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G20達成稅改歷史性協議,降稅中美歐各有難題

    醞釀多年的全球稅改已箭在弦上。

    當地時間7月10日,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第三次會議在意大利威尼斯閉幕,并發布公報稱,就“更穩定、更公平的國際稅收框架達成了歷史性協議”。

    此前,在經合組織(OECD)協調下,就該國際稅收框架改革正式形成了雙支柱方案,并已得到132個國家和司法管轄區支持(瑞士和秘魯目前新加入)。

    OECD預計,通過雙支柱國際稅改框架,每年超過1000億美元利潤的征稅權將轉移至市場轄區;與此同時,如果設定全球最低企業稅率不低于15%,全球每年將新增約1500億美元稅收。

    G2O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公報呼吁更多國家能在未來加入磋商。

    同時,各方還在公報中表示,決心在每個國家控制住疫情,并認識到新冠免疫接種的角色為“全球公共產品”。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敦促公共和私營部門解決目前的差距,在全球范圍內公平共享安全、有效和負擔得起的疫苗,特別要跟發展中國家共享。

    稅改中,美國和歐洲各有難題

    在OECD的方案中,國際稅改框架中的支柱一是將大型跨國企業部分征稅權從企業注冊地重新分配至企業經營與盈利地;支柱二是設立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結束各國企業稅逐底競爭。

    預計這一全球最低企業稅率會設定為不低于15%。

    此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公報指出,希望各方能在下次舉行的10月會議上,拿出具體計劃,完成國際稅改框架的設計工作,并邀請OECD/G20所有還未加入這一國際協議的成員加入。

    據悉,目前對此仍有疑慮的國家包括愛爾蘭、匈牙利、愛沙尼亞、斯里蘭卡、尼日利亞等9國。

    美國財長耶倫會后表示,G20將努力促使愛爾蘭和匈牙利等在內的國家接受該協議,但她也補充說,推進不需要他們的同意。

    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顧寶志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過,OECD主導的國際稅收談判與世貿組織(WTO)談判一樣,基于全體一致同意原則,沒有加入OECD框架的國家將沒有辦法對談判施加影響,很可能只能被動接受談判達成的結果。

    耶倫此次表示,并不是每個國家都參與進來,但她對G20的進展表示贊賞,稱“世界已準備好結束全球企業稅逐底競爭,且就如何做到這一點達成了廣泛共識”。

    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則稱這項稅收協議是“百年一遇的稅收革命”。

    “國際稅收改革已經達成一致,沒有回頭路。”勒梅爾稱。

    不過,面對全球稅改的進程,歐盟和美國都面對一些內部難題。目前歐盟需要說服愛爾蘭等持反對意見的成員國,而推動全球稅改方案的美國本身也要通過美國國會這一關。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中的共和黨委員布雷迪將此次全球稅改方案描述為“將美國就業機會轉移到海外的危險經濟投降”。

    據悉,在10月的G20會議上,各方將最終確定全球企業最低稅率,并制定如何在國家間分配稅收利潤份額的具體方案。完成稅改框架剩余技術性工作后,這一方案將于2023年落實。屆時,全球企業最低稅率對跨國企業在華經營情況影響如何?

    “該提案似乎是七國集團(G7)國家阻止規模更大、利潤更高的公司遷往可提供比15%更有利公司稅的國家的一種方式。”中國歐盟商會財務與稅務工作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信息,在全球范圍內實施15%的最低公司稅率對歐盟公司在華投資的影響可能非常有限。”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歷史上,我國是通過一些減免稅手段以鼓勵擴大利用外資的,但加入WTO之后,我國的稅收就基本規范了。現在,除了海南自貿區和針對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外,其他地方應該都沒有減免稅務的政策了。”

    除了稅收之外,我國在吸收外資方面,有何種其他改善營商環境的工具?

    “歷史上,我們用過的其他工具還有土地,比如提供稍微廉價一點的土地,在買地上給予一些補助補貼也是一種辦法。除了廉價土地和稅收政策的優惠外,地方政府也可以幫助外資企業培訓員工。比如,企業需要招工和培訓,政府可以出錢給員工進行培訓,這也算增強外資企業的競爭力。各地五花八門的手段都很多,還有提供宿舍、改善伙食和在職教育之類的,反正現在就是拼福利了。”霍建國說,“前面是拼成本,后邊就是拼福利。”

    據商務部最新數據,2021年1~5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497家,同比增長48.6%,較2019年同期增長12.4%。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810億元人民幣(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同比增長35.4%,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30.3%。

    近日,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吸收外資實現了較快增長,特別是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的數量大幅增長,這充分說明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營商環境的認可、對在華長期投資的信心。”

    疫情將危害全球經濟復蘇前景

    除稅改外,此次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第三次會議花了大量時間討論同全球經濟復蘇相關的疫情風險以及應對之道。

    在經濟復蘇方面,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認為,得益于疫苗接種與扶持政策,全球經濟前景改善,但國家間差異巨大,仍面臨下行風險。G20呼吁維護金融穩定和財稅可持續性,防范經濟下行風險及負面溢出效應。

    為幫助脆弱國家抗擊新冠疫情,會議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規模為6500億美元的新一輪特別提款權(SDR)普遍分配方案。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則表示,IMF執董會批準了關于新一輪6500億美元SDR普遍分配的提議。

    “這是IMF歷史上規模最大的SDR分配,目的是在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期間滿足全球對儲備的長期需求。”她說,“現在,我將把新一輪SDR分配的建議提交給IMF理事會,供其考慮和批準。若獲批,我們預計,SDR分配將于8月底之前完成。”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對世界而言,這將是一針強心劑。SDR分配將增強所有成員國的流動性,擴大其儲備規模,樹立信心,并提高全球經濟的韌性和穩定性。2009年的SDR分配為各國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我相信,新一輪分配將帶來類似的效益。”

    此次公報并表示,G20致力于盡早結束疫情,支持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得到公平、有效分配。

    IMF則指出,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復蘇趨勢與其4月做出的全球經濟今年增長6%的預測大體一致。然而,各經濟體復蘇進程的分化日益嚴重。

    IMF警示,全世界正面臨著“雙軌”復蘇。

    “在主要發達經濟體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正在加速增長,這得益于強有力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以及新冠疫苗的迅速普及。但在其他許多國家,特別是無法獲得疫苗、感染率急劇上升的貧窮國家,經濟增長乏力。” 格奧爾基耶娃指出,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變異病毒正在全球肆虐,因此,疫情仍是世界面臨的根本風險。

    她表示,全球需要加快疫苗接種。到2021年底和2022年上半年,將所有國家的疫苗接種率至少分別提升至40%到60%。【責任編輯/李小可】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G20達成稅改歷史性協議,降稅中美歐各有難題
    20國達成協議:“避稅天堂”慌了 谷歌、亞馬遜等恐“遭重創”
    科技大佬論道B20 他們都說了啥
    大家都在談論G20 這些要點你都知道嗎?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