個自己的紙片人形象,類似于QQ秀,找一棟大樓、一間自習室、落座就可以學習了。

    推薦人氣高的原因很簡單——在costudy學習需要消耗自習券,除了每天登陸贈送外,獲取自習券有兩種方式,付費購買,或者利用邀請碼拉新。

    內購項目需要先兌換CO鉆,人民幣1塊錢可以買10 CO鉆,1張自習券需要消耗7 CO鉆,CO 鉆也可以用來購買小紙條、任意門等其他“魔法道具”。1張券可以連續學習18小時,基本上一天一張是夠用了,不到一塊錢,但是如果你學習中途要使用手機需要退出,再次開始學習就要再消耗一張券。

    來源:costudy App

    來源:costudy App

    想學習用贈券就可以,不過要玩手機,先交錢。

    在另一款連麥直播學習的App同桌,則向用戶提供會員付費,價格為25元7天,想開自習室、使用更多連麥時間,就需要付費。

    來源:同桌 App

    來源:同桌 App

    云自習試圖通過這個路徑自給自足,不過,目前來看是比較困難的。

    首要原因是學生普遍不認可為線上自習付費。

    考研二戰的吳宇表示:“我能接受為線下共享自習室付費,因為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自習室位置很緊張,寄存柜也需要提前很久去搶,與其排很久的隊,不如去線下的共享自習室,可以獲得更好的環境服務。不過線上自習室,我是不會花錢的?!?/p>

    不同于線下自習室良好的硬件設施,線上自習室除了虛擬的教室外,沒有提供任何服務。云端自習確實更有儀式感,但是能不能學好仍全憑自覺。

    “說到底,虛擬教室就是一個動畫或者一個直播間,免費的直播平臺那么多,我為什么要為自己的自制力付錢呢?”吳宇說。

    而這背后的原因是同質化。付費App上線之初用免費來吸引用戶,這本來是互聯網的常用邏輯。但是云自習App的護城河太低,難以留住“羊毛黨”。用戶發現自習室開始收費的“套路”后,會和自習室的“云同桌”加好友、拉群,然后集體轉移到釘釘或者騰訊會議上繼續“白嫖”學習。

    竹籃打水一場空,云自習App們辛辛苦苦,給大廠貢獻了月活。

    平臺也在做各種嘗試。如Timing App,在學習之外加入了短視頻社交、種草等不同類型的功能;costudy也在自習室之外加入了知識擂臺類的小游戲,試圖在學習之外創造其他的用戶場景。目前效果如何還有待檢驗。

    種種跡象,可以發現,云自習在試圖打破自己的邊界。如果僅作為一個工具,在有限的發展空間里,云自習很難找到盈利路徑,實現自身商業模式的閉環。

    小生意?大流量!

    不過,對大廠來說,自習室則具有直接付費以外的其他意義。這方面,騰訊先下手為強。

    QQ自習室是植入QQ手機端內部的小程序,每個房間有上麥學習和圍觀學習模式,都不需要花錢,除了學委(房主)需要實名認證等要求,其他用戶幾乎是隨時隨地、開放使用。

    種類多、空位多、還免費,QQ圖什么呢?

    首頁自習室列表中,會插入一些“學霸輔導”,打開會跳轉到另一個名叫“同伴自習室”的小程序,導流向線上直播大班課。不過可能是因為QQ自習室剛剛結束內測,用戶數并不算多。

    來源:QQ自習室小程序

    來源:QQ自習室小程序

    不止騰訊,學而思、粉筆等機構也沒有放過機會,都把自習室作為成套課程中的補充手段。

    配合時下最主流的雙師大班課模式,即一位名師開設大班課,最多時可以同時為上萬位同學講課;同時這些學生被分為30-50人的小群,每群配備一位輔導老師,負責批改作業、答疑。除了每周固定的正課時間,由輔導老師配合開設自習室,對于提高學習主動性和服務的針對性都是很好的補充。

    對運營層面來說,今年的一個行業共識是——買量成本越來越高,爭相燒錢的結果是流量的價格越來越貴。

    有報道稱,去年一個leads(銷售線索)的成本還在 500 - 600 元之間,到現在破千成了常態,按照 正價課轉化率20 - 25%來這算,一個正價課學員的獲客成本最高達到了 4000 元。

    而消耗4000元拉來的學生,他的平均客單價只有1000-2000,相當于每拉一個新用戶就要虧50%。但是對手都在買,所以大公司陷入了買量就是賠錢,賠錢也要買量的怪圈。

    此時此刻,誰能把流量化為己用,誰就能笑到最后。

    和背單詞、做硬件、拍照搜題、免費公開課一樣,在線自習室作為流量入口的意義不容小覷。

    不同于大眾化的投放渠道——如抖音、騰訊廣點通這類頭部互聯網廣告提供商,各大綜藝、晚會的冠名以及樓宇電梯交通樞紐的大屏,在線自習室具有明顯的優勢:

    在線自習室的這片垂直海域的用戶有強烈的學習需求,有上網學習的習慣,相較傳統投放,轉化率可能會更高。

    進一步來看,年輕用戶具有一定的審美和設計感,還喜歡分享和打卡,可以設想,如果工具足夠便利、美觀,配合一些運營和活動,他們更容易自發裂變,成本可能更低。

    到那時候,資本的介入會為云自習賽道帶來什么樣的新的游戲規則?【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鈦媒體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被巨頭盯上的云自習,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