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都旅游”)預披露招股說明書,正式拉開沖A大幕。事實上,近兩年旅企扎堆IPO現象突出,除了青都旅游外,目前陜西旅游、鄂旅股份等已經在IPO排隊,而華強方特、廣州塔、南方文旅等也已宣告進行上市輔導。
但需要注意的是,疫情之下,包括排隊中的旅企在內,業績普遍不好看,甚至大幅下滑乃至虧損。且即便在疫情之前,因為景點載客量的限制,旅企普遍存在業績“天花板”的問題,旅企IPO成功率也偏低。
業內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疫情沖擊旅游行業,但也是洗牌時機,旅企扎堆IPO一方面是資本推動,另一方面是企業融資進行恢復和發展使然。至于旅企后續發展,應該轉變思維,從觀光型景區向度假型景區轉變,系統提升景區體驗和品質。
業績下滑仍扎堆IPO
青都旅游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99年,近幾年經過資產劃轉、分立、減資等一系列操作,目前主要依托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索道、觀光車服務。公司控股股東為都旅集團,持有公司76.28%股份,實際控制人為都江堰國資金融局。公開報道顯示,早在2018年,時任董事長就曾表示,公司力爭于2020年在主板掛牌上市。
其實,疫情之下,擬沖刺A股IPO的旅企遠不止青都旅游一家。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陜西旅游、鄂旅股份等也已經在IPO排隊,而廣州塔、華強方特、南方文旅等正進行上市輔導。但受疫情沖擊,包括排隊企業在內的旅企業績均不太好看。
財聯社記者根據wind數據粗略統計,2020年,云南旅游(002059.SZ)、黃山旅游(600054.SH)、張家界(000430.SZ)等14家上市旅企營業收入均同比下降。其中,*ST西域(300859.SZ)、長白山(603099.SH)、宋城演藝(300144.SZ)、西安旅游(000610.SZ)、張家界的營收降幅均在六成以上,*ST西域降78.76%。且其中過半虧損,宋城演藝、桂林旅游(000978.SZ)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52億元、-2.66億元。沖刺中的青都旅游、鄂旅股份、廣州塔2020年營收也分別降低50.24%、69.50%、39.01%,凈利潤下滑54.45%、92.70%、94.44%。
2021年前三季度,旅企業績有所回升,但仍難及疫情前的水平。桂林旅游、張家界等6家公司2021年1-9月依然虧損,其中桂林旅游虧損9766.49萬元。
疫情沖擊難消,業績下滑明顯,旅企為何仍扎堆IPO?鯨平臺專家、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所有的行業中,旅游業算是受到疫情沖擊最大的行業,這種情況下,旅企需要資金進行恢復和發展。若這時候可以融到資金,是雪中送炭。”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則告訴財聯社記者,旅企扎堆謀上市也有資本推動的因素。旅企在過去五六年通過融資來進行布局和發展,但資本要通過上市來獲得退出的,資本套利的需要倒逼旅企上市。
旅企上市路艱難
但旅企要成功上市并不容易,2015年以來成功上市的僅有九華旅游、天目湖和*ST西域,三者分別于2015年、2017年、2020年上市。其中,九華旅游三次闖關才成功,*ST西域更是長跑16年才叩開A股大門。
且在過去幾年,一茬茬旅企倒在IPO路上。恐龍園三闖IPO卻在2021年又被終止審核,井岡山旅游兩度謀劃也于2017年底主動撤回材料,普陀山則陷“佛教商業化”風波于2018年撤回申報材料。
疫情之下,上市成功率或更小。疫情后才申報IPO的呀諾達,在排隊1年后,于2021年12月27日主動撤回申報材料,折戟于途中。
周鳴岐告訴記者,旅企上市比較難首先是門檻限制,自從相關規定提出,屬于國務院認定的風景名勝區,門票收入不能作為上市公司的收入后,主要依賴門票收入的景區就很難符合上市條件,而我國很多景區基本都是靠門票收入維持的。且中國的旅游業一直處于比較傳統的模式,純旅游企業較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即使一些旅企剝離門票業務,成功獲得入場券,其收入結構也相對單一,主要依賴索道、旅游觀光車等傳統收入,未來的盈利空間有限。
“先天稟賦好的景區,溫飽無憂,動力就不足,但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放大了低附加值導致的低利潤的風險,出現風險抵御能力危機。”鯨平臺專家、文旅產融智庫有限公司副理事長姜長城也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旅企能不能給消費者提供好的產品和能不能給投資者創造好的回報有相關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判斷標準。對資本市場而言,投資者關心的是你未來增量空間和增量創造能力,全靠天吃飯的話沒幾個投資者會看好。
如是所言,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即便是在疫情之前,由于景點的游客承載量有限,國內多數旅企存在業績“天花板”。以青都旅游為例,青城前山景區旅游資源開發已較為成熟,目前游客最大承載量為 3萬人次/日,公司收入來自于景區內的索道和旅游觀光業務,導致公司業績增長有限,2018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9億元、1.18億元。
無獨有偶,主要在恩施大峽谷、通山九宮山、隨州大洪山三個景區從事景區內客運索道、游客轉運服務的鄂旅股份業績也很“穩定”,2018年、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1.50億元、1.42億元。
向景區度假化轉型
“疫情對旅企而言也是一次洗牌,旅企若能成功IPO,募資把項目做起來、轉型成功,不僅能夠走出困境,還能在疫后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在周鳴岐看來,旅企要突破業績“天花板”必須進行系統性的提升,向景區度假化轉型。其認為,在疫情造成景區游客減少,國家政策不斷壓降景區門票的背景下,只有向度假化轉型,提高二次消費和人均客單價一條路可走。而要實現景區度假化就需要對景區業態進行系統性提升,提升游客體驗度和留客時間,從傳統觀光型景區變成度假型目的地。
姜長城則認為,旅游需求一直都在,沒有被疫情打壓到不想出去玩了,甚至可能恰恰相反,實在太想疫情過去,然后好好出去旅游了。現在很多景區基本就是郊野公園的體驗和經營水平,能做到人間煙火味足的都很少,更不要說人人都在喊但絕大部分都做不到的IP了。吃住購娛游人人都知道,但怎么整合成一個讓人開心花錢、來了還想來的經營組團,很多景區都懶得下功夫。
張毅也表示,加大產品附加值,改變創新產品的思路,是當下旅企的必由之路。其舉例,最近出現迪士尼玩偶的火爆,其實就是迪士尼策劃的一種轉型之路和應對危機的創新,只是效果過于火爆導致超出了迪士尼的把控能力而已。
正是意識到業務單一、供給側問題,一些旅企開始嘗試改變,且其中不少以IPO募資作為轉型的資金來源。比如,青都旅游擬募資3.46億元,其中擬用2.20億元打造“悟道青城”文化演藝綜合項目;陜西旅游擬募資8.50億元,其中的5.50億元也擬打造陜旅泰安秀都演藝中心(一期)項目;剛剛倒在IPO路上的呀諾達原本也擬募資4.32億元用于打造雨林文化旅游區雨林特色旅游項目、提質升級增效項目、智慧旅游項目等。
青都旅游方面表示,打造“悟道青城”文化演藝綜合項目可豐富公司旅游產品線,提高游客過夜率。陜西旅游也直言,泰安秀都項目的實施將有效延長游客平均停留時間,豐富泰安旅游的層次,促進當地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企業將創新、轉型粗暴地理解為打造網紅項目,但接受采訪的專家均提到了網紅項目有周期性局限,這也非旅企長盛之道。姜長城就指出,“提到創新就是熱衷于跟風去上網紅項目,整體打造不如一招鮮吃遍天下,像廣告一樣思維人人都要絕對差異化,最后都倒在了經營上。問題出在供給側,旅企產品和服務能否緊貼甚至引領市場不斷升級才是關鍵。”【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財聯社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