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選GOVA,就夠了!小牛電動GOVA品牌全系車型亮相南京展

    10月26日至10月28日,以“展示電動車21年輝煌成就,把握科技領先全球市場嶄新機會”為主題的第39屆中國江蘇國際新能源電動車及零部件交易會暨中國(南京)國際電動摩托車新能源汽車展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家參展商列席。全球領先的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小牛電動攜GOVA品牌亮相,并對當下大環境下兩輪電動車的全球化市場布局給出了新思考。

    “選GOVA,就夠了”主題展 全系產品驚艷登場

    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6號館,小牛電動推出“選GOVA,就夠了”品牌主題展,GOVA旗下八款車型悉數亮相,為觀眾展示小牛電動近年來深耕精細化需求的出行產品。

    據了解,小牛電動GOVA是小牛電動于2019年發布的全新品牌,致力于以高質價比與高實用拓展性相結合的差異化產品矩陣,滿足新國標下消費者更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小牛電動CEO李彥向記者表示:“我們的使命是改變出行,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怎么把一款美學產品和實用性、功能性相結合,做到既好看又好騎,我們一直在探索。”

    作為主打年輕消費心態的品牌,小牛電動把科技和設計作為核心競爭力。據介紹,小牛電動車不論是在定位、一鍵尋車,還是遠程啟動、電池實時監測、騎行優化等方面均處于行業領先水準。同時,對電動車的核心鋰電池研發也已經取得一系列成果。在自主研發的NIU Energy? 睿電? AI 動力鋰電系統科技及NIU INSPIRE智能技術和大數據算法的支持下,小牛電動實現了鋰電安全性能、運行效率等技術層面的不斷突破,同時通過整合 BIG DATA 龐大的數據庫、NIU IoT、CLOUD ECU 智能中央控制器等,在持續分析騎行數據的基礎上不斷優化人車交互體驗,讓科技賦能真正惠及出行。 秉承用設計和科技改變城市出行的初心,小牛電動還不斷創新設計語言,在原有爆款車型GOVA G系列的基礎上,今年更是推出刀鋒線條搭配三體鷹眼大燈的GOVA F系列及外觀圓潤、細節處滿足女性出行需求特質的GOVA C系列。

    相關數據顯示,隨著新國標換購潮及個人出行需求的持續上揚,GOVA品牌正在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高度認可。在小牛電動2021年第三季度的總銷量中,GOVA品牌的入門車型G0、“五殺選手”F0和面向女性用戶推出的C0車型銷量占比約為40.6%。

    面對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李彥認為,聚焦兩輪賽道,用科技產品服務城市內出行需求,既節約用電,又減少了對公共交通資源的浪費。接下來,李彥表示,小牛電動將瞄準激光雷達、車速預警等汽車較為成熟的智能技術,在管控好成本的同時將其應用到電動車上,進一步提升用戶的出行體驗。

    兩輪出行布局全球市場 小牛電動彰顯“智造”優勢

    當下城市出行的擁堵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難題,而自由高效、安全舒適又環保的兩輪電動車成為城市出行的最佳解決方案。在智造出海過程中,小牛電動以鋰電化、智能化為發力方向,漸趨完善的智能智造產業鏈已經為智能兩輪電動車出海打下了堅實基礎。

    以工業互聯、智慧物流助力產業鏈提質增效,小牛電動如今已走進全球近50個國家。為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小牛電動還通過產品形態本地化、運營模式本地化以及營銷渠道本地化等多種手段開拓海外市場。外媒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小牛電動憑借79%的銷量增長力壓Silence、Askoll等本土化品牌,成為歐洲市場新的領導者。未來,以小牛電動為代表的中國智造的兩輪電動車將無疑會積蓄高質量發展后勁,續寫智慧出行新篇章。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選GOVA,就夠了!小牛電動GOVA品牌全系車型亮相南京展
    小牛電動全球用戶總騎行里程突破100億公里 網友:你有點小牛!
    小牛電動“個人出行季”暑期力促 部分車型直降500限量免單
    【財報】小牛電動Q2業績低于預期 擬做“副牌產品”促市場下沉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