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銀保監會公布了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銀保監會表示,根據相關規定,對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下稱“水滴保險經紀”)涉嫌違法一案進行了立案調查、審理,并依法向當事人告知了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法定期限內,當事人未提出陳述申辯意見。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當然,令水滴感到煩惱的不只是涉嫌違法被罰,自今年5月在紐交所上市以來,該公司股價持續下跌,從上市首日的9.70美元/股,已經跌至眼下每股2.05美元的價格,上市僅半年時間,其市值就已縮水超過八成,且目前看仍未出現轉機。
違法違規銷售產品遭處罰
處罰內容顯示,水滴保險經紀存在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的違法行為。
具體來看,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水滴保險經紀通過微信平臺公眾號及“水滴保險商城”APP銷售安心財險保險產品,涉及個人住院綜合醫療保險、老年綜合醫療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住院綜合醫療保險2017版B款四款產品。
根據安心財險個人住院綜合醫療保險、老年綜合醫療保險在銀保監會備案的條款費率表中的保費計算公式,每期繳納保費應相同。水滴保險經紀實際銷售時首期保費按“首月0元”“首月3元”收取,低于其余各分期保費。
安心財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住院綜合醫療保險2017版B款在銀保監會備案的條款費率表中,未約定保費可以分期繳納,僅有“短期保費計算方法:短期保費=保險期間/365×保險費”。水滴公司對年繳保費按月分期收取,實際銷售時首期保費按“首月3元”收取,低于其余同等時間各分期保費。
此外,水滴保險經紀在銷售另一險企的保險產品中同樣存在違法違規行為。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水滴保險經紀通過微信平臺公眾號及“水滴保險商城”APP銷售其綜合醫療保險。該產品在銀保監會備案的條款費率表僅有“按月繳費(首月投保0元,其余分11期支付)”描述,水滴保險經紀實際銷售時首期保費按“首月3元”收取。
銀保監會指出,時任水滴保險經紀總經理楊光,對上述行為負有直接管理責任。時任水滴保險經紀精算部負責人張強,對上述行為負有直接責任。
據此,銀保監會對水滴保險經紀銷售安心財險保險產品中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的行為,罰款50萬元。對水滴保險經紀銷售另一險企保險產品中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的行為,罰款50萬元。上述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的行為,對楊光警告并罰款10萬元,對張強警告并罰款10萬元。
對于水滴保險經紀后續將如何提高內控以及通過哪些手段對上述問題進行整改,截止發稿,水滴保險經紀相關負責人未回復本報記者。
資料顯示,水滴公司創立于2016年,創始人為美團10號員工、曾參與創建美團外賣的沈鵬。成立之后,水滴公司靠著“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的生態閉環,一手獲取流量,一手轉化保險,成為年化保費上百億的類保險公司,其知名度甚至已經超過很多傳統保險公司。
去年9月8日,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曾撰文提到,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于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淀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而后水滴互助在今年三月底正式關閉。今年5月7日,水滴公司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以發行價計算,水滴公司市值接近50億美元。而截至11月9日,水滴的市值僅余8.08億美元,已經蒸發了84%。
上市半年市值蒸發超八成
股價跌跌不休的背后,與水滴公司的業績不無關系。水滴目前的收入構成主要來源于兩大業務板塊:水滴籌、水滴保險。其中,水滴籌是為重病患者提供免費籌款平臺,尋求愛心人士的幫助。患者或其親友可在水滴籌上發起求助,并通過社交網絡發布籌款鏈接。但水滴籌對籌款患者是0服務費,招股書也顯示,水滴籌業務未產生任何收入。
因此,水滴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水滴保。眾所周知,水滴的業務版圖起源于水滴互助和水滴籌,但二者都屬于較難盈利的業務,直到2017年5月,水滴保險商城上線,該公司的商業模式才逐漸清晰。目前,水滴旗下已擁有保險經紀、保險公估、保險代理等多個保險類牌照,均為并購所得,如保多多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重慶合誠保險公估有限公司、泰瑞保險代理有限責任公司等。根據招股書,保險傭金收入是水滴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占比達到89.1%。
今年第二季度,水滴保險相關收入錄得8.99億元,在9.39億元總營收中占比達到95.9%。通過水滴保險市場產生的首年保費達到53.57億元人民幣。
回顧招股書內容,2018年至2020年,水滴公司的累計購買保險用戶數分別約為170萬、880萬和1920萬,首年保費收入分別為9.73億元、66.68億元和144.26億元。僅從該保費中產生的傭金,即保險經紀收入分別為1.22億元、13.08億元和26.95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51.3%、86.6%和89.1%。
上市以來,水滴公司已經交出兩份成績單。其上市后的首份財報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虧損3.7億元。今年9月8日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其虧損進一步擴大,二季度凈虧損6.558億元,今年上半年累計凈虧損高達10.4億元。
而這半年的虧損幅度已經接近過去三年整體虧損幅度。其招股書顯示,水滴公司2018年至2020年,水滴公司的凈虧損分別為2.092億元、3.215億元和6.63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2億元。
究其原因,在于其銷售營銷費用以及因涉足保險業務帶來的成本增長。2018年、2019年、2020年,該公司成本與費用分別為4.26億元、17億元、35.24億元。其中,銷售與市場費用是主要支出,分別為1.85億元、10.56億元、21.3億元。2020年,水滴的營銷費用就達到了21.4億元,占到了總收入的70.4%。同時,因為重點進入保險業務,使得水滴招募了更多的保險代理人和顧問,這也令水滴的營運成本較2020年同比增長了5.2%。
今年二季度水滴公司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增長270.3%至12.45億元。水滴公司對此表示:“該增加主要是由于有利的市場窗口加快業務擴張和品牌推廣,第三方流量渠道的營銷費用增加7.35億元,以及外包給第三方的銷售和營銷服務費增加1.53億元所致。”
“未來,我們將通過更精細的運營管理和更嚴格的成本控制,進一步改善成本結構,調整預算計劃。第三季度,我們預計將大幅減少銷售和營銷費用。”水滴首席財務官史康平曾這樣說道。
在水滴二季報發布后,沈鵬表示,計劃在未來12個月,以自有現金回購總額不超過5000萬美元的美國存托憑證。換言之,距其首次公開招股籌資僅僅過過4個月,水滴最多要拿出14%的IPO籌資金額來穩定股價等。
提出股票回購計劃,是期望提振市場投資情緒,但這并未直接拉動水滴股價。上市首日,水滴股價即破發,報收于9.70美元/股。截至11月9日,該公司股價已經跌至每股2.05美元的價格,上市僅半年時間,其市值就已縮水超過八成,且目前看仍未出現轉機。
對于水滴上市之后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鵬曾回應稱,由于市場對一些外部不確定性的擔憂,公司股價在上市后一直處于壓力之下,目前的股價已經遠遠偏離了公司的基本面表現,但他也表示,自己對未來業務的強勁可持續發展充滿信心。【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華夏時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