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芯的危機在2021年愈演愈烈,從去年持續到今年仍未見好轉。德勤日前發布報告稱,估計芯片短缺情況將會在2022年持續,芯片交貨期將拖延約10至20周,到2023年初情況才能得到緩解。參照2019年,芯片交付的正常周期為6至9周。
華爾街見聞稍早前文章援引彭博社消息,市場分析機構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本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與去年11月相比,上個月的交貨期——半導體從訂購到交付之間一個備受關注的時間間隔——延長了6天,達到約25.8周。這也是該公司自2017年開始跟蹤該數據以來的最長等待時間。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使芯片制造行業集中的美國、東南亞、韓日產能遭到嚴重沖擊。美國得克薩斯州遭遇寒潮,日本茨城芯片工廠發生火災,讓芯片行業雪上加霜。
2022年開年,為電腦芯片提供關鍵技術的阿斯麥控股公司ASML Holding又報告其在德國的制造工廠發生火災,或將使全球“缺芯”的問題進一步惡化。
Susquehanna分析師Chris Rolland表示:
“交貨期的延長速度一直不穩定,但在12月再次回升。幾乎所有產品類別的交貨時間都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電源管理和 MCU(微控制器)尤為嚴重。”
歷史經驗表明,交貨時間延長之后伴隨著供過于求的痛苦期。客戶可能會嘗試購買比他們現在需要的更多的芯片,以確保獲得芯片,然后會取消清單,業內稱之為雙重訂購。
芯片短缺已經波及了諸多行業,包括電子、汽車、重型設備、電器和其他依賴自動化應用的耐用消費品。
電子行業受缺芯影響極為嚴重。華爾街見聞稍早文章分析過,即使蘋果Mac電腦舍棄了英特爾Intel處理器采用自研芯片,其2021年的iPhone 13 Pro系列手機以及Macbook Pro筆記本的發貨周期均比之前延長了2至4周。
汽車產業同樣遭遇沖擊,美國咨詢公司艾睿鉑發布的預測顯示,芯片短缺將導致2021年全球汽車行業的收入損失2100億美元,預測2021年全球汽車凈產量總計將減少770萬輛。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缺芯危機中的大贏家特斯拉仍然交出了一份創記錄的成績單,而且今年預計還將有兩家工廠投入生產,全年的交付量或將超過150萬輛。
各類型芯片長期短缺的現象,除了疫情限制措施打擊廠商產能和物流運輸外,也受到來自企業數字轉型的急速推動和消費電子設備需求激增的影響。德勤在報告中指出,2021年年中起多種半導體面臨供不應求,尤其是高端3nm、5nm和7nm制程晶片等短缺,已累計造成超過5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在產能短缺和需求旺盛的供需失衡壓力下,芯片制造商巨頭爭相擴產。ICINSIGHTS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估計2021年全球半導體資本支出將達創紀錄的1520億美元,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半導體企業資本支出金額。
早在2021年3月份,
英特爾宣布將斥資200億美元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個芯片工廠,新的工廠主要聚焦代工業務,為其他廠商制造ARM技術芯片;
臺積電也宣布其要砸2000億建廠
;總部位于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也拋出了擴產計劃。
費城證券交易所半導體指數自2020年初疫情低點以來已經上漲超過200%。【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華爾街見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