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手機套餐,獲贈免費寬帶,這樣的通信套餐實用又劃算,給消費者帶來許多實惠。然而,不少手機用戶近日反映,自己一年前辦理的免費寬帶開始悄悄收費,想要取消卻困難重重。
毫無疑問,免費寬帶是個好東西,既不用用戶支付寬帶費用,又能幫運營商實現某些目的,同時還能讓提速降費效果更為顯著。但免費寬帶并非都是福利,還存在不少陷阱,比如:運營商承諾到期自動取消,結果到期后直接扣費;辦理時只說福利不談限制,取消時需要交撤機費……
這類陷阱,損害了用戶多種權益,如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以及經濟權益。運營商由此損害了自己信譽,也擾亂了電信市場秩序。這一切,折射出市場仍不規范,損害行業形象。
所以,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填平”免費寬帶服務陷阱。對此,專業人士既提示運營商不應通過隱蔽的欺騙和誤導手段來獲取短期利益,又提示有關部門不斷加大電信運營企業的舉證責任,提高其違法成本,還提示消費者要提高依法維權意識。這些提示值得重視。
而在筆者看來,“填平”這類陷阱關鍵要從電信服務合同入手。原因是,這類服務合同或不規范,或沒有嚴格執行,為運營商侵犯用戶權益埋下了伏筆,同時也讓用戶維權比較困難。如果能夠規范這類服務合同,監督運營商嚴格按合同約定操作,相關陷阱自然會消失。
用戶無論購買哪種套餐與運營商都是一種契約關系。如果免費寬帶服務到期自動取消等事項詳細寫入服務合同,違約要賠償,對運營商是一種約束。如果運營商不遵守約定,用戶可依據合同維權。但如果合同內容不完善,或者沒有簽訂合同,就給了運營商侵權的機會。
比如河南一用戶表示,他辦理免費寬帶時沒有簽訂任何協議,想要取消卻被告知寬帶使用不足兩年,需要繳納150元撤機費……這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既說明運營商操作極不規范,也說明用戶缺乏契約意識、法律意識。要想防范這類侵權,須從規范電信服務合同入手。
電信服務合同目前幾乎全是格式合同,即運營商單方面制定的條款,自然有利于運營商,例如在套餐價格和套餐內容等方面,用戶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這顯然不符合《合同法》所弘揚的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希望有關方面“對癥下藥”規范電信服務合同。
首先,市場監管部門、工信部門、中消協等應當共同參與制定電信服務合同范本,在電信業強制推行。其次,相關部門嚴格監督運營商落實電信服務合同,對違規違約運營商要嚴厲懲罰。再者,要為用戶投訴、起訴創造便利條件,以培養和提高用戶依法依約維權意識。
如果有規范的合同,違約者要付出很大代價,恐怕運營商不敢再隨意侵犯用戶權益了。筆者還注意到,運營商如今以無紙化辦公名義不再給用戶提供紙質合同,再加上很多用戶辦理套餐不看合同,也為后續侵權、糾紛埋下隱患,這些問題也應該引起監管者和用戶重視。【責任編輯/林羽】
(原標題:起底免費寬帶收費陷阱:悄悄收費 取消困難重重)
來源:證券時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