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是消費者期待的節日,也是卡車司機最害怕的節日。
電商繁榮的背后,離不開物流行業高速發展的支撐。而物流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卡車司機的付出與犧牲。
雖然如今的雙十一、618 等節日已經很少有當初的爆倉現象,隔日達的快遞、鮮活的大閘蟹,保溫箱里的凍貨,消費者也不用太擔心自己買的東西爛在路上,或者是“我都忘了我買過什么”的尷尬。但是背后卻是物流行業人力堆積,熬夜加班帶來的,物流效率并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變革提升。
其實“卡車司機生存困境”并不止是在雙十一期間,根據2016年交通部數據,我國登記在冊的公路貨運卡車有1500萬輛,彼時粗略按每輛車兩個司機計算,大約有3000萬卡車司機。這些年過去,這個群體的數量愈加收縮,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道路貨運行業只剩下1728萬貨車司機,完成了全社會貨運量的74%和周轉量的31%,背后的辛勞可想而知。
行業背后折射出的并不只是卡車司機一個群體的問題,每一個披星戴月包裹的旅途背后,都是整個物流行業沒有盡頭的疲勞。
困局
“996”能換來媒體關注,但對于在網絡上毫無話語權的卡車司機,他們忍受的是真正堪比 “007” 的工作時間。號稱“歇人不歇車”的貨運行業,兩位司機輪班倒,只有在困得不行的時候才會喊副駕起來換班。
《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指出,絕大多數(約71.2%)卡車司機都是“自雇體制”,即他們既是有產者又是勞動者,貸款購車是卡車司機最普遍的購車方式。
作為一名卡車司機,每天需要惦記的事情太多了:送貨時效、顛簸對貨品的影響、油耗、超時罰款、空車找貨的壓力、堵車時的焦慮、夜間偷油的不法分子。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一趟“冤枉活”。就算收入不被影響,坐姿和飲食習慣還會帶來頸椎和腰椎、胃病、肥胖等疾病,隨著這一群體進入老齡化,健康問題已經不可忽視。
這一系列復合的原因最后造成了,所有卡車司機的職業目標,都是逃離這個行業。而進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從業者呈現出高齡化趨勢。
而當我們希望提升卡車司機生存空間和質量后,卻發現卡車司機的遭遇,只是整個行業問題的表象。
就拿最傳統的流程來舉例:需求下單,物流公司攬收,運輸途中,收入當地貨倉。每一個流程中都有著巨大的變量,比如:需求可能會集中在A地到B地,而返程的需求則很難找;交通狀況、天氣、車況造成的運輸時間的不確定,不僅影響運輸時效,甚至可能造成擁堵;上游情況也很難及時同步貨倉,短時間內大規模運入可能導致爆倉;最后快遞小哥還要加班加點地派送...
當每個環節孤立地尋求效率最大化,甚至反而可能會造成其他環節效率的下降,這種內卷化的運行模式傷害著每一方,貨站、物流公司、快遞小哥等等從業者,沒人可以從中幸免。而繼續深究其原因,會發現這是中國社會發展運行效率不斷追求下的必然。
物流作為實體產業鏈的紐帶,涉及到所有實體商品的原材料開采、采購、生產、加工等環節的連接,換句話說,現代物流體系就像一個國家的血管,深入到國民生活的每一個細胞。如果整個物流體系的效率能夠更快,那么整個社會的運行速度也會更快、效率更高;如果產業前端的物流出了問題,那么后端的千行百業都將受到影響,甚至斷供。
回過頭來看,雖然我們的物流體系看起來已經足夠高效,但其實還有很大的提升需求。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6.7萬億元,占GDP14.6%。而在同年,美國物流總成本占GDP比例為 8%。這其中自然有我們有著最復雜的產業鏈、最豐富的地理特征、以及最廣闊的人口分布等等國情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相比美國,我們依然在物流上投入了更多比例的資源,來支撐起這個國家的運行。這就造成了“物流效率”與“社會需求”二者之間的矛盾。
與此同時在行業范圍內,因為長時間的人口紅利使物流業形成了對勞動力的依賴,行業已經習慣于通過“堆人力”來解決發展問題。但人力能解決的問題是有限度的,隨著對效率的不斷提升,從業者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反映在卡車司機和物流從業者的遭遇上,則是人才的不斷流失,以及從業環境的惡化。
劇變
如前文所述,物流行業每個環節如果孤立地尋求效率最大化,甚至反而可能會造成其他環節效率的下降。換句話說,相互之間不互通的系統,增加了每個系統的決策難度,并讓他們相互影響,如果不能將他們打通、整合,就很難進行有效的效率提升。
其實答案已經很清晰了。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曾印發《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實施意見>的通知》,“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升實體經濟競爭力”話題已經成為討論的重點,并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此通知答記者問中,一針見血地指明了問題和方向:
“……突出問題是,物流基礎設施有效供給和銜接不足、物流整體運行效率不高、標準化水平低、行業集中度低、基礎設施聯通不暢、信息互聯共享不暢。”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兼容性更強、現代化程度更高、信息化與智能化更高、抗風險能力更強的物流體系。
物流行業接下來發展的重點,就是需要建設起標準化、基礎設施相互連通,信息流通的物流網絡。
比如說訂單統籌層面,過去要盡可能多地多接單、快運輸,盡可能減少商品停留在自己手中的時間;而如果信息能夠流通與整合,就能將一個地區離散的、復雜的訂單、物流需求化零為整,根據不同的運輸優先級有效運輸。不去相互搶時間,而是用信息換時間,從而實現高效履約。
再比如說,過去運輸車輛的狀態與控制全由司機自行掌握,這也造成了道路司機們對于大卡車的天然恐懼。如果可以將車輛系統數據化、智能化,讓補能節奏、車速、道路信息、天氣、全局訂單優先級共享、甚至實現自動駕駛,那么司機就無需為了運輸過程中各種小事擔心,而是每件事都由系統給出妥善的方案。
甚至還可以讓信息進一步流通,讓前端消費者的需求變得可以預測,工廠能夠根據預測需求量進行商品生產,物流能夠根據需求量安排運輸,貨倉之間建立起互補的物流網絡,這就讓商品的供給相比點對點的運輸呈現出了更大的韌性。此時此刻,消費者可能甚至還沒有下單,而商品就已經出現在了離他最近的位置,整個物流網絡也無需為了點對點的送貨緊趕慢趕,效率更高、損耗更小。
想想一下,當所有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一個系統中井然有序相互流通。上到大宗商品需求,下到消費者購物,工廠避免了貨物積壓,消費者能以最快速度獲得商品,卡車司機等物流從業者不需要擔驚受怕,整個社會運行高效自洽的景象,離我們也就不遠了。
天地一體
當然,遠方的愿景再好,也需要有人去付諸行動。
在11月7日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品牌日上,這家商用車領域的新勢力品牌為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答案。遠程發布了物流行業首個開源系統——天地一體化系統。這套系統,可以說是為未來物流行業打造的新基建,而對于這一系統的介紹,官方解釋:
遠程以新一代綠色智能商用車為錨點,串聯運力和補能網絡,協同上下游供應商及生態伙伴,實現人、車、貨、站、能的全面打通,提供全定制的綜合運力服務,構成地表生態系統。
充分發揮衛星在導航、通信、遙感、大數據、云計算等方面的優勢,實現全鏈路的信息融合和數據共享,串聯起人、車、貨、站、能,構成了天基信息系統。
二者彼此間既獨立發展,又高度協同,帶來高效精準、安全開放的物流新業態。
首先背靠吉利的資源優勢,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開啟商用車領域架構化造車的時代,先后打造正向開發了GMA、GHA等專屬可拓展新能源架構。其中GHA對應遠程星瀚H、星瀚H無座艙等重卡產品,而GMA對應遠程超級VAN等城市物流車。
在關鍵的電子電氣架構方面,遠程與吉利控股旗下億咖通、沃爾沃汽車共同研發的L4級自動駕駛采用中央域控制電子架構,并融合多維傳感器感知,配合集成5G+V2X的通訊模組,可以實現高階可進化的自動駕駛技術。按照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的規劃,2023年實現L3高速公路自動駕駛與L4限定場景自動駕駛;2026年實現L4干線物流自動駕駛;2030年實現L5結合智慧座艙的自動駕駛產業化。
有了這一套地面商用車技術,未來遠程就能夠讓司機解放出來,讓物流系統擺脫對人力依賴,實現基礎的自主化。讓卡車司機不必時刻緊張,只在系統需要時接管,降低疲勞程度。甚至是體驗智能管家般的車輛服務。
當然如果只是地面孤立的單車,尚且還算不上信息利用的最大化。因此需要讓車輛接入天基系統,結合時空道宇衛星應用服務,讓衛星通信、星基高精定位技術與商用車全場景的應用,此時不僅可以讓物流實現自主化,更是可以將車輛收集到的路況等數據即時上傳云端,配合遠程自主研發的預見性能量管理系統,可以幫助計算全局計劃。實現能源、路線的云端實時規劃,真正實現人、車、貨、站、能的全面打通。
比如,編隊行駛的商用車隊可在時空道宇厘米級高精定位服務及感知配合下,精確控制車輛行駛間距,并提前規劃動力模式、換電節點,實現高效運輸。在礦山、港口等封閉場景內,更高階的自動駕駛技術將實現貨物運輸的完全自動化、無人化,直接帶動物流運輸效率的提升。
在這個過程中,運輸也不再是每輛車的孤立行為,而是整個系統的一部分,曾經零散的訂單也將有機會組合起來,根據優先級智能分配物流速度。而司機也將不僅僅作為開車的人,而是負責起多個運輸機械的運行狀況的管理與協調,從基礎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收入、效率、地位的提高。
而為了能夠支撐起這樣龐大的運輸網絡,在補能網絡管理上,為了解決電動車續航時間短、充電時間長的問題,遠程選擇了換電。2020 年,遠程新能源商用車成立萬物友好和陽光銘島,搭建了綠色智能換電運力服務平臺,以及風光儲充換一體的綠電補能站。換言之,這是發電、儲存、利用一體的電能平臺,甚至在電能冗余時還可以向電網反向供電,穩定城市用電高峰。而通過云端大數據和車聯網技術結合,讓換電重卡和超級換電站之間信息流通,便可以為重卡合理規劃換電補能方案,做到快速補電、電池利用率最大化。
想象一下,高速公路上由遠程星瀚H、星瀚H無座艙重卡組成的車隊高速移動在公路上,司機師傅一個人就可以管理一整個車隊。借助衛星和自動駕駛,使得整個隊伍穩定、安全地行駛在高速上,電量與車速都被事先規劃好,換電速度之快不亞于加油。根據訂單急迫性的不同,整個交通網絡上的車輛都會有序運輸到有剩余空間的貨倉防止爆倉??ㄜ囁緳C可以在車上更舒適、從容地工作、進食,也無需擔心路上的危險,也不再需要為貨物的時效負責。
而貨倉也不再變得爆滿,隨著貨倉接入物流網絡,商品將有序地錄入貨倉,司機師傅無需在停車場等著卸貨。如果貨倉容量見頂,系統上的其他貨倉將會分擔工作,相互之間形成冗余,一切都能從容應對。干線物流運輸完成后,系統會調度以遠程超級VAN為代表的遠程配物流車型進行配送。
貨品進入城市后,送到每個區域的包裹數量都被提前預測,快遞公司可以動態地預先分配派送人力,避免快遞小哥超負荷工作、消費者遲遲收不到包裹的情況。同時借助城市配送車輛高效地規劃送貨路徑與時間,用同樣數量的車與小哥,能夠覆蓋更廣泛的消費者,而效率的提升將為每個人提供更好的體驗。
面對這種顛覆式的物流變革,遠程已經悄悄布局多年,無論是全系產品新能源化的打造,還是快速發展的綠色補能運力平臺,都已初具規模。隨著明后年遠程星瀚H重卡、遠程星瀚H無座艙版重卡、遠程超級VAN的逐步量產落地,遠程天地一體化系統將會初具雛形。這也將成為未來遠程持續領先行業的最大底氣。
一句話:信息從上至下的順暢流通,將讓曾經行業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更重要的是,“天地一體系統”是一個開源、開放的生態。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衛星、數據中心、無人機、送貨機器人都可以接入這個系統。所有是生產銷售環節都可以將數據打通和共享,讓所有的環節都可以抗擊供應鏈上的風險,根據每個環節的情況來動態調整計劃,抗擊經營上的差異性、需求波動。最終讓全鏈路的庫存最小化、周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而整套系統的核心,便在于實現“人、車、貨、站、能”的一站式打通。讓人與車、車與貨、車與電、貨與站的信息相互流動匹配,在這之后,無論是效率還是安全,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結語
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火熱的背后,新能源卡車領域,同樣已經有很多公司入場:在海外,特斯拉、Nikola 等公司正在加速推動電動卡車上線,而國內的圖森未來、嬴徹科技、文遠知行等自動駕駛公司都在逐步推出自己的電動卡車產品。
10月26日,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超3億美元。遠程方面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研發投入和市場生態建設。
這波融資的規模并不小,如果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過去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各輪融資,小鵬汽車Pre-A輪融資2.8億人民幣;理想汽車A輪融資7.8億人民幣;蔚來汽車A輪融資未披露,B輪融資31.1億人民幣;零跑汽車Pre-A輪融資4億人民幣。遠程首輪就能拿到 3 億美元,可見資本對其和所處領域的看重。
作為遠程Pre-A輪的領投方,普洛斯旗下的隱山資本董事總經理楊楠表示:
物流行業是新科技應用、能源賽道轉換的重要場景。隱山資本作為深耕物流供應鏈多年的產業投資方,堅定看好數字化、智能化、新能源化將引領物流裝備變革、推動行業快速發展。遠程作為國內首家專注于新能源領域的商用車品牌,在技術研發、全產品線布局、規模化交付能力等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并在持續創新迭代面向新能源商用車的服務運營生態。
隱山資本董事長、管理合伙人東方浩表示:
以此次投資遠程為起點,隱山資本將協同普洛斯集團其他業務板塊,依托集團整體在供應鏈、大數據、新能源等領域的服務經驗及出海的產業服務能力來賦能遠程,共同推動城配、冷鏈等場景的物流裝備與服務基礎設施的升級,協助遠程實施新能源產品出海戰略。未來3-5年將是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快速提升的時期,我們相信遠程能夠發揮自己的產品技術和多方資源優勢,充分受益于市場的發展,繼續引領行業。同時,隱山資本也將持續踐行“資本參與+產業賦能”之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助力新能源體系建設。
這個在過去十數年曾經為中國經濟供血的物流網絡之上,已經發展出了無數令人驚嘆的經濟體,并深度融入了各行各業的產業鏈中,成為貫穿產業上下的基礎設施;而現如今,物流行業也正不斷受到經濟、技術的反向供血,并即將蛻變出遠超我們認知的全新基礎建設。
而拋開那些遠大的愿景,這背后其實是一個非常樸素的道理,當我們的時代隨著技術的發展,可以輕而易舉地收到包裹、建立起世界領先的產業鏈時;作為構建起整個系統的最基礎單位,每一個為了中國經濟而奔波的物流行業從業者,他們都理應獲得外界更好的理解與支持。
而這些,也正是像遠程這樣建設者和產品服務提供方所帶來的珍貴的、不可撼動的價值。
來源:虎嗅APP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