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互聯網大廠黑話”,一種無意義的內卷游戲

    最近,張一鳴在字節跳動九周年的演講中,批評了企業內部一段“復雜的描述”。

    比如這樣的句子:“縱深滿足用戶需求,借助人類年齡的自然勢能,在小中青多個年齡用戶深度滲透”。本意無非就是滿足不同年齡用戶需求,卻硬生生胡謅出這一通文白不順的廢話。這個批評引發很多人的共鳴。

    今天又有媒體跟進,更深入地揭示了“黑話”在如今的互聯網大廠是多么流行。有些“黑話”甚至出圈,影響著越來越廣泛的群體。這篇《互聯網大廠的黑話困局》中,也列出了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例子。比如,“我們接下來將在幾號幾點在XX發布什么內容,會用到XX微博賬號……”。這句簡單清晰的話說出來,客戶竟然很抵觸,非要換成這樣的句子:“我們先開篇預熱,拉高期待值……然后借勢發酵,引起圍觀,為營銷賦能……”客戶覺得“清晰多了”。

    由此可見,“黑話”遺毒之深。

    總結這些“黑話”的特點,不難發現其共性,就是初看都顯得高深有氣勢,可是拆穿了表面細究內涵,無非還是那些簡單的事。樓里裝幾個聲控燈,都要說成“用照明賦能樓宇”,這是騙誰呢?身在職場的,大概很容易能想明白這個問題:自我欺騙和相互欺騙。

    之前討論互聯網大廠的996現象,就有不少局中人指出,很多加班其實是無意義的開會,彼此消耗。如果各種開會、日報、周報、月報……本身沒什么實際必要,又非得做不可,怎么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呢?最簡單的方法,當然就是玩語言游戲。

    同樣是在樓里面裝個燈,如果要形成文字,一個人實話實說,一個人寫成“用照明賦能樓宇”,哪個看起來更順眼?誠實地說,可能多數人會選后者。可見,“黑話”的流行,也是“時勢”使然。只要大廠們各種無意義溝通、文字匯報機制存在,那把瑣碎的事抽象化、偽裝化,就是難以阻擋的趨勢。

    創造“黑話”這種眾所周知的無意義之事,這么多高薪高能的人才玩得不亦樂乎,當然有其“道理”在。套用那個也有“黑話”之嫌的詞——內卷——來說,這可能也是“內卷”的結果。

    在一個企業內部,如果競爭和選拔機制不夠清晰、不夠務實,員工之間的比拼,就只能務虛、只能體現在創造“黑話”上。既然干的事情差不多,比的就只能是誰善于“化腐朽為神奇”,把平淡無奇的事情說得高入云端,唬人不倦。

    能熟練掌握和運用“黑話”的人,還在無形中制造了行業壁壘。不愿意講、不會講這些“黑話”的,就算能把事做好,也會被視為不專業、沒能力。就此而言,這種“黑話”,是一種很具腐蝕力的毒素。要排除這種毒素,公司領導人口頭批評是不行的,能不能真正建立高效、公平的企業文化和評價機制,才是解決之道。【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澎湃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互聯網大廠黑話”,一種無意義的內卷游戲
    重估互聯網巨頭:中國崛起的奠基石,還是埋藏危機的落井石?
    越界的互聯網巨頭與社會的“報復”
    刷臉的時代來了,擁有千億級別市場的“人臉識別”將成風口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