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原創】便利店在中國遭遇水土不服,風口過后落地成了摔死的豬

    最近,羅森便利店計劃收購全時便利店在華東、重慶地區的絕大部分門店,涉及到的全時便利店整體規模約近百家。全時從瘋狂擴張到被擬大舉收購,這中間發生了什么?

    便利店業遭遇寒冬

    多年來,便利店行業潮起潮落。隨著移動支付和無人管理便利店的出現,不少傳統便利店競爭壓力加大,謀求轉型,涌現了像便利蜂這類新型便利店企業。

    大資本的進入和退出,是便利店行業起伏的重要因素。2018年11月,全時母公司北京復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被曝受P2P爆雷事件影響,全時的資金鏈也隨之出現問題,其資金無法跟上其擴張速度。

    但全時并不是個案,多家便利店公司遭遇類似問題。

    春節前一則“便利蜂讓員工考試、通過才能留下的變相裁員”新聞,給人深刻印象。

    此前,資本扎堆進入便利店行業。

    從2017年至今,便利店行業融資事件超過70起,至少100億元資金涌入,行業估值仍在水漲船高。

    作為一個曾經飽受資本青睞的行業,今年北京的便利店頻頻遇冷,遭遇關店危機。4個月時間內,已有鄰家、131、全時等多個便利店品牌因資金問題深陷泥潭,它們或裁員、或斷貨、或關停,甚至賣身。

    在資本的推動下,便利店曾經瘋狂擴張。

    中國目前有70多個連鎖便利店品牌,過去兩年它們店鋪數量和營業額分別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來自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早在2017年,中國大陸的便利店的店鋪數量超過10萬家,銷售收入達到1900億。便利店業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8%~10%的擴張速度。

    7-11也曾表示,7-11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快速開店,以每一到兩年在一個新城市進行布局的速度增長,北京地區每年會保持新增門店30~40家。

    另外兩家便利店巨頭羅森和全家也都在加速“跑馬圈地”。

    2016年夏,羅森宣布將加快在中國的開店速度,力爭到2020年店鋪數量翻兩番,從目前的約750家擴大至3000家左右。全家也曾宣布將在2024年實現1萬家門店的開店目標。

    但便利店業突然發生大面積虧損,多家便利店經營企業資金斷裂。便利店概念泡沫破滅了?

    2018年8月,因背后出資方P2P平臺善林金融暴雷,鄰家便利店突然“失血”,一夜之間關閉了168家店鋪。一個月后,又因投資方春曉資本暴雷,131便利店資金周轉困難關門倒閉。鄰家便利店創始人一度失聯,后被刑拘。

    便利店回報周期漫長,利潤率不足讓眾人始料未及。更重要的是,便利店企業瘋狂擴張快速開店,試圖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的重資產模式無法持續輸血。這種模式終因資金斷裂導致業務停滯。

    資本輕率入行加劇危機

    實體便利店成為風口,是在馬云提出新零售的情況下才出現的。某資本籌集10億美金開辦便利店,但他們沒有認真考察,有些新開的門店的租金一年就有300萬。便利店的利潤雖高,但商品銷量非常低,回報無法支撐這么大的投資。

    某些便利店為了吸引投資者,就在便利店加上互聯網、O2O等概念。但消費者在網上下單時,會發現這家店沒有他想要的東西,也就是說便利店東西少,沒法跟大型超市的貨物品種數量相比。現在很多大型超市上馬互聯網項目后,立即完勝便利店。超市的東西齊全且便宜,消費者干嘛還選擇便利店,便利店只可能定位在路過時買包紙巾、買瓶飲料這種便利方面。很難想象這種便利能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原因。

    原來的O2O等幫助便利店生長的因素,不過是為了騙投資強加的概念,風口停了豬會掉地上摔死,退潮也會發現誰在裸泳。瘋狂投資便利店的資本,應該醒醒了。在西方和日本能夠讓便利店瘋狂發展的因素,在中國都不具備,投資者投資應該考慮國情。

    很多便利店創業者不排除是想在風口上騙投資,將投資的人錢花完,把爛攤子扔給別人走人。反正自己早撈夠了。

    水土不服原因何在

    據媒體報道,在日本、美國便利店都能盈利,并發展良好。為什么到了中國就不行了,水土不服的原因在哪兒?

    《不可消失的門店》一書寫道,盡管零售業千變萬化,但其本質并沒有改變,即滿足顧客購物、社交和娛樂三方面的體驗需求。便利店作為一種成熟的小型業態,在這一點上尤為明顯。7-11便利店經營的模范企業,被稱為日本的“國民生命線”。而在臺灣的7-11更是具有很強的便民屬性與社交屬性,免費的休息區成為不少學生和附近居民停留的選擇。

    但每個地區的文化不完全一樣,中國人顯然不會把便利店作為社交平臺,老年人跳廣場舞,年輕人去咖啡店、便利店的社交功能不存在。

    而日本便利店的生活付費功能,在中國也并不一定受歡迎。由于中國移動支付的崛起和電子商務的繁榮,便利店能夠提供的一些便利均已被新的商業形態所取代,例如手機充值,代繳電費和煤氣費,金融服務等均可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的移動端完成。而票務服務中除了彩票外,強大的本地生活類移動應用也覆蓋了絕大多數的票務需求。

    與傳統超市相比較,社區便利店在產品與服務領域的市場定位瞄準“縮水版”超市格局來布置,便利店與超市在產品與服務上的同質化問題嚴重,由此嚴重降低了社區型便利店向社區居戶提供產品與服務的能力。再者,由于大型超市的資本相對雄厚,其購物環境優越,商品價格優勢顯著,普通社區便利店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能力。【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原創】便利店在中國遭遇水土不服,風口過后落地成了摔死的豬
    全時便利店倒閉拆分賣身 便利店不再是賺錢風口?
    騰訊與阿里相繼進入便利店 但行業困境隱現
    鄰家關店、全時要賣身 曾經風光的便利店怎么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