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觀察】隨著智能終端的多屏化發展,無論是電視、PC還是手機,我們都能夠接觸到視頻直播的內容。早期的電視直播給人留下的印象還是比較深刻的,如一年一度的春晚,準備時間最長、觀眾覆蓋最廣,主創提前半年準備節目內容、現場技術團隊嚴陣以待、觀眾提前上好廁所守在電視機前。然而隨著PC和智能手機的發展,直播的載體、形式和內容都有了較大的變化。
互聯網直播與傳統直播相比,差異化明顯
網絡電視給了觀眾更多的自由度和選擇權。然而,互聯網直播的概念,遠遠不止于把電視內容搬到網絡上這么簡單。基本的對比如下:
從具體玩家來看,在互聯網直播領域中,有專注秀場的YY、9158,有專注游戲直播的斗魚、戰旗,也有在移動終端深挖直播互動平臺的KK。由于“即時”與“互動”的屬性,中國社交視頻的直播社區的活躍用戶正在不斷發展壯大中。根據艾瑞網2014年1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幾年中國社交視頻行業用戶規模將以30%左右的增速發展,并預測到2017年,中國社交視頻將涵蓋超過4億人。
當前視頻直播的兩個發展基本點:即時互動和草根價值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電視開機率和收視率的逐年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各大電視臺也紛紛迎戰,建立網站,把電視節目搬到互聯網上,但這樣就意味著收視率的分散,因此有些電視臺已經不再把單純的機頂盒收視率看做掌握欄目生殺大權的唯一標準,而把網絡點擊率也算作考量一檔欄目的指標之一。甚至電視臺不惜犧牲畫面構圖,也要把二維碼打在屏幕上,希望通過手機把觀眾再拉回客廳。從多年前的熱線點播、短信參與、到微信搖一搖,電視臺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與觀眾互動,提高用戶黏性。而通過越來越多的選秀等節目也可以看出,電視臺越來越多放下身段,關注草根。
然而,電視這種單向傳播的屬性注定了觀眾互動的局限性,無論是搖一搖還是掃一掃,都只是增加了一些觀眾互動的功能,比如:提高參與感、開放評論度等,觀眾還是始終無法真正參與到直播當中。而互聯網互動直播則恰好相反,涵蓋了傳統媒體的可視化直播、綜藝節目在線直播互動平臺、演唱會直播、線下的文化節目在線直播,以及私人訂制的自主直播等,粉絲可以和主播成為價值的共同體,通過互動,打造一個閉合的社交生態圈。
在這個開放的直播互動平臺里,主播作為是平臺中最受關注的資源,其在背后支持的粉絲群體所帶來的粉絲經濟是平臺賴以生存的保證。比如近期某游戲聯手某明星進行了首場游戲“開黑”直播。直播當天,參與直播的明星和直播平臺,以及游戲本身,都成為了互聯網與娛樂兩界的熱門話題。據視頻源的提供方統計,當日直播結束后觀看的人數超過了1600萬人次。
固然,名人效應在這次直播大事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這也給目前正在發展中的直播平臺帶來了思考,是否可以嘗試讓主播們在更廣泛的領域里發揮自己的潛能,提高平臺的影響力。比如在某直播平臺提出的教育、美食、旅游等領域中,針對特定的用戶群體,打造更加多樣性的直播互動平臺,推出一系列有特色有個性的主播達人,這也是突破行業競爭、解決用戶增長瓶頸的一個啟發。而這個過程,也將是草根價值充分體現的過程,有能力就有舞臺,給很多草根足夠的想象空間。
視頻直播未來發展三大趨勢:移動化、平臺化、社區化
1、移動化。今年2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14年地,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而71.9%的視頻用戶選擇用手機收看視頻,成為收看網絡視頻節目的第一終端。視頻直播移動化無疑是未來直播發展的大趨勢所在,而相比于電視臺把內容從電視搬到移動端,和YY、9158等從PC端起家的互聯網直播平臺相比,某企業在這一步上的確眼光較為長遠。該公司負責人曾表示:“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專注移動端開發,在移動直播技術上有自己的優勢,這包括移動端直播的優化、功能開發、甚至實現手機直播等,讓產品形態和用戶體驗,在移動端都保持領先。”
2、平臺化。平臺與垂直將會是兩個并行發展的方向,而平臺的力量會愈加彰顯。傳統電視臺及視頻網站,更多會選擇垂直的模式,出于各方面原因,對于內容以及出鏡的角色有固定的把關和選擇。而更多的互聯網視頻直播,將打造成一個以眾多主播為核心的自媒體平臺。大量的有才藝的主播入駐到平臺上,展現自己的價值,發展和經營自己的粉絲。而平臺方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保證提升內容的質量和規范性,確保不會觸碰到紅線。
3、社區化。互聯網社區不是基于地域,而是基于共同的興趣與價值觀。有粉絲經營,有互動社交,社區化就是大勢。而在社區化過程中,無論是粉絲經濟還是社交生態,都將有經濟效益的產生,這也將是用戶價值和平臺價值共同提升之道。
傳統電視直播在轉型,PC視頻直播也在拓展業務,主打移動端的直播剛剛興起,幾個方面的力量各有所長,隨著視頻行業的快速發展,各方力量的角逐將會越來越多,誰能夠抓住用戶、能夠持續不斷的創造價值,誰就能夠取得長足發展。未來將是怎樣的格局?我們拭目以待。【責任編輯/劉佳慶】
本文為陳述供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稿件。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