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騰訊“削藩”,給股東們發了個“大紅包”

    幾個月前的傳言,如今正式應驗。騰訊對投資版圖的收縮,仍在繼續。

    作者 | 張凱旌、梁春富

    編輯丨高巖

    來源 | 野馬財經

    臨近年底,騰訊給股東們發了個“大紅包”。

    11月16日,騰訊以“分紅式減持”的方式將約9.58億股美團股份以特別中期股息的方式派發給了股東。以11月15日美團收盤股價166.4港元/股計算,該部分股份價值約1594億港元。減持后,騰訊在美團持股比例下降超九成。

    與此同時,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卸任了美團董事。美團方面稱,此后仍將和騰訊維持互惠共贏的商業合作關系,包括延續現有的戰略合作協議。

    11月17日,騰訊、美團股價雙雙下跌,截至上午11時,美團跌近6%,騰訊跌近3%。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23日,騰訊也曾通過“分紅式減持”,將自己在京東的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

    近一年,騰訊減持動作頻頻,除美團、京東外,遭減持的上市公司還包括新東方、華誼兄弟、步步高等。最新發布的三季報中,騰訊于聯營公司的投資(由直接及間接持有的上市股權權益構成)的公允價值為3760.76億元,而去年年底,該數據尚為6346.61億元。僅用時9個月便減少了2585.85億元。

    來源:騰訊三季報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認為,減持美團并不是結束,騰訊投資的頭部互聯網企業還有拼多多、快手、滴滴、58同城等等,相信騰訊會繼續“賣、賣、賣”。只是其所投資的企業體量太大,需要一步步來。

    騰訊“削藩”

    美團發展的過程中,騰訊一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騰訊不僅參與了美團上市前后的多輪融資,還在業務層面對美團的外賣、大眾點評、摩拜單車等多個產品進行流量扶持。此次減持前,騰訊通過多家主體在美團的持股比例約為17%。

    雪球網友“ICPA”曾統計,不考慮美團上市后,騰訊從二級市場買入的少量股份,騰訊在美團上的投資成本約40.73億美元。目前美團市值約1萬億港元,騰訊所持股份價值約218億美元,即使在過去一年中概股普跌的背景下,騰訊對美團投資浮盈仍十分豐厚。

    事實上,騰訊計劃出售大部分美團股份的消息早在三個月前就曾傳出,彼時受消息面影響,美團股價一度跌超10%,帶崩了港股。而騰訊高管則在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稱“新聞不準確”,美團對此也未予置評。

    如今,騰訊已完成對美團的減持。外界多認為根本原因在于反壟斷和反對資本無序擴張的影響。騰訊配合監管政策,主動減持手中持有的一些平臺企業的股權,以避免平臺與平臺之間的所謂“聯盟”關系,主動退出總比被罰出去要好。

    來源:罐頭圖庫

    2021年,互聯網領域作為反壟斷重點行業,經歷了強監管的一年。其中,防止互聯網資本無序擴張是反壟斷的重要工作之一,因而平臺企業的并購、投資行為尤其受到監管注視。4月,阿里巴巴因涉及“二選一”行為被罰182.28億元;7月,斗魚與虎牙的合并被監管叫停,背后騰訊作為主導方,收到了互聯網企業首張“經營者集中”的行政禁令;10月,美團也因涉及“二選一”被罰34.42億元。

    丁道師稱,如今騰訊一系列舉措,都是有意迎合遵守監管政策的正面舉措。這可以讓公司獲得更為穩定和利好的長期發展環境。

    從商業本質角度來說,即使是巴菲特也曾多次減持優秀企業股票,來優化資產配置,實現資產可持續增長。過去幾年,亞馬遜、蘋果、微軟等優秀股票頻頻被投資人減持獲益,這并不代表投資人不看好亞馬遜、蘋果等巨頭。

    “對京東、美團來說,他們經過多年發展,自身努力+騰訊賦能,已經成長為成熟的平臺級商業零售企業。且經過此番調整,京東、美團們的股權進一步分散,更有利于長遠發展。”丁道師表示。

    此外,去年減持京東時騰訊以及業內人士的態度和表達也可以在此時此刻作為參考。

    騰訊稱,主要原因一是投資了八年,京東和旗下上市公司已經實現自我造血,具備完整的融資能力;二是騰訊和京東依然是戰略合作關系,騰訊仍持有部分京東股票;三是騰訊保持“長期投資”戰略不變,支持成長性企業的投資戰略不變,目前騰訊也正在增加對硬科技企業的投資。

    不過,騰訊內部人士認為,減持京東與反壟斷并無關聯。

    至于為何采取罕見的派息式減持,騰訊表示一是為了對股東的回報,二是為了不構成京東二級市場波動。

    來源:罐頭圖庫

    減持美團亦有類似的效果。此次騰訊派息的分派比例為10:1.按照11月15日美團收盤價計算,每持有1000股騰訊股票就能獲得價值16640港元的美團股票,此舉可進一步充實一眾騰訊股東的腰包,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表示,從公司財務的視角看,騰訊做出了一個有利于股東(但不一定有利于管理層自身)的決策。這個決策足以讓長期投資者額手稱慶,因為它說明騰訊確實把股東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是要為股東賺錢,而不是賺股東的錢。這也是騰訊在港股上市十多年來一直深受機構投資者歡迎的根本原因。

    騰訊如此大幅度地減持京東、美團,派息式減持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一是按照如今的形勢看,要拋售價值高達千億港元的股權,能不能找到有足夠資金的接盤方還得另說;二是如果是在二級市場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的方式一點點拋售,需要花費不少時間精力。

    此外,自2021年初以來,中概股市場行情并不好,適當減持中概股股權也有利于騰訊降低投資風險。

    另一方面,派息式減持雖然不會增加騰訊財務報表上的投資收益,但實物派息可以降低企業稅收,分到股權的投資者也能免去現金分紅的股息稅。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律師提到,以持有股票派息替代現金分紅,也能較好的保持公司現金流,而被派息的股東可以選擇繼續持有京東、美團股份或者賣掉對應股票。總體而言,近年京東、美團營收增長成績較好,以股票進行派息也不會對股東利益造成損害。同時正因為京東、美團已具有自籌資金的能力,騰訊基于對公司的信心方能大膽派息減持。因此總體而言,此次事件可能會取得多方共贏的結果。

    而對于京東、美團而言,第一大股東派息式減持,僅留下約2%的股份,短期內難免會有股價波動的風險。長期來看,騰訊退出,京東、美團也能徹底撕掉“騰訊系”的標簽,且仍與騰訊保持戰略合作的友好關系。騰訊投資的數年間,京東、美團均實現了突破性的成長,如今兩家公司市值合計約兩千億美元,基本面不會因為騰訊減持發生變化。

    來源:罐頭圖庫

    過去,京東、美團、拼多多等深度綁定騰訊和微信流量的電商平臺搶占先機。相較之下,阿里的流量饑渴越發明顯。

    隨著互聯網領域的互聯互通不斷推進,各平臺之間原本封閉的流量逐漸打通,再不需要通過股權強綁定或者“派系”、“聯盟”的關系獲取流量。公平競爭將是未來電商市場的主基調,各方都有意在資本市場撕去“騰訊系”這個標簽。

    而通過深耕物流、倉儲等一體化供應鏈服務,以及遍布全國的線下門店,京東、美團都在轉型成為同時具備實體企業基因和屬性、擁有數字技術和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對于流量的依賴自然也在降低。

    另外,痛痛快快地一次性減持掉京東、美團的股權,也好過在市場上放出減持計劃,耗時數月一點點拋售。如此的話,在減持計劃完成之前,京東、美團將一直處在大股東減持的利空下,股價持續陰跌的風險大增,這樣的做法對于合作多年的商業伙伴并不厚道。

    “騰訊系”70家上市公司何去何從?

    2011年初,“什么是騰訊開放能力”的總辦會上,馬化騰讓與會的16位高管,每個人在紙上寫下他們認為的騰訊核心能力。

    負責投資的劉熾平寫了“資本”,負責微信的張小龍寫了“流量”。這是內部圈定的唯二答案,對騰訊日后戰略發展影響深遠。

    彼時騰訊剛經歷了一場輿論倒戈和3Q大戰,市場冷眼旁觀騰訊將要以何種姿態開放,而資本鏈接是被認為是重要的可行路徑。

    自此,由劉熾平操刀的投資成為騰訊重要底色,也是爭奪未來的必備武器。在2018年初的騰訊投資年會上,劉熾平就透露,騰訊投資企業所新增的價值已超過騰訊本身的市值。

    也是在這場總辦會之后,騰訊開始洽談入股京東。不過,騰訊的投資版圖遠不止于此,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戰投規模異常龐大,投資也逐漸成為騰訊的核心優勢之一。包括拼多多、美團、快手、貝殼、蔚來、B站、閱文集團等在內的諸多獨角獸的背后都有騰訊投資的身影。

    然而,把投資版圖做大做強的騰訊,也一度被外界質疑“投行化”。依托微信擁有的巨大流量,騰訊不再親力親為“什么都做”,而是利用資本和各領域的頭部公司的形成結盟關系,構成布局龐大的“騰訊系”:京東、拼多多、美團點評、58同城、滴滴、知乎、摩拜單車、B站、快手……跟哪個“馬”姓,成了嶄露頭角的互聯網初創公司幾乎都要面對的問題。

    IT桔子數據顯示,騰訊投資自2020年至今一共投資了528家公司,行業涉及游戲、文化娛樂、新零售、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社區團購等多維度。2020年初劉熾平曾在騰訊投資IF大會上披露,彼時騰訊投資的企業中有70多家已上市,逾160家成為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

    來源:IT桔子

    目前來看,騰訊投資的整體邏輯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仍是專注于早期企業,不過分追求控股式投資,更多傾向于財務投資。

    騰訊方面表示,“投資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一直是騰訊投資的主要戰略方向,而當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適當情況下退出投資并與股東分享收益。騰訊的“長期投資”戰略從未改變。

    即使是多數互聯網企業投資數量、額度大幅下降的今年,騰訊也未停止投資的步伐,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的天花板來臨,未來半導體芯片、自動駕駛、新能源等硬科技將是重點投注方向。

    近期騰訊也頻頻在硬科技投資、實體產業扶持上投注。僅今年下半年,騰訊就先后參與了芯片制造企業燧原科技、光波導系統提供商光舟半導體等多家先進制造領域企業的融資。

    另外,也可以預見,在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大背景下,未來互聯網平臺投資企業并尋求董事會席位,將存在極大的風險。而在投資企業中主動降權,也并非騰訊一家在做,早前阿里不惜虧損,依然退出了芒果超媒等文化傳媒的投資,主動降低自身在傳媒行業的話語權。后續可能將出現更多互聯網巨頭減持所投資公司股權的情況出現,騰訊才剛剛開了個頭。

    來源:野馬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騰訊“削藩”,給股東們發了個“大紅包”
    “暗戰”上演,騰訊站在十字路口
    C出場,耀全場!固德威工商業儲能產品重磅上新!
    蔚來大放血,花錢下大棋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