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財報】蘋果第三財季營收814億美元:凈利潤同比增長93%

    【IT時代網綜合報道】7月28日凌晨,蘋果公司發布了2021財年第三財季業績。報告顯示,蘋果公司第三財季凈營收為814.3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596.85億美元相比增長36%,創下歷史紀錄;凈利潤為217.4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12.53億美元相比增長93%。其中,蘋果公司第三財季大中華區凈營收為147.62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93.29億美元,同比增幅達58%。

    蘋果公司第三財季營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出華爾街分析師此前預期,但其盤后股價仍舊小幅下跌。

    蘋果公司董事會宣布,將向公司的普通股股東派發每股0.22美元的現金股息,這筆股息將于2021年8月12日向截至2021年8月9日營業時間結束的在冊股東發放。

    詳細業績:

    在截至2021年6月26日的第三財季,蘋果公司的凈利潤為217.4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相比增長93%;每股攤薄收益為1.30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0%。2020財年第三財季,蘋果公司的凈利潤為112.53億美元,每股攤薄收益為0.65美元。

    蘋果公司第三財季運營利潤為241.26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130.91億美元。

    蘋果公司第三財季凈營收為814.3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596.85億美元相比增長36%。

    蘋果公司第三財季營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出華爾街分析師此前預期。據雅虎財經頻道提供的數據顯示,28名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蘋果公司第三財季每股收益將達1美元,25名分析師平均預期營收將達729.3億美元。

    按地區劃分:

    蘋果公司第三財季美洲部門的凈營收為358.70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270.18億美元;

    歐洲部門凈營收為189.43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141.73億美元;

    大中華區凈營收為147.62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93.29億美元,同比增幅達58%;

    日本部門凈營收為64.64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49.66億美元;

    亞太其他地區凈營收為53.95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41.99億美元。

    按產品劃分:

    蘋果公司第三財季來自于iPhone的凈營收為395.70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264.18億美元。據金融市場數據信息及基礎設施提供商Refinitiv提供的數據顯示,分析師此前預期蘋果公司第三財季來自于iPhone的凈營收將達340.1億美元;

    來自于Mac的凈營收為82.35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70.79億美元。據Refinitiv提供的數據顯示,分析師此前預期蘋果公司第三財季來自于Mac的凈營收將達80.7億美元;

    來自于iPad的凈營收為73.68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65.82億美元。據Refinitiv提供的數據顯示,分析師此前預期蘋果公司第三財季來自于iPad的營收將達71.5億美元;

    來自于可穿戴設備、家居產品和配件的凈營收為87.75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64.50億美元。據Refinitiv提供的數據顯示,分析師此前預期蘋果公司第三財季來自于可穿戴設備、家居產品和配件的凈營收將達78.0億美元;

    來自于服務的凈營收為174.86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131.56億美元。據Refinitiv提供的數據顯示,分析師此前預期蘋果公司第三財季來自于服務的凈營收將達163.3億美元。【責任編輯/慶華】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財報】蘋果第三財季營收814億美元:凈利潤同比增長93%
    蘋果美國第三方維修供應商被指“血汗工廠” 員工每天工作13小時
    蘋果員工再發內部信 要求繼續遠程辦公
    山寨假冒AirPods已讓蘋果今年損失32億美元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