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宇宙的分歧和困惑,再加上它與部分反烏托邦科幻小說的聯系,即技術資本家操控著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人類生存,招來了各種各樣的批評。還有人覺得,很多公司只是把這個術語當作噱頭。
對元宇宙提出的困惑與不定,還是因為缺乏認識,“盡管人們對元宇宙充滿幻想,但這個術語沒有統一的定義或描述。大多數行業領導者以符合他們自己的世界觀或能彰顯自己公司能力的方式來定義它。”
他所看到的是,許多情況下,高管在討論元宇宙時使用的描述表明,他們雖然覺得有必要使用這個流行語,但并未真正掌握它的整體含義。對于他們的業務來說,情況更是如此。
馬修·鮑爾并不否認,以現在的處境,去理解元宇宙確實比較吃力。目前對元宇宙的看法類似于普通人在20世紀90年代對互聯網的理解,“20多年后我們發現,用互聯網的概念去理解元宇宙是非常糟糕的方式,且會造成誤導。”
我們用鍵盤和鼠標“沖浪”,而元宇宙采用的是3D 形式。其實按照人們對元宇宙達成的共識,我們可以這樣描述它:一個永無止境的虛擬世界,其中的每個人都有一個有趣的化身,在身臨其境的VR游戲中競爭贏取積分,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社區,并隨心所欲地扮演自己幻想中的角色。
元宇宙什么時候到來?
考慮到電氣化和移動技術的普及過程,我們可以自信地說,元宇宙不會突然到來。同時,也不會有明確的“元宇宙之前”(before Metaverse)和“元宇宙之后”(after Metaverse)階段。
“一些高管認為,我們已經跨越了元宇宙這個門檻。他們的結論似乎為時尚早。今天,不到1/14的人經常接觸虛擬世界,而這些虛擬世界幾乎完全是游戲形式的,就算有相互連接,也沒有任何意義,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微乎其微。”
但有些事情正在發生。他認為,“跨平臺游戲”讓我們看到了實現元宇宙的希望。
4G移動芯片組和無線網絡進一步增強了這一功能,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訪問這些環境。與此同時,可編程區塊鏈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實現機制,從而可以利用地球上每個人與每臺計算機的綜合力量和資源,去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健康運行的元宇宙。
今天,元宇宙的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最大的挑戰通常與人類本身相關。它是一個由不同虛擬世界、技術和服務組成的網絡,這些虛擬世界之間可以交換信息,它們信任彼此對這些信息的修改,也信任這些虛擬世界中的個人用戶對信息的修改,“這其實很難,因為大多數公司并不喜歡分享數據或根據他人的需求做出技術決策。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更愿意提高自己的短期利潤,而非為集體成功而投資。”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