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日本車陷造假風波:豐田日產都中招

    日本零部件巨頭造假,涉及10家日系整車生產企業,豐田、日產等盡數中招。這是否會影響到上述企業乃至日系車在全球的聲譽和市場表現?

    這些年,日系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屢次陷入“造假門”事件。最為業內熟知且讓所有日系車企都付出沉重代價的是自2000年就開始被曝光、一直持續了十余年的高田氣囊事件,高田公司最終因為這一事件而宣布破產,而豐田、日產和本田等各自為此承擔了數千億日元的召回和修理費用。

    2017年,又一樁隱蔽多年的造假案被曝光,日本神戶制鋼所大約從十年前開始在其鋁、銅加工廠篡改檢驗數據,并將產品以次充好供應給約500家國內外客戶,豐田、日產、斯巴魯、馬自達等車企先后透露使用了由神戶制鋼提供的鋁制品。緊接著這一事件后,斯巴魯以及日產又曝出存在使用“無資格證檢查人員”的問題,而且兩者造假都可追溯到過去二三十年前。

    日本制造業曾以高質量在全球立足,但近年來卻多次曝出質量和造假等問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看來,隨著經濟全球化之后,面對來自新興市場的競爭,日本制造業以及整個經濟界出現冒進、急躁心態。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則認為,日本是制造業大國,但并不是說沒有一點問題,其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主張‘家丑不外揚’,此外,不會去揭其它企業的短,如果去揭人家短反而會被看不起,這容易形成企業內部文化以及企業間文化方面的潛規則。

    2017年“質檢門”出現后,據當年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JADA和日本輕型汽車與摩托車協會編制的數據,日產10月份在本土的普通乘用車銷量同比驟降52.8%至12745輛,若計入微型車,其在本土銷量同比大幅下跌43%,幾近一半。而在此之前,日產前9個月在本土銷量達到41.3萬輛,同比上漲28.4%。由此可見,品牌造假對于市場消費,其實是有所影響的。

    在中國市場,從2012年開始到2020年,日系車的市場份額從不足8%增長至23%,與德系的差距不足1個百分點,所以從整體上看,在中國市場,無論是高田氣囊還是神戶制鋼的造假事件,并沒有從根本上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決策。造假之外,日系車大空間、省油以及性價比優勢仍然存在。

    事實上,在此之前,大眾在華也曾因為DSG故障的問題而被“央視315晚會”曝光,大眾多年來一直沒有拿出根本性的解決方案,但這依然無損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截至目前,德系依然是在華除中國品牌之外的最大的汽車派系。

    但是,我們也不能簡單地用過往的經驗來看待目前中國消費者對于品牌和口碑的認知,畢竟,在2018年之前,中國車市仍然處于增量市場,普通大眾對于外資品牌的“金字招牌”仍然有一定的迷戀,而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成熟,從2019年開始,可以看到的是弱勢二線合資品牌開始逐漸被市場邊緣,中國消費者對于產品質量等關鍵性指標更加看重。一個非常直接的案例就是此前上汽大眾帕薩特在中保研的碰撞中以低分收場,最終造成市場銷量大幅下滑的案例,帕薩特此前曾多年盤踞在B級轎車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月平均銷量在2萬輛左右,但2020年上汽大眾帕薩特累計銷量為12.89萬輛(不含PHEV車型),同比下跌了31.9%,遠超同期汽車行業整體下滑幅度。

    因此,此次日系零部件企業造假,對于市場的影響,可能還需要持續觀察。不過,如果日系車因此受累,德系和自主品牌將可能從中獲益。根據此前的數據,當韓系車在國內市場節節敗退之時,韓系車的市場在很大程度被中國自主品牌所搶食,而隨著此輪中國品牌實力的進一步走強,有望趁機從合資品牌手中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第一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日本車陷造假風波:豐田日產都中招
    日本時報:日本人存錢意愿,20年來最強
    逃不開的“日本化”? 美歐或能避免陷入日式通縮陷阱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