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未雨綢繆!防止智能網聯車成“平臺怪獸”

    在智能網聯汽車推廣初期,汽車廠家要向消費者明示會記錄下哪些車內敏感數據,所有這些數據的獲取,都應經消費者同意。

    在一些諜戰或警匪電影中,會有接頭人選擇坐在洗車房的車內對話,利用洗車噪音防止竊聽的情節。隨著汽車逐步智能化,這樣的場景恐怕不會再出現了,因為對于智能汽車而言,車內攝像頭和智能語音對話系統將使密閉的空間變得“透明”。

    最近網上流傳一張關于某些敏感場合禁止特斯拉汽車駛入的圖片。針對傳聞,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最近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上表示:“特斯拉不會用車從事間諜活動。”他承諾,特斯拉在美國或中國的公司不會收集敏感或私人數據,然后與美國政府分享,并保證中國客戶的數據會得到充分保護。

    對智能汽車內外安裝攝像頭和車內麥克風帶來的監控能力和隱私數據被濫用的隱憂提醒相關部門,應當高度重視針對智能汽車數據收集管理的立法和標準制定工作,未雨綢繆,讓公眾對智能汽車的信任建立在法規保護的強制力上,讓智能網聯汽車在合法合規的道路上平穩前行。

    談到隱私數據管理,智能汽車與傳統汽車截然不同,與智能手機倒是有相似之處。智能手機在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一些APP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的問題嚴重,濫用權限的背后,是平臺經濟“霸權”的越線。對此,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四部門聯合發布《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規定》,涉及網上購物、網絡支付、即時通信等39種常見類型APP,將從今年5月1日起施行,有望重拳打擊越過紅線的APP。

    隨著智能化程度不斷加深,各種汽車傳感器的數量不斷增多,這些傳感器會采集用戶的駕駛數據、個人圖像和聲音、車輛狀態、行車軌跡等信息。因此,僅憑汽車廠商的口頭承諾難以保障消費者隱私權,相關部門應當借鑒針對手機APP的管理思路,加強針對智能網聯汽車數據收集的管理。

    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之外,相關部門還應當細化智能網聯汽車進入保密、敏感場所的管理規定,防止某些智能汽車的車外攝像頭記錄敏感信息。尤其是研究證明,黑客利用智能汽車存在的各種漏洞,能夠遠程控制攝像頭或麥克風,竊取相關信息。

    因此,對智能汽車進入敏感場所進行限制,并不光出于對汽車廠家濫用數據的擔憂,還有針對黑客入侵應當設置的防火墻。同樣,針對智能網聯汽車車內語音控制功能,有關部門也應當建好保密規定的防火墻。

    在智能網聯汽車推廣初期,汽車廠家要向消費者明示會記錄下哪些車內敏感數據,車內影像、聲音、娛樂系統使用記錄、導航軟件記錄等等,所有這些數據的獲取,都應經消費者同意,并向消費者提供選擇關閉相關采集功能的權利。此外,廠家有義務提供足夠的安全防護能力,防止云端數據因黑客入侵等原因泄露。

    回望汽車百年發展歷程,技術的進步會給人們帶來各種便利。然而,便利與隱私保護不能水火不相容,人們愿意犧牲隱私換取便利的觀點更是站不住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當智能網聯汽車成為比智能手機還強大的移動的隱私數據收集平臺,只有讓監管的觸手和法規的威懾與技術進步同行,技術的進步才能完美融合便利與隱私保護,避免出現肆意吞噬人們隱私數據的“平臺怪獸”。【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瞭望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華為徐直軍:未來最具顛覆性的產業將是在汽車產業
    未雨綢繆!防止智能網聯車成“平臺怪獸”
    車聯網產業規模或超千億:車鑰匙或將成為歷史 企業紛紛搶灘
    華為布局車聯網的邊界與野心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