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Matter協議落地元年,也是全屋智能的“大年”。
就在本月,由550家科技公司組成并致力于開發物聯網開放標準的國際組織CSA連接標準聯盟正式發布了Matter 1.0技術規范和認證流程。Matter協議是谷歌、亞馬遜、蘋果等主流全屋智能玩家共同遵循的物聯協議,其讓不同品牌、不同平臺、不同品類的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將更加容易,有望將各自為陣的碎片化智能家居生態統一。
10月25日凌晨,iOS 16.1正式推送,其中一項引人關注的更新是對Matter協議的支持。蘋果支持一項新技術往往意味著其已進入到相對成熟的階段,iOS最新版的支持表明Matter協議正加速普及,全屋智能正在大爆發前夜。
什么是全屋智能普及的攔路虎?
2013年前后,智能家居創業潮出現,早期產品以單品+DIY為主,安裝門檻高、單品體驗差、用戶認知弱,只有發燒友等少數群體才會購買,市場起不來讓大多數智能家居創業者倒在了黎明前。2018年前后,全屋智能興起,相較于單品模式的智能家居而言,全屋智能以更全更多、互聯互通的產品組合給用戶帶來完整、主動和有效的智能居住體驗,逐漸被市場驗證。
2022年全屋智能市場加速爆發。除5G、AI等基礎技術加速成熟外,政策層面也頻傳利好,比如4月《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統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領域標準,探索建立智能設備標識制度。”安徽、廣東、上海、北京等地也已陸續出臺支持智能家居的相關政策。
大量重量級玩家的加碼進一步增加了市場的熱度。除歐瑞博、云米和綠米等深耕全屋智能多年的專業玩家外,華為、小米等硬件巨頭正加碼全屋智能以填補手機業務損失,TCL、美的和海爾等家電巨頭,以及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也以各自擅長的姿態布局這一市場。
不過,雖然市場熱度很高,但全屋智能在當前智能家居市場的占比依然很低。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全屋智能系統在精裝修房中配套率由2018年的0提升至2021年的9.6%,預計在綠色建筑政策、智能化品質化需求等加持下,未來滲透率仍將持續提升。申萬宏源的測算則顯示,2022年全屋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215億元,2025年則有望突破500億元,對智能家居行業貢獻將超過15%。
從數據來看,全屋智能距離真正的大規模普及依然有不小的距離,大眾對其認知度、接受度與關注度依然不如智能汽車。到底是什么在影響全屋智能的普及?在羅超頻道看來,核心問題是產品本身:大部分全屋智能產品給用戶帶來的體驗提升感不強,用戶感知一般,買單意愿自然就弱了。
這兩年,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智能汽車高速增長,傳統燃油車則每況愈下。為什么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首選新勢力品牌?因為智能汽車給用戶帶來了全新的駕乘體驗。在特斯拉殺入市場前,包括寶馬在內的很多燃油車已支持CarPlay這樣的手機車聯方案,雖然已有一些智能化,但對用戶體驗只是加分而不是刷新,當徹頭徹尾智能化的特斯拉殺入市場時,傳統燃油車就被打得頭破血流。
當下,很多全屋智能產品正處在“燃油車的車機互聯”階段,用戶可以語音關燈、App控溫、自動開關窗簾……然而這些帶來的體驗提升并不明顯。只有當用戶在家可體驗到類似于特斯拉汽車一樣的“徹頭徹尾”的智能體驗,全屋智能才有會走向大規模普及。
徹頭徹尾的全屋智能體驗是怎樣的?
什么才是徹頭徹尾的全屋智能體驗?互聯互通、智能助理這些只是基本功能,可感知環境、洞察用戶、預測需求的主動智能才是全屋智能的終極形態,正如《中國全屋智能行業研究白皮書》所總結的那樣:
全屋智能經過近 10 年的發展,經歷了聚焦于單品的智能化功能和簡單連接,通過終端控制 + 語音控制 + 手動控制實現單品之間的聯動的 1.0 階段,以及可以實現不同場景內多終端互聯的 2.0 階段,現正向倡導 “無命令式主動服務 ”的 3.0 階段發展。
主動智能的核心則是AI技術: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對海量數據學習,不斷迭代進而精準感知環境、細微洞察需求,基于此主動服務。而這一邏輯成立的前提是,全屋智能提供商要在產品上下很大的功夫,去思考用戶哪些需求被滿足得不夠徹底?或者尚未被滿足?圍繞這些問題再基于AI以軟件定義硬件的手段,去做產品創新。
這正是全屋智能家電頭部玩家云米做產品的核心邏輯。在秋季AI軟件發布會上其以“AI:Helpful 2.0”為主題推出大量的軟件升級,從呵護健康、節能環保、主動智能、自然交互四大維度進行產品迭代,讓全屋智能“Helpful有用、好用”。
在繼續討論“徹頭徹尾的全屋智能體驗是怎樣的?”之前,我們先看幾個用AI讓產品Helpful 的例子。
針對用戶居家開空調時空氣不流通的健康痛點,云米發布可提供新鮮空氣的空調:AI全域風空調Space Pro可持續從室外引入新鮮空氣,經過12級HEPA濾網凈化,由導風翼導流進入蒸發皿,最后穿過全域風專利風道,深度凈化室內空氣;基于AI技術實現的鮮氧新風系統可以超大風量快速增氧,以60m3/h的空氣更新速度實現1小時全屋換新風,且運轉時不會大幅增加能耗。
針對用戶居家必備的冰箱產品,云米深挖用戶在食品安全、飲食健康、食材管理等維度的痛點,基于AI技術實現大量產品再造,比如AI大屏冰箱Super搭載智目傳感器,基于機器視覺、智能味覺等AI技術24小時監控冰箱空間狀況,主動發現異味超標情況后調動凈味魔盒主動凈味,可有效去除變質食材里的李斯特氏菌、金黃色葡萄菌等細菌,除菌率高達99.9%。
除空氣健康和食材健康外,云米在飲水和用水健康、淋浴健康等健康場景,以及節能環保、智能清潔、智能安防等維度均有針對性的智能解決方案。不同場景下的智能方案都有著一樣的理念:
產品設計者深挖用戶需求痛點,以AI軟件定義硬件的形式再造產品。
這跟特斯拉對汽車的再造邏輯如出一轍,在很多人眼里特斯拉汽車不過是在駕駛艙增加了一個大屏,但大屏只是看得到的“形”,早在十多年前Elon Musk就提出“軟件定義汽車”的概念,特斯拉這些年在做的產品創新,都是以用戶特別是司機為中心,重新設計整個汽車,從頭到尾重新搭建整個軟件系統,甚至將所有硬件驅動和操控都進行了代碼重構,讓各種部件均高度可編程,基于此其可實現智能座艙、電池管理系統、車內語音交互以及自動駕駛(尚不成熟)等應用重塑汽車的駕駛與乘坐體驗,進而賦予了汽車全新的價值,最終也將重構整個汽車、能源以及交通出行產業。
特斯拉用軟件定義汽車的模式顛覆汽車產業,如今如夢初醒的燃油車們不得不跟隨其步伐智能化,亡羊補牢。
云米對空調、冰箱等家電家居產品的再造,一樣是以軟件定義硬件的理念,且AI技術被其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因為設備要主動感知環境和洞察需求,必須要靠AI技術才能實現,冰箱要智能除異味的前提是要能感知異味,這需要智目傳感器;Alpha X AI 超視感知雷達可精準感知人的存在狀態、動作、運動軌跡、心跳或呼吸等進而覺察家里有人與否,進而自動控制設備開與關,背后同樣是AIoT技術的應用;掃拖機器?可實現掃地、拖地、自清潔、自烘干、集塵、殺菌等6大功能于一身解放用戶雙手,也正是因其可以像人一樣思考,做到智能路線規劃、智能避障等。
在云米的再造下,空調、冰箱等家居家電設備擁有了更多的傳感器,且底層代碼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且均是AI技術驅動。以AI軟件定義硬件,特斯拉在汽車上做,云米在“家”里做。正如云米創始人、CEO陳小平在發布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言:“下一個時代,AI能力會成為全屋智能的核心能力,目前大家比的是產品和功能,接下來比的更多的是AI為用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體驗能力。”
“軟件定義家”將是全屋智能的產品終局?
當前,全屋智能正處在從小眾到大眾破圈的關鍵時期。
隨著用戶年輕化、全屋智能渠道擴張、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的影響,越來越多年輕人在購置或裝修房子時會考慮智能化體驗。艾瑞發布的用戶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在有意愿打造智能化家庭的用戶中,有60.7%的用戶對全屋智能的場景聯動智控及主動個性化服務有明確需求, 有24.1%的用戶對家居設備物聯網化有所期待,由此可見全屋智能在消費者市場潛在空間巨大。
據陳小平介紹,現在已有200萬家庭購買了云米的成套家電,云米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在省會城市,已有超過10%的用戶在主動購買智能產品,家庭平均擁有智能設備也已超過3件,基于此其認為全屋智能正在迎來從“極客人群”進入“泛人群”的階段,市場的拐點即將到來。
在全屋智能行業靜待大爆發的當下,什么才是各路玩家應該關注的?羅超頻道認為,在渠道、服務、品牌與生態等商業化要素外,產品依然是市場競爭的核心,畢竟產品才是企業交付給的用戶的價值的核心載體。就產品力來說,如同智能汽車等行業的發展一樣,“以AI軟件定義家”將是全屋智能產品進化的核心,每個家將擁有更多智能設備、更多智能傳感器、更多軟件代碼以及更多的算法與數據。在產品的創新上,我認為云米的以下理念值得行業借鑒:
1、不要為了用技術而用技術。
有些創業者手里拿著AI技術去做了許多的產品創新,但大都失敗了,因為這樣做的本質是拿著錘子找釘子。成功的產品采取的是相反的思路:看到釘子的存在再尋求合適的錘子,即從用戶需求倒推到產品實現,尋求合適的技術來解決用戶的問題,這正是很多優秀科技企業秉持的理念。
97年,喬布斯剛剛回歸蘋果不久,在開發者大會上,一名程序員當眾羞辱喬布斯不懂技術,對此喬布斯回應:“你得從用戶體驗出發,倒推用什么技術,你不能從技術出發,然后去想如何才能賣出去。在座的沒有人比我犯過更多這樣的錯誤,我也搞到傷痕累累,我知道這就是原因,當我們嘗試去為蘋果思考戰略和愿景,都是從能為用戶帶來什么巨大利益出發,我們可以給用戶帶來什么,而不是先找一群工程師,大家坐下來,看看我們有什么吊炸天的技術,然后怎么把它賣出去。”
同樣的理念正是云米秉持的:其發現用戶在家這一場景下的各種痛點,接著對現有家居家電產品進行再造,將AI技術應用到產品中實實在在地去解決用戶的健康、節能、安全等痛點,讓AI技術真正有用、好用。
2、產品即解決方案,每款產品都要能打。
全屋智能跟單品智能相對,其以多款產品組合形成解決方案共同解決用戶需求,但在具體場景中,用戶使用的依然是一款一款的單品,比如冰箱、空調、清潔機器人等等。如果單品不好用,再怎么組成解決方案都是空中樓閣,因此全屋智能要每個產品都能打。
云米的產品既可賣套系,也能賣單品,單獨看云米的每款產品,也均是采取軟件定義硬件的方式打造的真正有用的智能產品,這也是云米2021年提出“Helpful”以及本次升級提出“Helpful 2.0”的產品智能化理念的內涵。云米認為智能家居/家電不應為了智能而智能,智能的目的是要變得好用,基于此,云米每款產品都將圍繞用戶痛點去做功能創新,打造出深度定制的AI產品,再基于Home Map的無感組網、主動智能、空間感知和自然交互四大能力來給用戶提供有意義的智能體驗。
在秋季AI軟件發布會結束后,陳小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一次明確:跟一些強調系統的廠商不同,“云米是一個堅定的產品派,我們希望做好產品,把軟件和硬件相結合,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能力的提升。”基于此,云米確保每款產品都能打,這給其全屋整體解決方案構建了堅實的基礎。
3、技術對用戶透明,用戶關注的是體驗而不是概念。
不成熟的技術往往會有很強的“侵入感”,成熟的技術則跟空氣一樣:對人類來說不可或缺,但卻沒有人能感知到其存在。云米本次推出Helpful 2.0強調主動智能,主張讓全屋智能設備在“需要的時候執行任務,不需要的時候不打擾用戶”。如何做到?陳小平對此解釋是,云米會不斷通過后臺數據去了解用戶需求,理解用戶行為,通過數據運算、算法優化、數據累計,不斷優化主動智能,比如識別食物異味后主動啟動除味殺菌的能力,比如EROx礦物質凈水器可以在識別水質后智能調控,提供淡礦飲水、咖啡茗茶、煮粥煲湯和純凈水四檔水質的凈水。換言之,云米讓AI Helpful,但其技術本身卻是透明的,無感的,隱藏的,用戶得到的是更好的體驗而不是更牛的技術。
寫在最后
正如云米判斷,當前全屋智能即將迎來從“極客人群”到“泛人群”的拐點。
其實每一類智能科技產品的普及都會經歷相似的階段,比如iPhone前幾代主要是發燒友、開發者等群體買單,一直到“再一次改變世界”的iPhone 4誕生,iPhone才真正走入大眾用戶。
特斯拉以及背后的智能汽車也有著類似的擴張路徑。
2018年特斯拉確定在上海建廠,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當年12月30日第一輛國產Model3向員工車主交付,2022年8月13日上海超級工廠第100萬輛整車下線。
從時間軸來看,2020年到2022年,上海超級工廠生產100萬輛車的三年,也正是特斯拉走向大眾的關鍵時期,此前只有“土豪車主”等先鋒用戶才會購買特斯拉汽車,如今特斯拉在街頭隨處可見,成了“大眾車”。大眾化階段市場空間增加給了更多新銳品牌機會,智能汽車行業飛速發展。
全屋智能終將跟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電一樣成為每個家的標配,這一過程將會出現類似于特斯拉這樣的領軍型企業。當前全屋智能市場尚處在群雄逐鹿的階段,不論最終誰將笑傲江湖,云米都會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其以軟件定義家的模式,讓AI Helpful即有用、好用的思路,強化主動智能的理念,“產品為王”/“技術透明”/“技術只是工具”等產品方法論,或許也可以給行業帶來一些啟發。
來源:羅超頻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