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駛入快車道,金融業與消費場景融合力度加速

    中國商報(記者 馬文博)在今年的“雙11”購物節中,圍繞消費者與商家的多種需求,金融業與消費場景的融合力度不斷加速,消費金融正駛入快車道。

    消費金融促消費

    據了解,消費金融是一種為個人或家庭提供以生活消費為目的的小額、短期借貸融資服務,狹義的消費金融主要指包括旅游、醫療、家電、餐飲等在內的消費品短期貸款。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消費金融本質上是借貸關系的延伸,隨著互聯網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消費信貸也不斷覆蓋更為廣泛的群體。目前主流的消費金融參與機構有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等。

    今年“雙11”期間,多家消費金融機構推出貸款利率打折活動。11月7日,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雙十一粉絲狂歡節開始啦》一文,提出“約惠北銀,貸你狂歡”的口號,新用戶注冊就送9折利息優惠券;11月6日,蘇州銀行推廣消費金融產品助力“雙11”,針對新老客戶推出金額不一的減息券;自10月21日起,民生銀行推出消費貸優惠活動,活動期間申請“民生民易貸”且簽約,用戶將獲得8.8折優惠券,折后年利率低至3.85%;招商銀行推出“閃電貸”,前六期享受7折年利率優惠;馬上消費安逸花也上線主題活動,使用者可通過參加活動瓜分11億元額度免息券。

    商業銀行參與消費金融的方式還有信用卡授信業務。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雙11”期間,多家銀行通過滿減、免分期手續費、提高刷卡額度、送積分獎勵等方式與電商平臺合作,布局線上消費場景,花式促消費。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年內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ABS(消費信貸類資產證券化)金額合計96.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4%。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機構競速融資,除了能夠緩解自身資金壓力外,也在為新一輪放款做準備。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進入第四季度以來,消費金融行業融資不減,隨著促消費政策相繼落地,加之“雙11”購物節的到來,消費態勢明顯回暖。

    消費金融公司加速布局

    作為金融業的分支和消費金融參與機構之一,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搭上經濟發展的快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1年底,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增至30家,貸款余額突破7000億元,達到7106億元,同比增長44.2%;資產總額達到7530億元,同比增長43.5%。

    今年以來,福建海峽銀行、湖州銀行、江陰銀行、上海農商行等多家銀行紛紛表示計劃籌建消費金融公司。據悉,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啟動,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進行,北銀、錦程、中銀、捷信四家公司順利掛牌。但從近幾年的消費金融發展趨勢看,2020年之后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審批速度有所放緩。

    不過,今年9月,建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獲批籌建,再次點燃消費金融展業的熱情。業內人士認為,建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獲批籌建,意味著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重新開閘,對行業發展具有正面意義。

    此外,今年11月11日,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宣布于近期正式獲批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10月27日,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注冊資本由最初的19億元增資至53.2億元,成為第五家注冊資本達到50億元及以上的消費金融公司,增資幅度達180%。

    而從業績來看,今年上半年,盡管面對壓力,幾家頭部消費金融公司依然保持業績增長,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和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9.37億元、11.5億元和5.84億元。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隨著國內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消費金融行業也將迎來“新常態”。針對當前金融服務的薄弱點,消費金融可以尋找并突破新的增長空間,如基于新市民的金融創新、對創業群體的支持以及圍繞住房保障、社保醫療、職業教育等領域的增量拓展。

    消費金融合規化發展

    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潛力雖然不斷釋放,但與此同時,消費金融領域的各類投訴也不少。中國商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看到,與消費金融公司有關的投訴包括但不限于暴力催收、泄露個人信息、虛假貸款等。

    袁帥表示,目前我國消費金融行業還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諸如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缺乏統一的個人信用評估標準、專業人才缺乏、失信懲罰機制不健全、消費理念與固有傳統觀念有沖突等等。

    2014年實施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拉開了消費金融牌照監管的大幕。而近年來,監管部門進一步規范、鼓勵消費金融公司規范化、數字化發展。

    2021年1月13日,銀保監會發布《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試行)》,對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工作做出安排,并強化監管評級結果運用。監管評級結果分為1級、2級(A、B)、3級(A、B)、4級和5級。其中,監管評級為5級的消費金融公司,表明風險程度超出公司控制糾正能力,公司已不能正常經營,應責令提交合并、收購、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救助計劃,或依法實施接管;對無法采取措施進行救助的公司,可依法實施市場退出。這表明在監管評級的機制作用下,消費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優勝劣汰。

    2021年3月18日,銀保監會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強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風險管理。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出臺多份意見,如《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等,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邁向更成體系的新階段。

    當前,數字化已成為多家消費金融公司推進業務發展的關鍵詞。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未來行業數字化和線上化轉型的逐漸深入,科技實力將成為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硬指標。

    “我相信,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與金融業的融合,我國消費金融創新業務拓展的空間將十分廣闊。”袁帥表示。

    來源:中國商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駛入快車道,金融業與消費場景融合力度加速
    零信任安全:重塑金融業安全體系,全面釋放金融業務生產力
    市場越殘酷,“股權激勵”越要積極
    加密貨幣應聲暴跌!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深陷危機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