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周刊“
文章來源:槽值(ID:caozhi163)
“饞了,有沒有什么零食推薦?價格在五萬以下,三塊左右。”
“雙十一過完,超過五塊錢的商品就不要推給我了。”
如果說購物節的瘋狂之后,有什么商品的熱度只增不減,花樣繁多的零食邊角料絕對算一個。
購物軟件和社交平臺上,推薦各類邊角料的帖子層出不窮。
它們往往打著“大牌平替、便宜大碗、耐吃實惠、口感和正裝無差別”之類的標簽,狠狠戳中了既想花得少、又想吃得好的年輕人。
圖源:經濟日報
“四舍五入不要錢”的零食邊角料,真是實現零食自由的捷徑嗎?
“巨便宜”的邊角料
零食邊角料,是食品加工過程中切割、剪裁下來的零碎材料。
用如今互聯網的流行話術評價零食邊角料就是: 全瑕。
不止線上渠道,不少蛋糕房、甜品店早就有出售邊角料的傳統。圖源: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
盡管走紅網絡也就是這兩年的事,但零食邊角料其實并不是一個新概念。
上海的不少面包房,出售邊角料的傳統已經持續了十幾年,阿姨爺叔早就深諳此道,日常早起在面包房門口排長隊,買蛋糕邊;
北京稻香村三塊錢一大包的點心渣,是無數“不愛吃餡兒”小朋友的最愛,更是家長買來揉面用的常見單品。
13年前就已備受歡迎的邊角料:點心渣。圖源:大眾點評
幾塊到幾十塊不等的價格就能買一大包,盡管賣相不好,但勝在量大實惠。
發展到現在, 市面上熱賣的零食邊角料,早已不僅來源于家門口蛋糕店的后廚,而是深入了大牌零食的生產車間:
糕點類中,除了常見的吐司面包邊、虎皮蛋糕邊,還有斷成幾節的百醇,碎成渣的奧利奧,殘缺不全的雪餅和仙貝;
不少售賣打牌邊角料的商家都會強調,除了外觀,口感上和正裝不會有任何差異。圖源:拼多多
肉類零食中,豬肉脯、牛肉干則是盛產邊角料的常客。
說實話豬肉脯的邊角料看著比正裝都板正,不知道到底瑕疵在哪里。
就連方便面,都有屬于自己的邊角料文學。
在各大購物平臺上,只要是市面上在售的零食,都能找到“對應”的邊角料。
而邊角料賣家打出的標簽,更是能浮夸絕不保守,能抒情絕不用陳述句。
比如,拉踩原版產品,聲稱可以“把正裝逼到破產”、低調炫富喊出“按斤囤、不心疼”、善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宣傳“論斤囤,幾塊錢就能吃飽”……
有些賣家,更是將邊角料比作通往財富自由的黃金大道:
“這么吃,早晚開上法拉利”。
芒果干邊角料:口感不輸大片的“殘次瑕疵品”一枚吖。圖源:拼多多
氛圍烘托到這,零食邊角料仿佛一夜之間,就取代了“過氣網紅”臨期食品,成為新晉零食之光。
《2022Q1魔鏡消費新潛力白皮書》顯示,僅在2022年第一季度,光是淘寶天貓零食邊角料的銷售額,就超過2000萬元,同比增長1749.23%。
有食品企業負責人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所在門店的銷售額約為2000萬元,其中,“零食邊角料生產出來就賣掉了,占比已經達到了30%左右”。
消費者狂熱的愛意之下,部分商家甚至因為顧客的邊角料需求量太大,直接把原產品切成當邊角料來賣。
本來賣虎皮卷邊角料只是副業,現在真的干垮了主業。圖源:小紅書
前段時間,就連李雪琴都在節目里忍不住對邊角料釋放自己的愛意。
但隨著熱度越來越高,“邊角料套路太深”“邊角料都是坑”的聲音也開始出現。
零食邊角料,一夜之間,又成了讓年輕人精神狀態雪上加霜的新型智商稅。
邊角料的套路有多深?
隨機打開一個購物軟件,搜索零食邊角料,很多單品月銷都是10w+。
翻翻評論區,卻會發現大家的消費體驗其實褒貶不一:
有人覺得它便宜好吃,開辟出來了新的食譜,讓面包邊在空氣炸鍋的拯救下找到人生第二春;
也有人覺得商品很有問題,衛生情況不透明,為此“自降身價”完全沒有必要;
除了部分“正主親自下場”的邊角料產品,大部分出售“大牌產品邊角料的門店”,通常沒有獲得授權,包裝比較簡陋,生產廠家也無法溯源。
許多售賣“大牌”邊角料的,都是小店。
一方面,難以判斷是否真的是合格產品、正規廠家生產。
另一方面,但凡遇到口感不新鮮、甚至是變質發霉等情況,能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大概率得依靠商家的良心。
更讓人崩潰的是,以“便宜”為最大亮點的零食邊角料,還真不一定便宜。
同一家店鋪的豬肉脯正片一斤買22.9元,副片賣20.9元,圖片上的微小差異就像二者價格上的微小差異一樣,一時間讓人分不出買瑕疵品的意義。
同一商家。
豬肉脯的副片比正片沒便宜多少,但至少是真便宜了。
折合下來,如果同樣為400克,官方店的售只有18.9元,比小店里的“殘次品”價格還低。
不會只有我需要用計算器才能算清楚100以內的加減乘除吧。圖源:左淘寶,右拼多多
小學生口算就可以做出來的數學題差價,換個方式就騙過了所有精通各類算法、擅長計算滿減的成年人。
買邊角料圖的就是個便宜,到頭來幾毛幾角的便宜沒占上,還被商家套路就是對咱智商的侮辱了。
圖源:微博@人民網
更何況三無店鋪的餅干碎只有奧奧沒有利,官方店的產品可是帶著奶油夾心的!
只能說,你可能會小賺,但商家永遠不虧。
類似這樣打著邊角料的噱頭售賣“廉價產品”,換算下來價格其實并不便宜、甚至更貴的情況,并非偶然現象。
如果買到價廉物美的邊角料,當然是好事。但部分“邊角料”商家,只不過是打著這個旗號,在售賣大量大包裝的食品或零食:
既不是真的“大牌邊角料”,還可能存在食品種類魚龍混雜、質量安全無法保證的情況。
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后發現賺麻了的是商家,輸慘了的是自己。
想實現零食自由,真不能一味靠“省”
便宜量大的邊角料,本意是幫助減少食品制作過程中的損耗和浪費,讓年輕人實現“ 花更少的錢,買更多的零食”的購物夢。
實際上,盡管銷量火爆,但目前我國對于“邊角料”食品,并無相應生產標準,產品品質無法保證、性價比存疑。
如果真的想買邊角料“吃個爽”,不光得多打一次計算器,還得看清商家信息,認準正規廠家。
雖然跟商家博弈,吃個零食邊角料差點吃出了諜戰片的味道,但 省錢的樂趣,只有省到了的人才懂。
不論是一度風靡朋友圈的臨期食品、大牌零食平替,還是如今的零食邊角料,年輕人標榜自己是“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但也絕不是只一味地為省而省。
2021年,中國網民購買休閑食品的次均花費,通常在30-70元。
畢竟,沉迷買邊角料,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的心態,而不是真的缺那幾塊錢。
一邊念叨著要薅羊毛,一邊告訴自己“吃點好的”,可能才是更多年輕人的生活常態。
一千可以花,兩塊必須省,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行為就是如此的分裂又統一。
可以花一個月工資買單反,但十幾塊的手機殼,要用到包漿才會換;買隨心飛機票的時候毫不猶豫,視頻會員一定要和朋友輪著用。
《中國消費趨勢報告》中提到:中國消費者正在經歷從“性價比”到“顏價比”再到“心價比”的變遷。
有人認為,為了買到最高性價比的東西,湊滿減、研究打折套路、貨比三家的樣子“很不體面”。
但對于熱愛精打細算的人來說,樂趣恰恰在于花費時間、達成目的本身:
“生活是為了獵取喜歡而又買得起的東西,要緊在于愿望,滿足愿望不能吝嗇時間。”
來源:新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