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總市值增長到250億,一文揭開海爾生物高速成長的秘密

    作者:文雨,編輯:小市妹

    連續12個季度營收保持30%+的增長水平;總市值從上市之初的97億增長到如今的約250億;員工數量在不到三年的時間翻了一倍多。

    看了今年的進博會,才發現海爾生物能會有如此高的成長速度并非偶然。

    【拓展“能力圈”】

    任何一種產品、一項服務,都存在先天性瓶頸,這是任何企業都無法回避的,持續成長的基礎是不斷擴充自己的能力邊界,這樣才能源源不斷的釋放增量。海爾生物過去之所以能高速單調遞增,究其本質就是能力圈在不斷擴大。

    物聯網轉型是第一個跳板,公司完成了從輸出硬件到提供數字服務的轉身,從原來的只能解決某個單一問題進階到可以掃清由眾多問題組成的系統性痛點,與之伴隨的便是商業附加值的提升。

    舉一個例子,公司最初對外銷售低溫存儲冰箱只能解決存儲的問題,但轉型做疫苗網、血液網之后就可以解決整個用血和疫苗接種全流程的問題。能力提升了,可以勝任更多的工作,自然會獲得更高的商業價值與盈利能力。

    2022年上半年,海爾生物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實現營收4.87億元,同比增長109.68%,占總收入的比重從2019年的14.5%大幅提升至38.43%。不出意外,這一數據未來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原因有二:第一,公司既有物聯網場景還在不斷向縱深迭代推進;第二,新的場景方案還在源源不斷涌現。

    比如,過去海爾生物圍繞“疫苗接種”構建了數字疫苗接種場景生態,主要解決的是接種安全問題,即“人不錯,苗不錯”。今年收購金衛信(中國免疫規劃信息化行業龍頭)之后,直接打通疫苗接種中硬件和軟件之間的壁壘,全面實現醫療設備和大數據平臺的軟硬結合,補齊了免疫規劃信息管理平臺。今后海爾生物不再只是提供疫苗接種服務,還可通過接種數據的反饋輔助疫苗廠家研發,實現產銷協同,并對政府相應決策提供支持。

    能力提升了,覆蓋范圍廣了,服務對象多了,價值自然也就高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金衛信在免疫規劃信息化行業中的技術壁壘優勢和規模領先優勢讓海爾生物如虎添翼,公司進一步完成了向整個公共衛生領域的開拓。

    今年的進博會上,海爾生物發布“智慧”城市公共衛生服務生態平臺,目前已經衍生出了智慧疫苗接種方案、移動預防接種模式、生物安全核酸采樣艙、核酸快檢車、數字化公衛體檢等智慧公衛場景?;谏鐣男枰?,未來還將裂變出諸如老年人健康管理、婦女保健、兒童保健等更多的場景。

    此外,海爾生物還在進博會上發布了行業首個海云盾?;肥褂冒踩鷳B平臺,正式進軍危化品安全管理領域。將來公司將基于公共安全領域中危化品生產、運輸、使用、處置等不同場景,打造城市級?;钒踩褂门c管理綜合服務平臺,推動公共安全向事前預防轉型。

    類似的場景延伸與開拓其實還有很多。

    比如,公司生命科學領域原來主要聚焦生物樣本庫場景,現在已逐步向智慧實驗室應用場景延展,并孵化了航空溫控等產業;原來只有藥品與試劑安全管理解決方案,現在還多了靜配中心液體用藥和手術室耗材與物資管理解決方案;原先的血液網重點解決用血安全問題,如今已向血液多成分分離和血液治療延伸。

    總結起來,海爾生物的整個成長邏輯其實非常清晰:物聯網轉型帶來了生態增值空間,場景的持續延伸與迭代則讓公司根本看不到上限。不管外部環境怎么變化,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

    不過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單純擴充能力圈并不意味著企業價值一定能得到提升,關鍵還要看這種能力本身壁壘的高低,而這正是海爾生物另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點。

    【跳出“舒適圈”】

    縱觀整個商業史,很多后來衰落的企業都死在安于現狀、固步自封上,就連英特爾、微軟等世界級巨擘也曾躺在功勞簿上睡覺,寄希望靠吃手里的技術紅利來養尊處優,結果都被后浪打了個措手不及。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在這個強制進步的時代,誰也沒有一勞永逸的資格。自2005年創立之后,海爾生物很快就做到了國內低溫領域的老大,但公司并沒有在舒適圈里待著,堅持啃最硬的骨頭,攻最難的技術,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八次進入太空,讓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航天冰箱技術的國家;突破HC碳氫制冷關鍵技術,首創節能芯超低溫冰箱,單臺平均可使CO2排放量每年減少2噸,直接推動超低溫冰箱行業節約能源50%以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自主研發-80℃自動化生物樣本庫;創新突破,并探索產業化應用……

    此外,海爾生物在物聯網、5G、AI、大數據、自動化等底層技術上也不斷迭代創新。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新技術被源源不斷的攻破。其結果是,公司很多產品的背后都有一些“人無我有”的技術支撐。

    以今年進博會上首次亮相的魁斗HaiLab智慧實驗室為例,搭載的“翔云”超高速離心機是海爾生物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超高速離心機,可實現轉速50000rpm、最大離心力135557xg,能夠分離腫瘤細胞特定膜蛋白,識別腫瘤細胞;“行云”程序降溫儀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創造相變點精準控溫,能夠把溫度偏差控制在2℃以內,并實現0.1~99℃/min的降溫速率,在細胞降溫過程中,能把細胞復蘇率由80%提升到90%以上,填補了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在程序降溫儀領域的空白。

    ▲圖源:海爾生物跳出舒適圈,不只是在技術上勇猛精進,還表現在戰略上敢攀高峰。

    今年以來,海爾生物對業務線進行了重新的梳理和調整,聚焦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賽道,目的就是瞄準更有挑戰性,同時也更有前途的領域。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美國在生命科學上投入的研究資金高達774億美元左右,占同期全球總研究資金投入的一半,歐洲緊隨其后,整體研究資金投入約占22%。相比之下,中國投入的生命科學研究資金僅占全球整體水平的9.0%。

    公共醫療的差距同樣讓人揪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醫療體系排名,中國在191個成員國中僅排名144 位。2021年我國醫療衛生開支占GDP的比例為6.5%,同期OECD國家的平均值為8.8%。

    補短板已經時不我待。

    2016年-2021年,中國在生命科學領域投入的研究資金從496億增長到了1101億,僅五年的時間就翻了一倍還多,而且目前仍以兩位數的速度在增長。

    ▲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醫療新基建更是大干快上。

    2021年,中央下達653.9億元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今年的補助金額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增長33.43%。醫療專項債同步跟進,僅2022年上半年的發行規模就超3000億元,已經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發行規模。

    政策還在加碼。

    今年9月,國常會以及衛健委發布貼息貸款政策,指定商業銀行對醫療機構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實施貼息貸款。據悉,僅這一次涉及的醫療設備采購金額就高達2000億元。

    可預見的是,整個生命科學與醫療創新賽道未來幾年勢必將迎來一輪需求大爆發。但眾所周知,不管是生命科學還是醫療,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企業能力最強也有盲區,技術開發、市場開辟、客戶導入,每一環都有層層壁壘。本土企業作為后發者,僅靠單一個體就想在短時間內快速爆破根本不現實。

    現在來看,海爾生物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可能是最高效的。

    【壯大“朋友圈”】

    11月7日,在進博會上,海爾生物旗下從事航空溫控業務的控股子公司——鴻鵠航空科技聯手CEVALogistics、極兔國際、昂際航電等行業巨頭簽署戰略合作,發布首個全球航空溫控產業生態平臺。此外,公司還與中國重汽濟專達成戰略合作,旨在完善全場景移動醫療解決方案。

    熟悉海爾生物的投資者可能會注意到,這并不非公司第一次大范圍的廣交盟友。去年進博會,公司就在一天之內與安捷倫、輝瑞等近10家生物安全賽道的產學研巨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些廣泛的戰略合作并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形象工程”,而是對業務有切實而直接的助力和促進。

    以海爾生物航空溫控鏈群為例,該鏈群90%以上的人才都是從外部吸引的,鏈群與民航協會、高校、航司、運維、供應商、用戶等生態各方密切合作,先后翻越了技術壁壘、無標可依、供應封鎖這“三座技術大山”,以及航線網、運營網、維護網這“三座市場大山”。

    正因如此,海爾生物“生物航空溫控鏈群”僅用1年時間就打破了主動式溫控集裝箱長期由國際品牌壟斷的局面。

    這一次在進博會牽手的合作伙伴都很有來頭,且對業務的下一步開展有極強的針對性。

    昂際航電由GE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合資組建,是全球領先的民用航電系統集成供應商。兩家將在航空溫控高端裝備的設計研發方面展開合作,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貨物狀態的全程數據實時可視化。

    CEVALogistics是全球最大的供應鏈管理公司之一,全球網點覆蓋超過170個國家和1300多個站點,在國際貨運、地面運輸、集成物流管理和高級信息技術領域有著無與倫比的競爭力;極兔國際也已崛起為全球領先的國際物流綜合服務商,覆蓋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全球86個國家及地區。

    一邊大力發展自研技術,一邊借助外部資源和力量,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一起行動,海爾生物已經走上了一條高速路。

    相信終有一天,這家本土公司能真正成長為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領域的一棵參天大樹。

    來源:市值觀察官方賬號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總市值增長到250億,一文揭開海爾生物高速成長的秘密
    彼時蜜糖,如今砒霜,“果鏈企業”對蘋果既愛又恨
    親歷馬斯克血洗Twitter,硅谷的日子不好過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商業的本質是“利他主義”的美好初心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