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當最糟糕的一次,這書明顯是盜版。”“盜版無疑,紙質奇差無比,當當也開始做盜版生意了。”“有一兩本紙張很臭,一本還有印刷錯誤、重復印刷。”
點開當當APP上一本書的評論區,諸如此類的評論隨處可見。很多人可能會說,這些都只是一些差評,除了幾百條差評,還有更多的好評和中評。話雖如此,但有一個真實差評,也是一個差評,它代表著真實存在的問題和需要被關注的客觀訴求。況且,同樣的盜版問題,并非是一兩個人在反饋,而是上百人在反饋。
恰恰是這樣一本書,它排在了當當首頁暢銷榜的第一名,而且是近7天總榜第一。當當是以為有更多的人喜歡、更多的人購買,而被投訴的問題就不存在嗎?我們可能找不到答案,但這至少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選擇性忽視。
這就涉及到了當當的一個核心問題——當當到底要向用戶和社會提供怎樣的服務和價值?早在2014年,當當網就將品牌名升級為“當當”,并提出了一個價值鮮明的口號——敢做敢當當。這句話無疑含金量十足,每被人提及,都會讓人覺得當當有敢作敢當、敢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形象。
但是,我們看一個企業,不能只看它說什么,更要看它做什么。
就拿圖書盜版來說,當當是行業最早的實踐者和既得利益者,為何至今依然盜版泛濫?除了社會的因素,一定也有企業自身的因素。這些盜版不是一天出現的,也不只是為某一個平臺而生的,恰恰也是在當當的眼皮底下伴生的。當當有沒有責任,當然有。
所以,當當當再次呼吁解決盜版問題時,其實應該拿出更好的擔當,從自己的問題出發,拿出真正的解決方案,和產業鏈、同行擁抱合作,多方協作解決,而不是甩鍋于其他電商平臺。這無疑是嚴于待人、寬以律己,名不正言不順。
盜版問題不解決,至少服務體驗上也要及時彌補,但當當卻不乏“躺平”的案例。據媒體公開報道,2021年7月,一位長沙用戶在當當花145.5元購買了一套“正版”圖書。后經過出版社鑒定,該套書為盜版。當事人持報告聯系當當客服,卻被要求提供開箱證明“自證清白”,否則不能進行法律上的賠償。
這樣的案例,從媒體的公開報道、消費者投訴、當當的司法案件中可見,幾乎比比皆是。面對這樣的問題,當當的處理方式花樣繁多,拖延回避、要求消費者自證清白,讓本來就處在弱勢的消費者苦惱不已。
在當當的企業文化中,赫然寫著這樣的使命:“為顧客提供網上購物的高品質體驗。”當當作為賣書平臺,若書的質量不能保證,書的質量出了問題時服務也不能保證,那么當當的核心使命,豈不是成為了“無水之魚”?
但更可怕的是,當當會以為這并非是自己的問題,反而是別人的問題。從垂直電商到綜合電商,以及如今社群私域和社交電商等多樣化的電商模式,當當不但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反而問題重重,可能需要當當高層從根本上反思自己了。否則,當當為何會在與天貓、京東等綜合電商平臺的較量中敗下陣來,為何又會頻頻爆出各種內部糾紛?答案也許就在這里。
現在,時代和市場留給當當的時間不多了。
來源:ITBear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