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2022年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官宣。
在知乎上也有一則問題引發了熱議: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自己前兩天關于茅臺和騰訊市值的回答,關注港股的小伙伴應該留意到,騰訊股價已從最高點的750港元回調到200港元左右,市值縮水超過七成,因為跌得太多,騰訊市值被茅臺超越不再是市值最大的中國企業。當時我的答案,也得到了上千位知乎網友的點贊。
其實其他互聯網公司更慘。
互聯網企業都在降本增效,所有公司都在砍不必要的預算,能不辦的活動盡量不辦,辦也要壓減規模,比如今年雙11電商平臺明顯就低調了許多。
所以,騰訊能繼續高規格辦WE大會,多少有些難能可貴了。
很多企業的商業活動都不一定能堅持十年,騰訊堅持WE大會還是很不容易的,前兩年疫情時騰訊也堅持以在線形式舉辦大會。
比較有意思的是,回看騰訊近幾年在基礎科學領域的投入,就好像有“執念”一樣,除了WE大會、科學小會這種大眾科普內容,粗略統計了下:
2022年,開放“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申報,投人不投項目,計劃在10年內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支持一批杰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根創新”。
2018年,騰訊基金會投入10億元啟動“科學探索獎”,馬化騰當時表示過去很多科學獎都是對已取得科技成果進行獎勵,而“推出’科學探索獎’是希望幫助那些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青年科學家,讓他們在尋求創新又尚未最終突破的關鍵時期,得到雪中送炭的幫助,可以心無旁騖地繼續攀登科學高峰,助力國家基礎科學研究以及前沿核心技術探索。”
更早以前,馬化騰還捐贈了“未來科學大獎,支持了位于阿里主場杭州的西湖大學……
在科學領域,騰訊從來都沒有“降本”過。
企業的堅持,往往可以在創始人的特質上找到原因。
Facebook更名Meta押注元宇宙,前些年就對VR、無人機等黑科技布局,因為扎克伯格頗具極客氣質,畢業于哈佛大學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在大學宿舍敲出Facebook 網站(最初只是要給女生照片評分);百度工程師文化濃厚,這些年在自動駕駛、AI等技術上持續投入,這可以從李彥宏的工程師背景上尋得線索。
創始人的個人特質會投射到企業的風格、文化乃至基因上。馬化騰沒有李彥宏的“技術男”標簽,也不是扎克伯格這樣超級極客,說到他人們可能會想到“產品經理”或者“低調潮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對基礎科學有著非同尋常的熱愛。
關于馬化騰的成長歷程網絡上太多內容,廣為人知的是馬化騰對天文十分癡迷:
“15歲的時候,父親花了4個月工資(700元)給他買了一臺天文望遠鏡,他成為全校第一個看到哈雷彗星的人,還據此投稿收獲稿費。1989年,馬化騰高考分數739(滿分900),本可以報考更好的學校但父母希望他留在身邊,于是上了深圳大學;本來想報考天文學,但聽說學天文畢業后大多都去中學教地理之后,改變了主意,報了計算機系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專業。”
雖然沒有成為天文學家搞研究,但這項愛好卻伴隨馬化騰一生,網上流出的照片顯示,馬化騰辦公室配有一架天文望遠鏡,據說其辦公桌還堆滿了各種天文書,《天文愛好者》是他一直訂閱的雜志,閑暇時他還會和騰訊內部的天文愛好者交流最新天文知識,2004年騰訊董事會送給馬化騰的生日禮物就是一架精美的天文望遠鏡模型。
他本人應該也是WE大會的忠實觀眾,因為每年大會上都會有天文、宇宙和太空的議題,比如今年就有宇宙學&物理學專家、諾獎得主、韋伯高級科學家John Mather,中國天眼【FAST】總工程師,射電天文專家姜鵬等演講嘉賓,他也每年都會蹲點看WE大會。
科技大佬都有自己的個人興趣志向,Elon Musk熱衷于公眾議題與太空探險,馬云偏愛武俠、太極等東方神秘文化 ,比爾蓋茨則將很大的精力用于人類慈善項目……馬化騰一直對基礎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曾說“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你永遠不可能靠近。”我覺得騰訊堅持10年辦WE大會跟馬化騰個人愛好基礎科學的夢想有一定的關系。
當然,我覺得騰訊還融入了一些馬化騰的氣質,就是“務實”。
很多人說騰訊有產品經理文化,騰訊是一家產品驅動的公司。馬化騰做產品技術出身,還吸引了張小龍這樣的產品大牛,騰訊也確實推出過很多經歷了市場驗證與時間考驗的產品,特別是微信,不只是滿足人們通信之需,微信支付、微信紅包、公眾號、小程序、企業微信等創新應用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馬斯克收購Twitter都直接說要“Buy Twitter,Copy Wechat”。
但騰訊可以成為一家市值幾千億美元的公司,我覺得只有產品思維是不夠的。馬化騰是做產品技術出身的,所以騰訊“以用戶體驗為依歸”;但他又是典型的潮汕商人,心態比較務實。
很多人覺得騰訊不像搞元宇宙的Meta酷。確實騰訊沒有強調元宇宙這樣的噱頭新科技,但它一直在腳踏實地地默默探索,比如做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B端用數字科技助力傳統產品升級,C端通過微信等產品上給用戶提供一站式數字生活服務,我覺得這是更有價值的元宇宙。
馬化騰曾感慨過“互聯網很像一個不確定的、正在爆炸的星系”。接受未來的不確定性做更接地氣的業務“活好今天”,做好三年規劃“關注明天”,重視影響人類未來的基礎科學“探索后天”,這是騰訊的務實,也是一種“現實派長期主義”。
騰訊走過20余年,從來不缺挑戰者,今天它正在加碼數實融合做產業互聯獲得第二增長曲線、同時通過視頻號等產品迎接視頻浪潮的做法在我看來要務實一些,從今年前幾個季度的財報來看,騰訊狀態是很穩的,至于股價的回調則是多種原因形成的,跟基本面關系不大,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回到騰訊科學WE大會,工作原因這些年我參加了很多科技企業公開活動,也多次參加全球性科技展會,這些活動都服務于商業,組織者會有收益考量。騰訊WE大會是唯一一個企業操盤卻與商業無關的大會,沒什么贊助品牌,也看不到騰訊業務的任何植入,就像馬化騰在第一屆WE大會上就說這個大會“無關乎商業與競爭”,10年下來騰訊都做到了,它在以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關注到關乎未來的基礎科學,給年輕人以啟發,讓科學研究成為潮流,希望騰訊可以繼續不計回報地把WE大會給辦下去。
來源:羅超頻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