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潮水的退卻,并未影響到雷軍年度演講的不期而至。從表面上來看,這是一種順理成章,這是一種約定俗成,這是由雷軍和小米的特質所決定的。于是,很多人會認為雷軍的演講是在舊瓶裝舊酒,并無新意可言。
細細想來,這非但不是舊瓶裝舊酒。相反,在當時當下的市場情勢之下,雷軍的演講,則多了幾分悲壯的氣氛。沒有辦法,這就是雷軍的「勞模」精神。雖然雷軍并不喜歡別人用「勞模」來定義自己,但是,他確實是名符其實的「勞模」。在和他同時代的商界人物開始退居幕后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
一直在路上——看到雷軍的年度演講,這是筆者最為直接的感覺。
無論是雷軍對于自家產品的一如既往地推崇,還是雷軍對于自我認知的不斷提升,我們都可以看出,雷軍一直都在路上。這似乎印證了雷軍的一大愛好——走路。是的,雷軍一直在路上,無論是創業之路,還是生活之路,我們都可以看出,雷軍一直都走在路上。不過,同以往人們對于雷軍年度演講的互聯網式的調侃和經典語錄的不同解讀不一樣的是,今年,人們對于雷軍的年度演講,更多地發出的是批評的聲音。
一
有人說,雷軍的年度演講,就是一碗毒雞湯,也有人說,雷軍的年度演講,就是一場自家產品的推廣專場,夾帶了不少私貨,甚至還有人說,不要神化雷軍。不管怎樣,透過外界對于今年雷軍年度演講的反應,我們更多地嗅到的是一股與以往不一樣的味道。
是的,當與雷軍同時代的馬云、劉強東們開始一個又一個地去尋找「另一個江湖」,現在的雷軍的確有些另類。按理說,雷軍應當隨波逐流,同樣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另一個江湖」。然而,雷軍并沒有這樣做,而是一直在路上。
說起來,這或多或少地是有些悲壯的。然而,或許,這就是雷軍,這就是他依然還在前臺的內在原因。
盡管人們一直都在用互聯網的模式來定義雷軍和小米,但是,如果單純地用互聯網來定義雷軍,未免有些太過簡單和武斷了。不可否認的是,在小米剛剛起步的時候,小米其實是和互聯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包括雷軍本人也曾經直言不諱地指出,小米與互聯網之間的這樣一種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如果僅僅只是因為如此就將小米定義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未免有些太過簡單和武斷了。
同外界僅僅只是將小米定義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將雷軍定義成為「互聯網營銷學」的大師不同,筆者更加愿意將小米看成是一個因時因勢選擇適合自我發展模式的存在,更加愿意將雷軍看成是一個善于把握市場發展趨勢的大師。
二
這一點,可以從小米的發展歷程上看出一些端倪。
以往,借助互聯網式的理念,小米實現了自我的突圍,從諸多競爭對手之中脫穎而出,縱然是競爭對手眾多的時候,同樣實現了這一目標;現在,小米更多地開始深度布局技術,開始勇于探索新的領域,繼續在市場上占據著一份屬于自己的天地。
以往,雷軍更多地強調的是,自身和小米的互聯網的基因和特質;現在,雷軍更多地強調的是,自我對于人生的理解,自我對于市場的看法,在雞湯盛行的當下,不得不說是一個最優選項。
或許,這才是雷軍和他帶領下的小米可以一直走到今天的關鍵原因。
然而,盡管小米和雷軍一直在變,但是,不變的是,小米和雷軍一直在路上,一直都在牌桌上。這才是最關鍵的,這才是最主要的。站在這樣一個角度來看待小米和雷軍,我們不得不說,他們是成功的,他們是務實的。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用所謂的「神化」、「毒雞湯」來定義雷軍,而是應當更多地看到的是,雷軍經過這么長時間以來的發展,經過互聯網行業如此激烈的震蕩之后,依然保持初心,依然在路上的內在邏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雷軍,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小米。
三
當下,市場環境正在發生一場深刻而又持久的發展和變化。在這樣一場變化里,僅僅只是沿用互聯網式的打法,顯然已經失去了效能。這一點,業已在諸多的互聯網玩家身上得到了證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必然需要選擇適合這樣一場市場情勢之下的發展模式,才能繼續前行。對于雷軍以及他所帶領下的來講,同樣如此。
無論是小米強化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不斷用新技術的力量為自身的發展尋找新的契機,還是小米不斷探索諸如造車之類的新賽道,甚至是我們今年在雷軍年度演講上所看到的改變,我們都可以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雷軍和小米正在改變,正在尋找適合當下發展情勢的新發展道路。
這才是保證雷軍和小米可以繼續一直在路上的關鍵所在。
當然,有人說,小米在技術上的研發投入還不夠,因為縱然是再多的投入,手機本身的增長業已到達了一個瓶頸期,小米手機的出貨量也不會到達一個新的水平;也有人說,小米在入局造車上慢了半拍,現在的造車早已從一片藍海,變成了一片紅海,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早已對造車失去了耐心。盡管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并不代表雷軍和小米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知道,雷軍和小米正是在一片質疑聲中一路走來,正是在一片懷疑的目光里發展到了現在。
如果僅僅只是因此來判斷,雷軍和小米的時代業已過去,未免有些太過武斷了。同外界一味地看空雷軍和小米不同,筆者更多地認為,雷軍和小米正在經歷一場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經歷的周期。在這樣一場新的周期里,考驗我們的并不僅僅只是耐力,更加考驗的是我們在危機之中發現新機會的能力。
試想一下,難道只有雷軍和小米正在經歷這樣的周期嗎?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公司難道不也是經歷這樣的一個周期嗎?如果將雷軍和小米正在經歷的種種,放置于更大的視野,更大的維度上來看待,我們就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雷軍和小米正在經歷的,正是當下所有人,所有企業都在經歷的。
認清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對雷軍,才能對小米有一個相對客觀和理性的認識,我們才能用一種更加全面的眼光來看待雷軍和小米,我們才能重拾對雷軍和小米的信心。否則的話,我們既無法正確地理解當下的市場,更加無法正確地看待雷軍和小米。
結語
當互聯網的大潮逐漸退卻,我們既看到了衍生于那個時代的經典公司的退場,又看到了誕生于那個時代的經典模式的失靈。同樣地,我們也看到了伴隨著那個時代升騰而起的經典人物的漸行漸遠。縱然如此,我們依然看到了有些人依然在路上,依然在延續著屬于那個時代的熱情。
這里有雷軍,這里有小米。這是值得慶幸的事情。
正如一位曾經的投資大佬告訴我們的一樣,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而能夠保證雷軍和小米一直在牌桌上,一直在路上的關鍵,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吧!
來源:輝常觀察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