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楊柘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幾年前,房地產還是一夜暴富的香餑餑,如今之于很多企業,卻成為了食之無肉的雞肋。
去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入調整期,國內房企們接連暴雷,誰都無法猜到這顆雷明天會落到誰頭上。行業高速擴張累積的債務,到了償還的時候。
樓市進入下半場,“去地產化”成為不少房企、涉房企業趨利避害的標準動作。可剝離之后,企業靠什么活呢?
紛紛“退房”
前幾天,因為佳源系爽約,貴州前首富羅玉平剝離房地產業務的計劃再受重挫。按照他的設想,甩掉這個包袱之后,他的中天金融將徹底變成一家金融企業。
這些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在房住不炒政策影響下,去化放緩加之融資端口收緊,房企資金來源的兩大命門被死死扼住,生存環境日益殘酷。
一部分房企償債壓力大,徹底躺平;一部分房企則在化解債務中艱難續命。
據中指院數據,今年前10個月,TOP50房企銷售規模合計4.91萬億元,同比降幅41.4%;TOP100房企銷售規模合計6.1萬億元,同比降幅43.4%。
在TOP50房企中,有27家銷售降幅超30%,16家銷售降幅超過50%。17家房企,從千億俱樂部中消失,其中,就包括中國恒大、陽光城、富力地產等。
一夜之間,房地產業務從香餑餑變成雞肋,行業景氣度陡降,房企們陷入連環暴雷,沒有誰可以輕易逃離。
上個月底,珠江股份一紙公告宣布加入退房行列,計劃置入物管業務,轉型為一家以物管為主的輕資產企業。
在此之前,廣宇發展、格力地產、中天金融等房企已明確剝離房地產業務。另外,一些恐懼被房地產調控政策誤傷的涉房上市企業,也加入到退房的隊伍中。比如,順鑫農業、漳州發展、中國電建、廈門國貿、廈門鎢業及海南椰島等等。
涉房企業剝離掉房地產業務并非今年才開始,至少在2021年已成氣候。初步統計,當年計劃剝離房地產業務超過10家。
這是中國房地產行業一次大浪淘沙的過程,不堪重負的中小型房企徹底退出,大型民營房企為了避險放緩擴張,資源向頭部企業、國資背景房企集中。
轉型五花八門
是否剝離房地產主業,能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而轉型的方向,決定了能活得多好、活得多久。
房企選擇的轉型路徑五花八門,追熱點、嘗試房地產邊緣業務等,成為主流。
自去年以來,廣宇發展剝離房地產主業為業內外所關注。公司出乎意料跨界到新能源領域,成為一家徹頭徹底的新能源企業,迎來19個漲停。今年1月公司完成資產重組,截至昨日,股價13.88元/股,高于以房地產為主業之時。
在廣宇發展之前,不少房企對新能源領域有過涉足。碧桂園創投先后投資了鈉離子電池、鈣鈦太陽能以及固態鋰離子電池等相關企業。
中國恒大、合生創展、雅居樂、宋都股份及華夏幸福等房企,一窩蜂跑步進入,涉足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上下游。
在當下市場環境下,一些房企轉型更為謹慎。
珠江股份之所以堅定投向物管行業,是因其強大的背景。控股股東珠實集團,本身就是廣州最大國有住房租賃、城市更新平臺,公司獲取物管業務具備天然優勢。
房企弱化地產之后,也并不意味著日子一定好過。美好置業逐步退出房地產主業時,給自己備了兩條后路:現代農業和裝配式建筑。公司曾在湖北3年投入百億種稻養蝦,并進行深加工,但農業投資周期長和回本慢,以至于在2018年到2021年,公司現代農業板塊累計虧損6.45億元,不得不倉皇退出。裝配式建筑業務也好不到哪兒去,前述4年累計虧損超28億元。
這幾年,房企盲目跨界嘗苦果的案例并不鮮見。中天金融轉型金融、臥龍地產投資游戲和礦業、榮豐控股轉型醫療大健康等,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成功者寥寥
告別房地產生意之后,涉房企業面前也不是一條康莊大道。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內外支持,恐怕不會太順利。珠江股份背后有珠實集團、廣宇發展身后站著魯能集團、中國電建更有電建集團撐腰。
正是這些股東實力接盤,企業才得以輕松“退房”。當然,幸運的只是極少數。
廣宇發展徹底轉型后,規模銳減。今年前6月,公司營業收入17.73億元,同比大降84.81%;歸母凈利潤4.10億元,同比下降76.50%。新能源發電業務成為公司支柱,實現收入17.45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98.46%。與此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大降,截至今年9月為52.76%,較上年同期減少29.07個百分點。
10月底,珠江股份披露剝離房地產業務計劃,將置入控股股東珠實集團的物管業務。受此影響,公司股價在11月1日至3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幅超過20%。
雖然這起資產重組尚待時日,但珠江股份必須早下決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57億元、-14.93億元,同比分別下滑67%、695.29%。
今年,電建集團接盤中國電建房地產資產,目前正在推進定增融資,計劃募資149.63億元用于工程承包、海上風電勘察和施工等業務。
今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工程承包與勘測設計收入2346億元,占比總收入的88.33%,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38.08%。
不少房企退房過程仍兇險重重。比如,格力地產7年前就磨刀霍霍準備砍掉房地產業務,同時發力口岸經濟、免稅等多元化業務,試圖待非房業務培育成熟后,削弱對其的依賴。
截至今年上半年,格力地產來自房地產業務收入貢獻占比78.18%,不知道前任董事長魯君四出事之后,公司還是否會延續去地產化。
大多數房企口口聲聲喊轉型,基本上處于轉而不行的局面。格力地產、宋都股份、臥龍地產及美好置業等,還在房地產行業苦苦掙扎。
來源:斑馬消費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