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2016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飽和,只有這幾家廠商的生存幾率最大

    【IT時代網銳觀察】2015年是國內手機市場發生格局性變化的一年。這一年3G手機向4G切換基本完成,國產手機份額達到80%。而國產手機行業這么激烈,需要手機廠商擁有軟實力和硬實力相結合,在保持創新的前提下,滿足市場用戶的痛點。

    2012年,智能手機銷量超過功能機,國產手機份額突破50%,國產手機第一陣營“中華酷聯”格局形成。賽諾數據顯示,2012年6月,TOP5品牌是三星和“中華酷聯”。

    2015年是國內手機市場發生格局性變化的一年。這一年3G手機向4G切換基本完成,國產手機份額達到80%。

    賽諾數據顯示,華為、小米、OPPO進入TOP5,其中第一位已經不是海外品牌,新的格局形成,國產手機進入新時代。

    第一陣營格局被打破,背后有很多原因,諸如互聯網模式的沖擊、運營商政策變化、通信技術演進、廠商品牌化意識加強等,這些不是本篇文章的重點,我想講的是,新時期手機市場有哪些新的特點,以及從上位的幾個品牌來看新時代制勝的關鍵。

    新國產機時代的“新常態”

    2014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速度、結構、動力三個層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手機領域也呈現出同樣的特點,主要體現如下:

    1、增長速度:市場規模見頂,增速放緩。

    經過3G時代五年的快速發展,智能機普及率已經超過95%,2014年開始,國內市場增速就逐步放緩。賽諾數據顯示,2011-2014年銷量分別為:1.2億部、2.8億部、4.0億部、4.4億部,2015年和2016年預計均為4.7億部,2015年幾乎沒有多少增長,而2016年將是零增長,國內智能機市場已經飽和,沒有增量空間,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2、市場結構:消費升級推動手機向中高端發展。

    一方面,新增市場接近飽和,2G/3G手機換4G手機成為主要市場。另一方面,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體驗、購物體驗、品牌服務等指標,經歷過硬件熱的消費者,更難以被打動。手機領域消費升級,普及型的智能手機份額將下降,中高端市場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3、發展動力:從運營商投資拉動向廠商創新驅動轉化。

    3G時期,TD-SCDMA產業羸弱,中國移動投入巨額補貼,這也引發了三家運營商的軍備競賽,每年幾百億上千億的投資拉動,成為產業發展的巨大驅動力。而進入4G時代以來,網絡制式的趨同,讓運營商在終端層面的競爭減少了。同時,運營商營銷費用大幅壓降,對終端產業鏈的影響力正在減弱。手機廠商鑒于品牌和盈利的訴求,自我驅動發展勢頭正在強化。

    “新常態”下的制勝之路,這四點很重要

    “新常態”是手機產業當前及下一階段發展的基本規律與趨勢,只有正確研判,順勢而為,才能夠做到穩健發展、游刃有余,這一點,華為、小米、OPPO做到了。總結起來,它們做對了哪些呢?

    1、以健康的模式運營,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在“中華酷聯”時代,跟隨運營商混的很多手機廠商,出量不出利,價格戰打的你死我活,最終哪怕是銷量大戶,同樣沒好受到哪里,這種不健康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2014年底及今年,手機行業分析師潘九堂就指出,國產手機中最賺錢的有四家:華為、小米、OPPO、vivo,四者的利潤都在5億美金之上。從2015年國產手機市場份額來看,這四家正好成為國內市場的TOP4,說明四者找到了較好的盈利模式,并且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有了利潤,在技術研發和品牌營銷等領域可以加大力度,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2、投入技術研發,以技術創新突破同質化困局。

    在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技術創新能夠帶來差異化的產品體驗,并獲得用戶的廣泛認可。華為在終端領域過去四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40億美元,僅2014年一年投入就達到12億美元,這在國內手機企業中是遙遙領先的;在麒麟芯片、指紋識別、壓力觸控、天際通、智電系統等研發與創新上領先,是華為奪得市場第一的重要因素。

    OPPO也不遺余力的增加在研發上的投入,截至2015年11月底,OPPO公開的可查專利申請5597件,其中發明專利4753件,發明專利占比達到84.9%, 10、11連續兩個月在手機企業申請量排名第一。 VOOC閃充是OPPO技術研發積累的成果之一,通過提升手機充電速度,大大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2015年有超過1000萬新增用戶在使用支持VOOC閃充的手機,這些都是對OPPO技術研發的認可。

    3、注重全方位的用戶體驗,以差異化滿足用戶痛點。

    產品與渠道是驅動品牌發展的兩條腿。

    產品是核心。

    三家都著力打造極致產品,小米主要布局中低端,OPPO以中端為主,華為全方位布局。小米以“軟件+硬件+服務”模式,橫向擴充產品線,形成生態圈,為用戶創造差異化的生態體驗。而OPPO專注于解決消費者最關心的拍照和續航兩大痛點,打造閃拍、閃充等差異化體驗。小米的MIUI、華為的EMUI、OPPO的Color OS,都在原生Android的基礎之上,大幅提升了產品體驗。

    渠道即服務。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用戶越來越看重消費體驗,尤其是在購買中高端產品時,實體渠道體驗性更佳。OPPO在全國的線下渠道布局數量,無出其右;華為結盟國美、蘇寧、迪信通等,大力發展線下渠道體系;即使是互聯網品牌小米,在今年9月也開啟了線下體驗店模式。

    “新常態”之下,行業高速發展的態勢不再。靠營銷出位、出奇制勝或者一招制勝是妄想,廠商需要的是本分,慢就是快。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做品牌、做研發,以用戶為中心,打造差異化的產品和良好的體驗,這才是制勝的法寶、可持續發展的要義。【責任編輯/于德浩】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2016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飽和,只有這幾家廠商的生存幾率最大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