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質獲批困難,小米造車還差“臨門一腳”
彭博社最新消息,小米的電動車項目正遭遇監管部門的批準難題,這對前期已投入100億元攻克造車難題的雷軍來說,是擺在量產之前的一大障礙。
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最近幾個月,小米一直與國家發改委就造車許可事宜進行談判,但至今未獲批成功。
自從去年3月高調官宣造車之后,小米的電動車項目就備受業界關注,雷軍也從昔日馳騁科技圈的“雷布斯”搖身一變,成了被貼上跨界造車標簽的“雷布斯克”,其外號也將美國硅谷兩大技術偶像融合為一。
只是將他和馬斯克相提并論,不知未來對應小米電動汽車的,究竟是特斯拉享受的機遇,還是承受的風險。當然,自從入局造車之后,無論是小米集團還是雷軍個人,對電動車業務的信息披露也是極為謹慎的。
如今,造車的賽道是越來越卷了,就連抱上華為大腿的金康賽力斯,也在現實面前降低姿態,揮手與昔日的“小康”作別,從8月2日起,證券名稱也改為“賽力斯”,向新能源車企徹底轉型。
面對市場的火熱,小米依舊對披露的造車細節十分謹慎,甚至就連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此前所說的,今年第三季度就可以看到的工程樣車,現階段也沒有一點消息。
就在這周,有國內媒體爆出小米汽車將于9月軟模車下線的消息,且后續將如期進入場測和冬測周期。但是,媒體這邊傳得沸沸揚揚,小米那邊依舊一如既往地“沉得住氣”,對相關新聞并沒有予以任何置評。
的確,雖然小米造車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關于造車項目的進展卻是撲朔迷離。
此前也有熟悉內部情況的相關人士表示,小米汽車的內部營銷部門至今還沒有組建,也沒有太多可公開的造車細節,這讓業界對其造車的真實進展又多了一絲質疑。
那么,造車項目究竟遇到什么難題?
對于雷軍來說,完成造車大業有幾個必經的階段。初期,無非是投錢(找錢)、組團隊(招人)和定方向,這對于連續創業者雷軍,以及積糧豐厚的小米來說,并不是大問題——
就連雷軍自己也在去年3月的造車官宣時直言:“我們有什么?我們有錢!”
至于團隊組建,小米汽車已經成功邀請到原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原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周钘等精兵悍將加入,后來又有一批微軟的技術大牛加盟,團隊人數也已經高達1600人,可謂已組成一支虎狼之師,就等著擼起袖子大干一場。
第二個難題是產品,其中包括定位、設計、研發和生產等。
這一點,產品經理出身的雷軍也是雷厲風行,早早成立了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在專利布局方面開始發力。
雷軍自己也曾在小米直播間表示,公司此前做過消費者調查,有45%的人希望是轎車,40%的人希望是SUV,三分之二的人支持小米生產十萬元以上的汽車。
由此可以大概率推斷,小米的第一輛車極有可能是10-30萬元價位的轎車或SUV,而從后面媒體曝光的測試車輛看,小米的兩輛測試車均為轎車。
由此看來,目前將小米造車項目阻攔在量產門前的,極有可能是造車資質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整車工廠已經落戶北京經開區,由此推斷雷軍已決定自建工廠,未來大概率不會選擇代工生產的模式。那么,小米造車遲遲不能量產的關鍵障礙,極有可能就是造車資質——
如若小米自己申請生產資質,相關部門的審批就是最為重要的“臨門一腳”?!矩熑尉庉?鄒琳】
來源:汽車公社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