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跌跌不休,地產板塊何時迎來大機會?

    近期,大盤底部震蕩,醫藥、信創等前期跌幅較大的板塊活躍度提升,預期全面好轉,有望成為新的主線。而地產作為備受關注的穩增長板塊,表現依然差強人意,持續考驗投資者的耐心。

    結合當前估值來看,市場已經充分消化了地產中長期基本面缺乏想象空間的預期。事實上,考慮到大量房企的退出(或處在待退出狀態),房地產行業供給側競爭格局將持續優化。類比家電、白酒、煤炭等板塊歷史,供給側優化助力龍頭提升份額,經歷悲觀情緒殺估值后,常常能走出盈利和估值雙升的戴維斯雙擊行情,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就當下市場來看,投資者似乎不關心三五年后的龍頭份額提升,只關注當下的地產銷售低迷,幾乎將戴維斯雙殺行情演繹至極致。

    從數據來看,2022年1-9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0.14億平方米,累計同比下降22.2%;商品房銷售額9.94萬億元,累計同比下降26.3%。銷售端的低迷傳導至拿地和開工端,1-9月購置土地面積、土地成交價款同比分別下降53.0%和46.2%;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累計同比下降8%,其中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下降38%。10月受疫情多點擴散影響,數據同樣不及預期。

    受此影響,建材、家居、家電等整個地產產業鏈以及為地產提供融資支持的銀行均遭遇逆風,估值回落至歷史底部區域。以11月7日收盤價看,房地產、建筑材料、銀行、建筑裝飾、家用電器等地產鏈板塊的市凈率分位均處于2016年以來5%分位以內。這些板塊的合計市值占比為15.43%,成為拖累大盤指數行情的重要力量。

    自2021年末開始,政策端便一直在持續發力,但就地產刺激政策來看,市場的普遍看法是“托而不舉”:一方面堅持高質量發展原則,不把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房住不炒仍為政策紅線;另一方面關注房企違約和房價下跌的衍生風險,注重穩房價、穩預期,著力保交樓、保民生,持續調整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在政策支持下,截至9月末,全國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同比降幅已經企穩,且有小幅收窄趨勢。

    具體到企業層面,1-9月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45.7%,其中三季度同比下降33.1%,明顯收窄,但降幅仍然較高。結構上看,又可分為兩大陣營:由于擔心交樓風險,央國企和個別優質民企開發公司更受青睞,民營房企則普遍去化困難,回款壓力較大。疊加償債高峰期陸續來臨,債券違約事件屢有發生,持續壓制板塊投資情緒。

    既便是銷售相對占優的央國企,今年也多以“銷售去化、確保經營安全”為第一原則,適當放松對毛利率的要求,普遍出現毛利率下降、盈利下降等問題,無法在業績層面對估值產生有力支撐。

    從結果上看,無論企業資質好壞,估值都有明顯壓縮,導致板塊整體表現較差。2022年以來至11月7日,申萬房地產行業累計下跌19.5%,在31個行業中排名20位;2019年以來累計下跌22.4%,排名倒數第一。

    回到地產行業基本面,當前的主要問題在于預期變差。受人口老齡化、保障租賃住房和二手房的替代效應、房產稅征收預期等多種因素影響,市場普遍預期未來商品住房需求會下臺階,繼而對房價持續上漲的信心不足。作為家庭最大的支出項目,房地產具有相當的資產屬性,房價上漲信心不足會反過來影響當下需求,繼而影響當下房價走勢,市場對房價上漲的信心愈發不足。

    當預期下行時,需要下猛藥以矯枉過正,但在房住不炒的紅線下,政策端難以下猛藥,從結果上看,穩房價、穩預期的效果不達預期。

    當市場陷入預期轉弱的負向循環時,對行業的未來便會缺乏共識。投資是面向未來的游戲,當未來模糊不清時,估值便會失去支撐。此時,企業估值從20倍跌到15倍、10倍或者5倍似乎都是合理的,既便只有5倍估值,對于地產這種高杠桿行業,似乎也不夠安全,房價的下滑可以借助杠桿效應輕易壓縮毛利空間。

    就這兩年來看,有些房企2021年的市盈率還有5倍,看著很便宜,但因凈利潤大幅下降,到了2022年,市盈率可能已經超過三位數。

    就一般的周期性行業,行業規律是清晰的,投資者敢于逆周期抄底,比如生豬板塊,行業大幅虧損時恰恰是最好的買入時機,投資者不在乎市盈率是不是負值。當前的地產板塊,雖然都知是周期下行階段,但由于對未來行業中長期模式看不清楚,很難有信心左側抄底,市場都在等待右側。

    所以,地產板塊何時止跌呢?大概率要等基本面出現拐點,市場信心回暖,股價才會出現拐點。如前所述,當前的房地產銷售依舊低迷,拐點未至,還在左側。

    由于房價預期不穩,地產基本面的拐點難以自行出現,需要政策端繼續發力。結合經濟增長的動力來看,政策端繼續發力的時點或許已經不遠。這要從經濟增長的短期動力切換說起。

    2020年以來,凈出口對我國GDP的貢獻率逐年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已提升至32%。凈出口的快速上升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內需的疲弱,確保了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水平,也給疫情防控和房住不炒等政策執行提供了空間。

    但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我國出口動力正在減弱,2022年10月,我國以美元計價的凈出口總額同比增速僅為0.9%,較9月份同比增速24.53%明顯下滑,雖然有人民幣貶值因素影響,但出口動力減弱已是不爭的事實。最遲到2023年,在高基數效應和全球經濟繼續衰退的雙重作用下,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大概率快速下降,甚至可能為負貢獻,倒逼政策端快速釋放內需空間,以完成增長動力切換。

    政策發揮效果需要時間,故而要打提前量。在這個意義上,今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值得期待。鑒于今年基建投資、汽車消費的高基數,以及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對消費信心提升的滯后性,地產及地產鏈有望成為2023年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屆時,地產產業政策的繼續調整和優化便會成為一個重要看點。

    我們無意揣測政策,但相關政策能否在需求端穩住房價預期、在供給側有效處置風險,將關系到市場對地產板塊的投資信心,也關系到地產板塊能否從跌跌不休的行情中走出來,真正實現觸底反轉。

    不妨拭目以待。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

    來源:星圖金融研究院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跌跌不休,地產板塊何時迎來大機會?
    樓市進入下半場:房企紛紛“退房”,轉型五花八門
    資金和融資雙重加持,房地產展露激進姿態
    房企中期業績會,多位高管發聲…還談了投資策略、收并購等問題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