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起底里程LEGACY:香港導師任大股東 一場培訓收入近百萬

    因學員意外身故而處于風暴中心的培訓機構——里程LEGACY,于8月18日發布了一封要求相關媒體撤稿的律師函后,便遠離了公眾視野。

    據《南方都市報》8月21日報道,該公司稱北京與深圳分部都已暫停運行,北京地區工作人員正在處理相關事宜。此前有消息稱,市場監管部門已對該公司展開調查。

    8月20日,界面新聞記者探訪LEGACY三地辦公室發現,其北京與深圳辦公室均未開門,敲門無人應答,而LEGACY香港的辦公室仍然正常營業。

    里程LEGACY的一些課程設置起源于美國,擴散于香港,在90年代末傳入內地的“教練技術”培訓類似。后者本為一種心理成長發展類培訓,經不斷發展衍變和過度商業化,常因對學員的不當心理干預被外界形容為“精神控制”、“精神傳銷”。

    研究教練技術多年的趙青(化名)對界面新聞說,從事類似課程的培訓機構在國內不計其數。而據半月談2017年5月報道,當時全國已有數千家平臺開展“教練技術”培訓項目。

    2018年,各地政府都曾下令嚴打精神傳銷,甚至抓捕了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多位主要負責人。但短期的嚴打并沒有消滅這類機構,“倒閉了很多,今年又有些死灰復燃了。”趙青說。

    教練技術備受質疑多年,但因難以定性,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種極端的困局:反對者眾多,卻投訴無門;支持者持續“感召”身邊的親友,一波接一波地向外擴散。

    當越來越多親歷者的故事被報道之后,不禁讓人好奇,這家里程LEGACY公司究竟有何來頭?其培訓內容如何定性?所從事的相關商業活動又是否合法合規?如何對類似的機構進行有效監管?這些疑問仍待解答。

    LEGACY深圳中心,拍攝:盧奕貝

    既是導師也是股東

    在金融業發達、商業競爭激烈的香港,有大量人員從事保險和銷售行業,這給教練技術課程提供了天然土壤——許多人認為可通過此類課程提升口才并擴大人脈。但這些機構在香港發展30余年一直爭議不斷,不少媒體與網民都對其持反對態度,還有人在論壇求助,希望有方法“救救家人”。

    生命動力(Life Dynamic),亞洲行(Aisa Work),愿景村(Invision Group)以及里程LEGACY等都是類似的機構,他們都打著心靈成長、潛能訓練甚至公益組織等旗號,課程內容也大同小異。

    界面新聞記者查閱香港企業工商資料發現,有兩家公司名與里程LEGACY相符。一家名為里程國際控股有限公司(LEGAC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成立于2000年,并在2012年7月清盤停運,最終于2013年解散。

    另一家是里程培訓有限公司(LEGACY TRAINING LIMITED),成立于2012年3月,目前仍在運營。里程香港官網和辦公場所相關信息均指向了這家公司。

    里程培訓有限公司的周年報顯示,其業務性質僅一項:提供培訓(trainning)服務。截至2020年,公司股東為孔偉良、劉杞民、黃亮遠,持股份額分別為49%、40%和11%。

    這三位股東均是里程培訓有限公司的“主講人”,也稱作導師。其中,持股最多的孔偉良任董事,劉杞民任公司行政總裁,黃亮遠則是臺灣中心創辦人之一。

    官網資料顯示,孔偉良自2000年LEGACY創建時就擔任四地培訓中心導師,其培訓職業生涯從1995年開始,1996年成為主講人。入行20余年,聲稱教過的畢業生超5萬人。根據其社交平臺信息,孔偉良1992年畢業于香港樹仁大學會計學專業。

    劉杞民1995年曾在生命動力公司工作,后成為主講人,并在1998年升任該公司香港中心經理。2000年他加入LEGACY,從香港中心經理一路升任公司營運總監,拓展了深圳、廣州及北京中心,2009年轉任LEGACY的CEO。

    黃亮遠是2001年LEGACY臺北培訓中心和核心創辦成員之一,2004年成為LEGACY主講人。此前,他是IBM臺灣高級工程師及電子商務技術顧問。

    還有一位名為劉靄伶的女性主講人沒有出現在股東名單中,她2002年加入LEGACY,目前是臺北中心經理。

    LEGACY官網顯示,公司于2000年在香港成立后,感受到市場的強烈需求,先后在2001年、2003年、2007年相繼成立了臺北、深圳和北京培訓中心。

    不過孔偉良、劉杞民、黃亮遠并未出現在北京和深圳公司的工商信息中。天眼查App顯示,LEGACY的北京運營公司“北京誠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孟歡,公司由其100%控股,注冊資本為10萬元;而誠泉深圳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黃莉莉。

    香港注冊公司的成本很低,里程培訓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僅100港幣,具體實際注冊金額未知。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通常香港公司的注冊資金不需要實際到賬。

    漏斗式吸金術

    趙青在2006年就完整上過教練技術課程,并做過助教,但他后來站到了對立面,開始從事反教練技術的科普。

    趙青說,相對LEGACY,國內許多教練技術培訓機構都是小公司,需要外聘導師,成本高昂,“一個普通導師一天要1萬元,資歷深的高達2萬元。”不過,誠泉(里程LEGACY在北京和深圳的公司)這類導師自己當老板的公司則不同,“盈利應該很可觀。”

    LEGACY的核心課程分為三階段:自覺力(9800元)、飛躍力(16500元)和里程(16000元)。三個階段具有連續性,不可單報。第一階段價格最低,人數最多,據界面新聞綜合統計,LEGACY北京的自覺力課程基本每月一期,人數在70-120人。到第二、第三階段,由于課程價格偏高,續報率會逐段降低。

    趙青也表示,三階段教練技術課程的學員數量呈漏斗型遞減。他大致算了一筆賬,如果一階段學員是30人,那么公司“大概率會虧”,50人則能保本。像誠泉這樣一階段就能召集100人上課的,大概有20%-30%的凈利潤率。

    據他估計,按每月自覺力只開一班算,營收就近百萬,凈利潤最高約30萬元。不過有知情人士稱,該課程有“二人同行買一送一”的優惠,實際收入可能比這一數字要少。

    再加上飛躍力、里程等課程,如果按照每月每班20人計算,單LEGACY北京公司的單月收入就將超過500萬元。據LEGACY官網介紹,每年有超過1000人參與其課程,假設只參與了第一階段課,那么每年至少有千萬收入。

    由于采用拉人頭的“感召”模式,市面上很少能見到LEGACY的招生廣告,但這并不影響學員源源不斷地涌入。資料顯示,在20年的發展中,已有超44000人上過該機構的課程。

    線上課也是其擴大影響力的手段之一。在小鵝通上,“LEGACY誠泉”的店鋪上架了包括理財、經營人脈等類型共11門課程,其中一門領劵后可免費購買,目前已售出近1300份。

    值得注意的是,里程公司的4名導師游走在香港、臺北、北京、深圳四地授課,培訓之外的“雜事”,像燈光、音樂、物資等,則交由“免費勞動力”——教練和助教負責。

    兩位曾參加過北京里程課程的學員回憶,教練和助教都是自愿回來幫忙的畢業學員,沒有報酬,但有機會被培養成講師。

    天眼查App顯示,北京誠泉2020年社保繳納人數僅13人。知情人士透露,LEGACY北京公司目前正式人員只有十幾人,不少學員以義工形式過來幫忙。這意味著,學員很可能承擔著免費的“銷售人員”和“后勤人員”的雙重工作。

    另外,為了方便教練和學員上課,LEGACY公司選址一般都在偏核心區域。比如北京的辦公地點位于CBD的光華路SOHO,深圳則在海岸城西座。即使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該公司在觀塘區繁華地帶的辦公區面積也超400平方米。

    但和業內更知名的生命動力(Life Dynamics)相比,LEGACY不算“上檔次”。前者曾在香港著名商圈尖沙咀租下了一棟大廈內整一層約2700平方米的商鋪,可給200人同時上課。

    復制,擴散,再裂變

    關于教練技術進入內地的時間,業內比較認可的說法是,一位叫黃榮華的加拿大籍女性,于1995年和1997年先后在香港和內地成立“匯才”公司,并改良了生命動力的課程,形成一套“匯才版本”的課程套路,是國內教練技術的“鼻祖”。

    到2007年,匯才公司卻突然“蒸發”。《東方早報》披露的原因是因“嚴重非法行為”。另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當時匯才在全國有員工近700人,而深圳總部一度有近200人,許多員工討薪無門。

    公司沒了,但匯才的學徒卻在國內“遍地開花”。

    《南方周末》曾在2019年報道,不少匯才員工、上過匯才課程的學員都開始自立門戶。有經營者表示,因為類似課程套路很像,“只要能招來三四個學員,就能開班。”發展十余年,這套商業模式已經相當成熟。

    趙青也證實了這一說法。“這個行業的導師有師傅帶出來的,但90%以上是自學的。目前絕大部分導師來自內地,少部分像誠泉這類公司會引進港臺、國外導師。”

    這也是很多學員畢業后愿意免費做教練、助教的原因,方便“偷師學藝”。“幾天的課程,真正要講的部分很少,主要是要知道怎么和學員互動,所以做助教就是一種真刀真槍的練習了。”趙青說。

    一位上完LEGACY課程的學員表示,他現在自己做起了其他培訓,一天的出場費至少2萬元。

    事實上,教練技術課有著固定的套路,學習門檻并不高。在某電商平臺上,以9.9元甚至更低的價格,你就能買到一整套教練技術講義、音樂包、課程錄音。把講義背下來,多加練習,一個普通人也能掌握一些操控他人情緒的技巧。

    網絡上還流傳著一些商業計劃書。其中一份資料顯示,教練技術培訓課程的目標受眾90%以上是企業高層,經濟能力強,價格定位中高端。三階段課程中,第一階段定價3萬-10萬元,第二階段定價5萬-10萬元,第三階段定價2萬-3萬元。

    低門檻和商業利益驅使下,已經讓教練技術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商業模式,一大批中小公司和個人在此基礎上不斷復制,從而裂變出更多的教練技術從業者。

    趙青說,這些自學出身開班授課的基本是小公司,授課地點要租用酒店會議室,課程導師還需要外聘,成本很高。如果招生人數不夠,“很多小公司開幾期就倒閉了。”

    游走在法律邊緣

    在國內盛行20多年來,教練技術培訓曾遭受過兩次較大的打擊。

    一次是前文所述的匯才公司隕落,另一次是2018年深圳眾鼎商學院被封。

    眾鼎商學院也是一家“匯才系”公司,主要瞄準企業管理層,收取四五萬元的高額培訓費,還借殼上市成了新三板掛牌公司。2018年9月,眾鼎商學院7位主要負責人被采取強制措施,公司經營場所也被查封。這是國內破獲的首例以“教練技術”為名通過非法有害培訓實施精神控制的新型傳銷案。

    2018年底,多地都印發了依法取締和打擊“精神傳銷”有害培訓的相關文件,一大批同類公司因此倒閉。

    但這并沒有讓教練技術課徹底消失,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難以定義這類課程的性質。

    許多培訓機構背后的主體都是文化傳播、管理咨詢公司,經營范圍并不包括教育培訓。所以,這類培訓公司一般對外宣稱提供“商務會議”。而LEGACY在內地的主體公司——北京誠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其經營范圍就只有教育咨詢、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等,并沒有教育培訓這一項。

    2021年7月20日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提到,不得以教育咨詢、科技咨詢、技術咨詢、企業管理咨詢等各種咨詢名義開展教育培訓;不得進行虛假廣告和宣傳,不得隱瞞或混淆機構性質;并且嚴禁以教育培訓名義搞“小圈子”、“小團體”。

    那么,相關監管部門是否可以就此對誠泉文化等公司進行查處呢?

    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對界面新聞表示,市場部門可以以違反上述《通知》并結合《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對該公司查處。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可以責令其進行整改,對拒不整改的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公司營業執照。超范圍經營除了公司法人責任外,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會受到行政處分、罰款等相關處罰,構成犯罪的還會受到刑事追責。

    付建認為,如果公司提供的是商務會議學習,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是教育培訓,那么該文化傳播公司首先要在工商登記中有相關經營范圍登記,或者獲得另一個有資質機構的教育培訓授權,并且取得“民辦教育資質”或《辦學許可證》。而根據我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擅自開辦教育培訓的,屬于未經批準變更經營范圍的行為,有關部門可以要求其限期整改,對于不整改、不登記的,可以處以1萬-10萬元罰款。

    需要注意的是,這類公司注冊資本一般都不高,存在“跑路”后換個馬甲繼續經營的可能。

    但付建強調,換馬甲經營違法成本依舊巨大。如果公司因為行政管理超出經營范圍被查封,公司法人代表可能受到行政處分、罰款。如果該公司因涉嫌刑事違法犯罪被查封,則公司法人代表及相應高管除了罰款和處分外,構成犯罪的都會受到刑事處罰。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一些提供教練技術培訓的公司,還存在偷稅漏稅的問題。

    據半月談報道,深圳聚海睿智舉辦過教練技術的培訓。另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該公司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未履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法定義務,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合計超百萬元。目前,該公司處于存續狀態,注冊資本為30萬元。

    此外,傳播過教練技術的中山市德盛企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曾因2014-2018年提供會議服務后沒有開具發票、沒有入賬也沒有申報納稅而被行政處罰。公開文件顯示,該公司的大量課程費用是對私轉賬,還有些是收取現金。

    數位參加過LEGACY課程的學員告訴界面新聞,除正常繳納學費外,學員間存在引薦人先墊付,再將錢款轉給引薦人的情況,但并不清楚這些錢最終的流向。但另一位知情人士則否認了這種說法,“如果是本人交,我們會收;如果是其他人幫交,我們會問清楚,要是墊付的會退費。”

    至于該如何對教練技術培訓定性,這類公司是否合法合規經營,這些問題都亟待相關監管部門進一步查明和確認。

    但不管怎樣,趙青覺得,學員是無辜的,參加培訓的初衷是想要成長、對社會有所貢獻,“學教練技術的人,曾經都有一段時間很熱愛這個課程。如果沒有完成‘感召’任務(拉人頭交錢上課)就說學習不過關,您說這不是騙人害人嗎?”【責任編輯/李小可】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趙青為化名。)

    (界面新聞記者金依寧、盧奕貝,攝影師Travis對此文亦有貢獻。)

    來源:界面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起底里程LEGACY:香港導師任大股東 一場培訓收入近百萬
    【兩會】校外培訓“燒錢”打廣告販賣焦慮,大量資本涌入,回歸理性需加強監管
    教育培訓行業亂象頻發:優勝教育接連關閉 點津教育退款難
    【現場】騙取1600多萬!培訓機構圈完錢就跑路!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