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空氣幣操盤者口述:租豪宅、坑學妹,我割韭菜狂賺2000萬元

    01為還債走上“不歸路”,大學畢業前夕,我炒比特幣虧了上百萬

    我畢業于某三本大學金融系,如果走常規路徑,在就業市場里就只有搬磚的命。

    我不想過那種又窮又累、看不到出路的的日子,上學時就主動找機會賺快錢。

    那幾年,我做過各種各樣的項目推廣,POS機套現、校園貸、掃臉支付等等,慢慢地,也認識了一些所謂的“金融大佬”。

    那些“大佬”干的都是不入流的勾當,但往往不正當才是來錢最快的路子。

    眼看他們短短幾年就買房買車,隨意出入高檔會所,我做夢都想像他們一樣:做幾個“項目”,賺個滿盆缽滿。

    第一個機遇出現在2017年下半年,那年我讀大四,比特幣價格出現了第一輪暴漲:從3000美元飆到近20000美元,漲幅高達634%。

    我有預感,暴富的機會來了!

    那時,比特幣、以太坊這些主流虛擬幣已經漲到幾萬人民幣一個,對學生來說堪稱巨款。

    我單獨入場的話風險太大,所以我拉上了幾個平時熱衷炒股的同學搭伙,分攤成本和風險。

    前期,我們的確賺到了錢,我們一兩個月賺到的錢能頂得上應屆畢業生一兩年的收入。

    當局者迷,被暴利沖昏了頭腦的我們,并不相信這些錢是靠運氣賺來的,當時是牛市,只要腦子在線,閉著眼睛都能賺錢。

    我打從心眼里相信是自己技術過硬、并覺得虛擬幣市場只有技術面、幾乎沒有基本面可言。

    更何況,我們是學金融專業的學生,有著天然優勢,看著K線和布林通道操作,加上本就順遂的行情,簡直是如魚得水。

    看著賬戶里的資產不斷增長,我已經開始規劃起了未來,打算在25歲之前賺夠一輩子的錢,然后洗手退休,余生打打游戲、飲酒作樂。

    為了趕在牛市結束前賺幾票大的,我們把賺到的錢全部投入市場。

    加上場外配資和地下錢莊貸款,總共籌集了小一百萬的資金,上了20倍杠桿。

    過往的收益讓我們信心十足,同時也蒙蔽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選擇性忽視了風險。

    2018年2月,比特幣暴跌至7000美金,牛市大勢已去,我們一下子成了高位接盤俠。

    如果當時平倉掛空單,多少還能挽回點損失,可我們仍然抱著后期會漲回來的幻想,眼睜睜看著賬戶被強制平倉,本金虧了個精光。

    至此,我不僅沒能在畢業前實現財務自由,還背上了上百萬外債。

    02 年輕人有理想是好事,可也沒必要和錢過不去

    幣圈涼了,我不得不從別的地方籌錢還債。

    我大概地算了算,每個月至少得掙3萬塊才能到最低還款金額,不然就要面對暴力催收,家人也會受牽連。

    以我的學歷和背景,不可能找到收入這么高的白領工作,可真要去做快遞小哥,我又嫌沒面子。

    更重要的是,我在同學和朋友面前已經吹噓了好幾次,說自己靠做金融賺到了一大桶金。

    要是讓他們知道我做砸了,我在他們面前就再也抬不起頭來了。

    思來想去,還是灰色產業油水多,翻盤的可能性大,要真想還清債務,還得從這一入手。

    這時,以前帶我做POS機套現項目的老板剛好找上了我,說是看中了區塊鏈這塊韭菜地,準備做一個新的虛擬貨幣(下稱代幣)項目。

    我一看項目介紹,就知道這是個騙錢的幌子,不過是一個包裝比較完善的資金盤罷了。

    雖然我以前做的校園貸也不光彩到哪兒去,但我起碼能說服自己:來借錢的都是自愿的,談不上缺德。

    賣代幣卻是有意去騙別人的錢,這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一時之間,我難以跨過良心這道坎。

    可老板只用了一番話,就讓我迅速地“想開了”。

    他說:“現在的社會,不是你賺別人,就是別人賺你,年輕人沒必要和錢過不去。”

    我一想,人沒錢寸步難行,這個社會笑貧不笑娼,有了錢,大多數煩惱都不再是煩惱。

    眼前這個項目雖然缺德,但是提成高,我又有經驗,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致富之路,那種對財富的渴望涌上來,再一次戰勝了道德。

    我勸自己,股市莊家做盤不也是這么回事嗎?

    金融市場你情我愿,被騙只能怪自己沒腦子。騙人不是錯,被抓到把柄才是錯,只要我仔細規劃,一定不會被抓到把柄。

    我就這樣成了代幣項目的合伙人。

    03人的一生有無數個成為混蛋的機會,我只是緊抓了其中一個

    我們的代幣項目主要落地在廣東二三線城市,我所要做的就是說服投資者來購買我們的代幣,從中提成。

    我們把這個項目包裝成一款類似基金的“理財產品”,有50期的籌備階段,每天1期,每期穩定增長1.7%。

    聽起來雖然不高,但如果從第一期就全倉殺入,最后收益率可高達85%,能翻一倍。

    而且,我們宣稱這款代幣最終會在虛擬貨幣交易所上市。

    我向客戶解釋,總用股票打新來打比方,新股開盤幾乎必漲,申購到就是賺到,虛擬幣上市也是穩賺不賠。

    這個說法,懂行的人一聽就知道站不住腳。

    首先新股也有暴跌的,其次虛擬幣市場機制遠不如股市完善,虛擬幣的價格可以說毫無保障。

    但會發出這種疑問的人,本來就不是我們的目標客戶。

    整個項目的設計思路,就是乍一看高大上,但稍微一琢磨,就會發現處處都是漏洞。

    白皮書看起來煞有介事,其實是直接抄自另一個詐騙項目,連名字都沒怎么改,只要到網上搜索一下就會發現破綻;

    官網上的項目創始人演講視頻,只是請了一個老外在綠幕前念了一段稿子,連語法都不通,所謂的澳洲總部更不存在;

    公司還在城市最繁華的商圈旁邊租了兩層寫字樓,接近200平方米,外層剛剛翻新過,看起來氣派,其實租金非常便宜。

    我們把這片區域包裝成了“會所“,客戶可以用購買的代幣在會所里消費,咖啡、紅酒、簡餐一應俱全,乍一看還挺像那么回事。

    其實,標價數百元的紅酒只不過是撕了標簽的超市貨,還有明晃晃的“VDT(餐酒)”標志。

    咖啡是淘寶買的,19.9元一磅還包郵,進了會所就成了4、50元一杯的高端咖啡。

    我們還包裝了幾輛車,對外宣稱未來準備開展網約車服務,只能用項目的代幣支付。

    其實這些車都是員工和老板的私家車,只是貼上項目的標志,不會真出去接單。

    我們故意把痕跡做得足夠明顯,這樣才能把行家排除在外,懂行的人大都有點能耐和人脈,集合起來維權就麻煩了。

    只有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人,被坑了也無處伸冤,是割韭菜的絕好材料。

    我們招聘的銷售都是底層出身,有人家里急需用錢,有人想改變命運做一番事業,總之都把掙錢當作頭等大事。

    他們的交際圈覆蓋了學生、服務業從業者,收入不到個稅起征點,也沒怎么接觸過金融產品,正是我們的目標客戶。

    我的客戶就有一部分是同校的學弟學妹——雖然我們學校學費高,但學生家境一般,通常有賺錢焦慮,或償還助學貸款,或贍養父母。

    這種迫切容易讓他們在高回報率的項目里喪失理智,看到煞有介事的白皮書、學長的信用背書,很容易上鉤。

    我們還搞了分銷系統,讓客戶邀請新成員,層層裂變,積累下來的錢就多了。

    隨著項目一期期推進,項目方收割韭菜的日子也越來越近。

    雖然我反復給自己洗腦,但有時候看著學弟學妹被我一步步帶進坑里,多少還是有點于心不忍。

    在代幣登陸交易所前夕,一個師妹過生日,邀請我參加生日宴。

    我知道她把所有積蓄都投進了項目里,還替我拉了好幾個下線,心情未免有些復雜,只能一杯又一杯地灌酒,很快就醉得天旋地轉。

    醉眼朦朧中,我聽到師妹滿心感激地追憶我當年帶她做項目賺外快的往事,終于忍不住借著酒意委婉地說出了心里的話:

    “上市后續操作有些復雜,你們又沒有經驗,搞不好會虧本。現在也賺了一點錢,不如及早退出。”

    其實項目方為了規避風險,從一開始就預留了一小筆基金,到了中后期,如果有人看出苗頭不對,就用基金回購他們手里的代幣。

    同時,把人清出局,相當于給一筆封口費,免得引起其他人警覺。

    這是韭菜能全身而退的唯一機會。

    至于學妹有沒有抓住這次上岸的機會,我就管不了了,畢竟我還要保住我的業績。

    生日宴后沒過多久,項目方按時兌現承諾,在一家頗有名氣的虛擬幣交易所上了市,不過上的不是主板,而是交易所下面一個子平臺。

    這個平臺上幾乎都是空氣幣和資金盤,看著數額巨大,實際上跟冥幣沒什么區別。

    項目方原本內定漲到400%就撤,沒想到一頓操作過猛,開盤以后每天漲幅100%左右,最高時漲幅高達2200%,超額完成了目標,成功在高位套牢了一小批散戶。

    第一批投資者獲利最高達到4070%,甚至上了區塊鏈行業媒體的頭條。

    我的“財團”里的活躍成員吵著要到會所里請我喝酒,感謝我帶他們賺了一大筆錢,還有人開始煩惱這么大一筆橫財應該怎么花。

    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投資人”是個理發師,起初只投了一點閑錢,后來被賬面上的收益沖昏了頭,把家里給他買的婚房和車拿去抵押,全部砸進了項目里。

    代幣上市后,他一下變成了“百萬富翁”,還每天從早到晚在群里炫耀:要到市中心買套新房、換輛新車,走上人生巔峰。

    可直到他看完房,試完車,虛擬賬戶里的代幣也沒能轉出去。

    我們告訴投資人,如果現在允許拋售,會造成散戶踩踏,代幣價格就會下跌。這個解釋雖然前言不搭后語,但胡亂堆砌的專業名詞仍然把他們唬住了。

    而在這個期間,項目方完成套現,準備跑路。

    代幣上市初期的高價是炒出來的,根本沒有交易量,在項目方資金撤出后,代幣價格暴跌了6150%,比籌備階段第一期的發售價格還低。

    “財團“里有一些人不愿意醒悟,堅信這只是項目方技術問題導致的短暫價格回調,以后一旦價格重回巔峰,他們就會變成大莊家。

    甚至有人迎難而上,趁機“抄底”,我們賬戶上陸陸續續又多了幾萬塊。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代幣價格跌到接近于0的時候,他們的幻想終于被現實擊碎。

    那個理發師的房子被法院收繳,他自己被高利貸逼得不得不跑路,臨走前還在群里哭喊著對不起父母,不該相信我的人面獸心。

    我告訴自己,項目承諾的85%前期回報和交易所上市都做到了,上市之后的價格我可從來沒有保證過,也沒保證過投資者賬戶上的代幣能及時賣出。

    項目上市前,揭露我們的文章就已經鋪天蓋地,甚至有不識相的人往“財團”群里轉。

    他自己選擇性忽視,這又能怪誰呢?

    整個項目的總營收保守估計不低于2000萬人民幣——這還沒算上交易所割韭菜的收益。

    雖然我和項目方相比,最多只能算喝了口湯,但這口湯也足夠讓我在3個月內還清了幾百萬元債務,還從城中村搬到了市中心的高層公寓,項目方的戰績不言自明。

    等這批韭菜鬧事兒時,項目方早換了辦公點,人去樓空。

    但項目方幕后老板并沒有收手的意思,又重新組建了團隊,準備把業務繼續做大。

    新公司還是做區塊鏈,甚至不少客戶就是從上一個項目里挑出來的。

    客服會給那些尚有余錢、急于翻本的人打電話,帶他們進“內幕群”,說有專業操盤手老師帶他們賺錢。

    說白了,就是股票喊單群的老路子,只是換了虛擬貨幣的殼。

    所謂的“老師“會先帶他們賺一點小錢,再誘導他們加入“弟子班”,轉移到指定平臺操作。

    只要用戶愿意轉移到這個平臺里,就等于成了項目方砧板上的肉。

    項目方左手倒右手,就能掀起虛擬幣價格的暴起暴落,加上135倍起步的杠桿,用戶被強制平倉是分分鐘的事。

    我偶爾會去這些喊單群看看,居然發現了好幾個老客戶,在群里熱火朝天地討論怎樣把平臺上的錢轉出來,看來他們還沒發現自己被同一個團隊騙了兩次。

    就這樣的頭腦還想賺大錢,估計也只有上當受騙的份了。

    不過,這些小散戶我已經看不上了。

    現在我跟進的都是大客戶,他們在上一個項目中投資資金比較大,又沒和我打過交道,是下一波韭菜的合適人選。

    這些客戶沒那么好騙,我換了“投資咨詢”的模式——借他們的錢去正規平臺炒數字貨幣,賺了對半抽成,虧了他們自負損失。

    如果哪天做不下去了,公司會把他們圈到自己操縱的小平臺上,任由他們把錢虧完,再攜款跑路。

    我偶爾還會想起那個邀請我過生日的師妹,盡管我們還留著互相的微信,但她再也沒有回復過我發給她的消息,也是,有些事不用說大家也明白。

    現在我經手的金額越來越大,分成的比例穩步提高,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過。

    我深知,真正的老板始終躲在幕后,最臟最累的活兒都是我干,哪天東窗事發,第一個被推出去擋槍子的也必定是我。

    可我回不了頭了,人一旦體驗過賺快錢帶來的成就感,就很難再把心定下來踏踏實實地為別人打工。

    只是,如今我手里多了串佛珠,偶爾還會到寺院里參拜,希望被欲望反噬的那一天可以來得晚一些。

    人的一生有無數個成為混蛋的機會,我只是緊抓了其中一個。【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顯微故事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空氣幣操盤者口述:租豪宅、坑學妹,我割韭菜狂賺2000萬元
    揭“空氣幣”真相:利用名人站臺的圈錢游戲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