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我相信大家知道,開源軟件在中國的應用實際上比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更加廣泛。”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近日在京接受中新網等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在英特爾“On技術創新峰會”上,其面向開發者發布了軟件和硬件等一系列新產品和新技術。例如宣布建立統一的開發者專區;發布第12代酷睿處理器產品家族等。
王銳直言,開源軟件在中國,我們對它的依賴和利用都非常強。實際上,中國大概60%至70%的應用軟件都是在開源上面開發的,關鍵是大家怎么能聚集到一起,共同把開源軟件、社區生態系統向前推進。
在王銳看來,軟件開發者的整個社區生態并不是單憑某一個大公司就能打造出來的,所以需要不斷尋求伙伴,大家共同發力。她認為,中國國內各個行業的領頭公司,像阿里巴巴等都在軟件開發方面有很多的進展。“我們也會和像這樣的公司一起合作,大家雙贏、互贏,推動這個(開發者)社區。”
據悉,在上海的英特爾亞太研發中心,就有2000多名工程師,目前主要以軟件為主。王銳說,我們的軟件工程師分布在世界各地,幫助建立面向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和以數據為中心的解決方案,加快從云到邊緣的應用,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希望其對開源的貢獻能助力中國基礎軟件的發展,最終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打下基礎。
王銳認為,中國是世界上的數據大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催生了大量全新應用場景。而基于36年來與國內產業伙伴合作的豐富經驗,其將通過軟硬件結合的解決方案,深化與中國產業生態系統的合作,更好地支持中國數字經濟發展。
阿里云此前發布了ARM服務器自研芯片,浪潮信息也發布了其新一代的存儲平臺,業界間的合作與競爭對英特爾意味著什么?王銳稱,市場上有競爭并非壞事,特別是站在全球角度來考慮更是如此。首先是要把自己做好,自己做好了才有競爭力,有了競爭力才可以為客戶創造價值。根據不同的自主研發趨勢,也根據服務客戶的需求,英特爾將擁抱競爭。
“該競爭的時候競爭,該合作的時候去合作。真正創新的公司都有這樣的底氣去做,這個業界并不是一潭死水的。”王銳說。
談及芯片供應問題,王銳表示,芯片產業鏈在接下來的兩年,尤其是2023年會面臨最大的挑戰,一方面是因為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因為供應鏈不均衡。像基板這類最基本的東西,過去因為不賺錢而且太基礎,大家都不重視,還有一些非常小的零部件,哪怕成本非常低,缺貨仍然會令人束手無策,很多過去不在意的東西目前變成了發展的瓶頸。
如何解決?王銳透露,英特爾目前在本地生態中已與很多小供應商合作。“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基板用戶,也有最大的供應源,但是即便如此依然不夠。從基板生產的角度,我們也在和業界不同的合作伙伴去溝通協調,去盡量滿足我們客戶的需求。在接下來的兩年,會有不同的協同、創新、開發。”
王銳還說,中國現在數字經濟發展非常快,英特爾自己也必須要加速自己的執行腳步。“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說要以‘跑短跑的速度跑馬拉松’,不是一個人跑,是和眾多生態伙伴一起跑。”【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中國新聞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