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中國互聯網新聞十年對話”上,作為網媒大咖,陳彤、吳晨光等人在會上分享了這些信息和觀點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觀察】昨晚,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記者參加了“中國互聯網新聞”十年對話,此次活動主要回顧了過去十多年中國互聯網新聞發展的歷程,并對未來十年中國互聯網新聞的走向和趨勢進行了預測。所探討的核心問題是,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新聞時代,如何才能更好更精準地把握新聞的本質。

    與會嘉賓包括:小米公司內容投資與運營副總裁陳彤,一點資訊副總裁兼總編輯吳晨光,人大新聞學院的高鋼和彭蘭兩位教授。陳彤和吳晨光大家都很熟悉。二人此前均是門戶網站的總編輯,因此,記者在參與此次活動后,覺得“干貨”還算不少,請往下看。

    從左到右依次是彭蘭、吳晨光、陳彤、高鋼

    互聯網新聞的10年變化

    作為互聯網新聞過去十年的親歷者,陳彤和吳晨光都有很多切身體會和感悟。

    陳彤可以說曾是中國互聯網新聞界的一面旗幟,在他的帶領下,不管是新浪網、新浪博客還是新浪微博,都迎來了耀目的輝煌。他認為新浪博客和微博才是最早的超越門戶者。盡管微信現已超越新浪微博成為主流,但陳彤心中是有不甘的,他說從新聞傳播、獲取信息的角度來看,微博還在發揮主要作用。單以新浪微博舉例,當時陳彤邀請數目眾多的媒體經營自己的微博賬號,140個字還能鏈接到自己的網站上,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聞超市”,以此開啟了一個時代。“你不革自己的命,別人就會來革你的命”。他的欣慰之處在于,自己做了自己的掘墓人。

    陳彤又回憶起十多年前那個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非常有限的時代,他說當年信息源主要集中在門戶和社區,數量不超過10個。今非昔比,如今則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敢說有相當一部分信息都不知道哪兒來的,這條信息是來自一點資訊,還是來自微信,甚至來自短信,都不知道,因此說新聞機構的概念淡化了。”在當下這個時代,雖說陳彤從來不同意“人人是記者”的說法,但他深信人人都是信息發布者。特別是突發事件、大規模事件,第一波的傳播者一般都是非專業人士或機構。他還表示,另一個不同在于現在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

    70后的吳晨光表達了跟60后的陳彤相似的看法。他主要談到了這十年間互聯網新聞的三大變化:第一是由PC到移動互聯的重大變化,現在很多人不管是坐在馬桶上,還是在吃飯,都離開手機了;第二是從1.0時代進入媒體融合時代,比如《南方周末》、《中國新聞周刊》是專業人士來說、我們來聽,而現在是大家一起來說,一起分享,比如吳晨光在搜狐時所實行的“中央廚房生產,不同餐廳分發”的媒體變革也是如此;第三,以興趣引擎來實現個性化新聞服務的嘗試,也就是“私人訂制”式的新聞資訊服務。

    高鋼教授是個50后,也是中國最早從事互聯網新聞業的代表人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擔任《華聲報》電子版總編輯。后來又走上大學講壇,從事新聞學研究,所以他又是學界觀點的主要發聲者。他坦率直陳,我們被技術極大地作用和推進,早期的互聯網,我們感受到的是信息總量的劇增、信息的綜合提供、網絡信息檢索等,以機構為主體的公共信息傳播是那個時代最顯著的特征,這讓每個人都與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建立起了聯系。而到了2.0時代,信息傳播渠道是以移動網絡為主,聚合模式是以視頻信息為主的多元形態融合,信息傳播模式呈現多元需求的特點,公共傳播能力開始變強大。每一個個體生命將參與到共同信息的創作、傳播、經營過程中去,新聞的聚合能力來自于全體人民。再往后看,當物聯網技術使用的時候,當整個物質世界與人類建立起信息溝通關系的時候,恐怕人類的信息傳播模式還會有一個非常重大的結構性變化。

    未來10年互聯網新聞的方向

    吳晨光現任一點資訊總編輯,全力負責內容產品生產。他說一點資訊跟搜狐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興趣引擎。什么叫興趣引擎?他解釋說首先在搜索框里搜索,搜索完之后對你的行為進行記錄,每天把你所感興趣的內容全部推薦到你的頻道上。那么,未來這種新聞的定制會不會成為一種必然,或者用戶會不會每天都想去定制新聞呢?從言談中看得出吳晨光信心滿滿,認為自己把握住了未來新聞的趨勢,他在汲取自身搜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私人訂制式的信息。“在很多時候,比如你喜歡騎馬,你喜歡足球,你喜歡無人機,你喜歡比基尼”,這些都沒有問題,完全可以定制、分享、互動。聽起來,這真的是一個美好藍圖。

    高鋼教授對未來互聯網新聞發展的預測則更為深沉,更符合人類的本性狀態。他覺得尊重每一個生命的信息需求,這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大的文明趨向。技術競爭正在推進,這正也是讓我們最為興奮的地方。尊重每一個生命的不同,關注每一個生命的需求,甚至開啟每一個生命的創造能量,包括承認他的理想追求,這些是無論持有各種文化背景、政治信仰、價值體系的人們所共同追求的一個終極理想。但這個過程非常復雜,這里面包括今天公共信息的提供。那么,什么事情是對一般人可能是有普遍價值的?這個事情是一個衡量。如果我們能夠承認人類還是一個共同物種的話,特別是在同一個話題,同一個國土之內,它受到一些共同的環境變化的影響,這些信息的價值應該是有一些共同價值屬性的。

    在高鋼看來,個人的興趣、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而這其中又有兩個問題是應該引起關注的:第一,究竟什么人群,在什么時間,需要什么信息,又是通過什么通道。高鋼覺得今天中國媒體還沒有精細到這個程度,而只有精細到這個程度,才能夠使自己整個信息的生產、傳播產生相應的價值。另外一個是,信息的制作質量,包括各類職業媒體機構、社會專業組織機構、政府機構,當然也包括今天的公民個人,如何向整個互聯網世界提供高質量的,有實用價值的,能夠幫助人們進行深度認知的信息。所以,信息質量是個核心問題。 【責任編輯/梁浩】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中國互聯網新聞十年對話”上,作為網媒大咖,陳彤、吳晨光等人在會上分享了這些信息和觀點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