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各國的經濟和社會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了早日戰勝疫情,全球疫苗研發團隊都爭分奪秒的開展新冠疫苗的研發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近期全球多款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不斷傳來積極結果,其中,中美俄英等國的疫苗研發走在了最前面,同時也獲得了來自全球多國的大批疫苗訂單,是當前疫苗競賽的主要贏家。接下來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這幾位贏家的疫苗訂單情況。
首先,當前全球疫苗訂單領域最大的贏家是美國。據界面新聞整理的數據,目前全球新冠疫苗訂單數量已經超過100億劑,其中,僅美國疫苗公司諾瓦瓦克斯(Novavax)的訂單就超過20億劑,而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公司聯合開發的疫苗訂單位居第二,同樣超過了20億劑。
事實上,在各國緊鑼密鼓研發新冠疫苗的時候,疫苗的“搶奪戰”就已經上演了。然而,這是一場不對等的競爭,因為歐美日等高收入國家無論在疫苗的研發、生產還是獲取上都更具優勢,所以它們早已提前預購了大批新冠疫苗。
根據媒體一項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歐盟27個成員國加上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5個高收入國家獲得的疫苗劑量就占了全球總數的一半。而這批訂單大部分被美國的諾瓦瓦克斯、輝瑞、莫德納以及英國的阿斯利康等幾款疫苗“瓜分”。
當然,這背后也存在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有分析指出,像中俄兩國的疫苗都不太可能進入歐美高收入國家的“圈子”。基于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美國是當前斬獲全球疫苗訂單最多的國家了,而英國也跟著分了一杯羹。
值得一提的是,歐美日等高收入國家,人口僅占全球的13%左右,其囤購的疫苗已遠遠超出自身需求的劑量,不得不說,有錢就是豪!
接下來就是俄羅斯了。在瞬息萬變的新冠疫苗研發賽道上,原本一向低調的俄羅斯卻半道搶跑,于8月11日注冊了全球首個新冠疫苗——衛星-V。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款早產的疫苗,因為當時這款疫苗仍未通過第三階段的測試,俄羅斯計劃采取的是“一邊使用一邊觀察”的方法。只能說,戰斗民族就是彪悍。
不過,在當時“疫情猛于虎”的形勢下,盡管俄羅斯的疫苗存在瑕疵,但一經公布,大批訂單接踵而至,俄羅斯同樣是接單到“手軟”。截至目前,其已斬獲來自50多個國家共計12億劑的疫苗訂單。
那么,中國疫苗的訂單情況又是怎樣?其實,在歐美等國掀起疫苗“搶奪戰”時,中國對所謂的“競賽”并不怎么熱心,而是繼續有條不紊的推進疫苗研發工作。不過,隨著我國多款疫苗試驗結果傳來好消息,中國疫苗訂單也逐漸開始反攻。
近期,包括印尼、智利、巴西、土耳其等國都已經向中國訂購新冠疫苗。根據美國杜克大學公布的數據,截至12月11日,中國已拿到包括中國香港、澳門在內的16個國家和地區近5億劑疫苗訂單,其中僅科興生物就斬獲近3億劑訂單;而此前也有消息透露,中國疫苗的潛在出口國已超過40個國家,可見中國疫苗開始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
實際上,未來中國的疫苗訂單甚至可能會“后來者居上”。因為疫苗產能有限,歐美國家已壟斷最早的疫苗產能 。基于此,《自然》雜志的一項調查顯示:低收入國家有可能要等到2023年甚至2024年才接種新冠疫苗。
在此情況下,中國疫苗可能就成了這些國家的“最后希望”,甚至美媒都表示,唯一可能改變當前疫苗產能分配失衡這一狀況的是中國疫苗。根據公開的信息,2021年國藥集團疫苗產能將達10億劑,而科興生物也將完成6億劑的產能,僅這兩家中企的產能總計就達到16億劑。
除了疫苗產能外,中國疫苗還有兩大優勢。其一是價格更優惠。比如科興疫苗在巴西各州售價為10.3美元/劑;相比之下,美國輝瑞疫苗的19.5美元/劑、莫德納疫苗25美元至37美元/劑。
其二是中國疫苗大多穩定性較好。比如康希諾生物研發的疫苗可在2至8度的環境下長期保存。相比之下,美國的輝瑞疫苗則需要在零下70攝氏度的環境中保存,而莫德納也僅僅只能在2-8攝氏度環境下保存30天。
總的來說,西方廠商的疫苗不僅貴,而且即便買到了,可能還會面臨漫長的等待,同時如何克服物流問題又是一大難題。
基于此,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傾向中國疫苗。近日,美國媒體CNN就分析認為,中國疫苗最終可能會拿下全球15%至20%的市場份額,再加上本國市場的需求合計達50億劑左右。所以,未來中國疫苗訂單“后來者居上”是值得期待的。【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金十數據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