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網約車決勝“服務”,平臺“雙修”軟硬實力

    文丨智能相對論

    作者丨陳先森

    網約車在“安全”、“合規”的道路上奔跑,卻始終沒有跳過“服務”這塊絆腳石。

    不久前上海發布2022年上半年網約車平臺相關排名,在“投訴熱點”這一欄里,“服務質量”排在網約車平臺投訴的第一位,占投訴總量的23.64%。具體投訴內容主要是三點:行程中司機服務態度差、不規范駕駛、行駛路線錯誤導致司乘糾紛。

    關于司乘之間的“空調之爭”,也是甚囂塵上。網約車拒開空調或開空調要加錢的爭議多次登上熱搜,加上今年極端高溫天氣持續,讓服務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空調可以改善車內空氣環境,也會影響乘客評價服務的好壞。《2022網約車車內空氣報告》顯示,在乘坐網約車時95.4%的乘客會關注車內的空氣情況。“空氣體驗”已經超過“司機態度”和“司機技術”,成為乘客最看重的服務問題。

    (圖源網絡,侵刪)

    可以看到,今天網約車行業最突出的矛盾,更多體現在出行品質,而不是出行效率。與此同時,隨著矛盾演變,網約車平臺之間的博弈焦點可能也在發生變化。

    從強調“功能”到把握“用戶心智”

    網約車作為一種出行方式,滿足的基礎需求和傳統出租車完全一樣,就是幫助乘客快速從A點到達B點。在這個過程中,網約車強調“功能”屬性,用“功能”創造出行的價值。

    在此基礎上,網約車還講共享經濟的故事,用流量思維去發展。就像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的蒙眼狂奔,追求極致“效率”和“規模”也是網約車的主色調。當我們回想對網約車都留有怎樣的印象,大多是燒錢、補貼、價格戰這些關鍵詞,但質量、體驗、態度,卻是個別平臺會提供的“高端”服務。

    采取如此激進的打法,網約車的確斬獲了可觀的成績。有預測顯示,今年網約車市場規模將會邁過4000億大關;至8月31日,全國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的公司共有282家,而且這組數字仍然在保持增長。

    這樣蒙眼狂奔背后伴隨著代價,一開始提到的“空調之爭”,正是“副作用”。 從表面上看是出現司乘矛盾,乘客更注重環境體驗,司機為了生計需要平衡收入和成本;可追根究底,是過去平臺的發展重心和資金投入不在這里,忽視基礎服務的完善。

    從2018年開始,全國網約車訂單量增長放緩,穩定在每天2000萬單-3000萬單這個區間。今年8月,網約車訂單信息為7.03億單,雖然是今年訂單量最高的一個月,但平均每天接近2268萬單,仍未超過每天2800萬單這一歷史最好成績。

    可以發現,網約車有了市場規模,卻停止了用戶增長。對于平臺來說,則是陷入存量博弈的“泥沼”無法跳出。網約車本質是服務行業,那么在下半場競爭中,平臺免不了回歸服務來找到差異化的突破口。

    因為,好的服務能為用戶提供更多價值,真正把握“用戶心智”。當網約車平臺將重心從燒錢補貼轉向服務品質,用戶獲得豐富的乘坐體驗,網約車傳遞給用戶的就不僅有利益價值、實用價值,更有深一層的情感價值。

    好的服務在收獲用戶認同后,反過來能幫助平臺鞏固業務基本盤,從而給平臺注入長期價值。價格戰終究不可持續,用戶也容易流失,好的服務始終是一臺“永動機”,更加穩定。

    這背后的價值空間遠遠比燒錢補貼來得更廣。用戶對出行的需求一直都在,對于平臺來說,對好的服務的追求沒有終點,在這個過程中,意味著網約車市場將會有更大的商業價值涌現。

    平臺“雙修”硬實力和軟實力

    什么是能占領“用戶心智”的好服務?

    從用戶的感受來看,一般都是打車、上車、乘車、下車這一整個流程中要有不錯的體驗。

    在下沉市場,網約車一般主打低價但不要求乘坐體驗的“性價比”。那么用戶判斷服務的好壞,可能主要考量打車是否方便、司機駕駛是否反復踩油門剎車、車有沒有準確停靠在目的地等,這些平臺應該要提供的基礎服務。

    在高端市場,網約車提供豪華體驗但價格更高。這時候用戶判斷服務的好壞,自然會在基礎服務上考慮更多方面。比如,司機是否主動幫忙提重的行李,司機是否主動詢問乘客并把空調調到合適溫度,司機說話時的措辭和態度等。

    對于這兩個市場,好的服務由于定位和價格不同有著明確區分,那么用戶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網約車平臺能夠做到對應需求去滿足就可以。

    但是用戶需求隨著行業成熟不斷升級,像是年輕用戶可能仍然圖“性價比”,但不再是圖純粹的價格,而是想要一種“物超所值”。

    好比數碼產品的產業升級,價格不變但硬件性能更強、軟件功能更完善。那么對于網約車來說,是平臺圍繞服務“硬實力”和“軟實力”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競爭力。

    比如T3出行,會側重提高服務的軟實力。T3出行是由一汽、東風、長安三大央企主機廠聯合打造,起點高,在運營策略上足夠統一化、標準化,從而能更好地服務司機和乘客。像是主要產品線車輛會統一集中采購,車輛配備專職司機,需通過入職前審核并接受定期培訓。

    不久前T3出行發布“司機關懷升級計劃”,包括推出優化司機服務規則、司機榮譽保障體系再完善、加強司機組織化管理等。像對于“車內有異味”的投訴,原來會要求對司機進行處罰,而在服務規則調整后,司機將有多次改進機會。

    可以看到,T3出行的標準化服務是不斷優化、持續升級的,服務上還有對司機的人性化管理。平臺服務好司機,司機則可以更好服務乘客,這些都在強化司機和乘客的“心智”標簽,讓好的服務能夠被感知,從而使得他們在情感上對平臺產生認同和歸屬感。

    享道出行在8月上線“晚安計劃”, 攜手“晚安大使”上海電視臺資深主持人陶淳,通過DVR設備以語音播報的形式給用戶送去關懷和問候。圍繞城市用戶的夜間出行創新,也同樣是對服務品質做出的專項升級,平臺從而在情感層面去滿足司機和乘客的需求。

    還比如曹操出行,在兼顧服務硬實力上有著獨到優勢。

    今年曹操出行提出“國民專車”概念,既要提供高端專車的服務品質和乘坐體驗,又要價格親民。依靠吉利汽車的產業優勢,“國民專車”用上了定制化且制造成本更低的換電車,還能共享吉利統一的車輛維保服務,維修成本也更低。

    另外,曹操出行對“空氣體驗”也有自己的堅持。要求自營車輛平均每月更換空調濾芯,每一程提前開窗通風,經常開啟外循環并勤開窗通風。強化硬件配置方面的實力,對平臺來說是長期考驗,增加硬件改善服務,會無形中抬高成本,考驗著平臺如何做好“降本增效增質”。

    當燒錢補貼的投入產出比越來越低,網約車平臺越需要兩手抓,才能帶給用戶好的服務。也只有這樣,平臺方能在存量競爭下找到屬于自己的新站位。

    行業“排位賽”遠未結束

    網約車進入下半場,在燒錢補貼之外堅持提供好的服務,意味著平臺逐漸回歸一條遵循行業本質的發展路徑。但無論強化服務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如今網約車仍然需要更多市場資金支持,去錨定下一階段的目標。

    前幾個月,享道出行宣布完成了由上汽集團、自動駕駛企業Momenta、高行管理咨詢等機構投資的超10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完成后享道出行估值達到10億美元。

    享道出行表示,B輪融資完成后,將在堅持全合規前提下,推動全場景業務持續爆發式增長,力爭合規率和市占率雙第一的企業發展目標,并將適時啟動IPO計劃,

    曹操出行也被傳出將要在香港上市的消息。有媒體報道稱,曹操出行考慮最快明年申請在港上市,此外,會在香港IPO之前考慮PRE-IPO融資。之后再次傳出吉利控股考慮分拆曹操出行在香港進行IPO,最快于明年啟動IPO,集資數億美元。

    享道出行、曹操出行、T3三家出行平臺都在將出行服務橫向延伸到出行市場各細分領域,去構建自己的全場景出行生態。其中,Robotaxi商業化就是出行平臺們的關鍵一役。

    2021年12月,上汽集團宣布國內首個車企L4自動駕駛運營平臺——享道Robotaxi正式啟動運營,全面整合上汽乘用車、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Momenta、享道出行等產業鏈優勢資源,將“成熟出行運營經驗”與“領先自動駕駛技術”有機結合,攜手探索L4自動駕駛技術在城市出行場景的運用和創新。目前,享道Robotaxi車隊已落地上海和蘇州,開放運營點位超過100個。

    曹操出行已經吉利汽車創新研究院智能駕駛中心建立合作。雙方將以Robotaxi平臺運營以及數據服務業務為核心,共同開放式商業智駕出行平臺。

    曹操出行有最直接的車企背景,獲得吉利在技術、制造等方面的資源,也將更好延伸出Robotaxi更成熟的商業模式。

    面對自動駕駛這塊蛋糕,T3出行也不甘落后。早在今年5月,其便與L4級自動駕駛通用解決方案公司輕舟智航達成戰略合作,并于9月在蘇州聯合啟動Robotaxi公開運營。

    自動駕駛時代到來將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而Robotaxi會讓網約車市場面臨重新洗牌的格局。抓住下一階段的機遇,每個出行平臺都不想掉隊。

    總而言之,網約車平臺追回“服務”迫在眉睫,在存量競爭時代下,好的服務才能為平臺找到突破口。從細節出發,平臺兼顧“硬實力”和“軟實力”提高服務品質,方能留住用戶,提升自身品牌價值,拓展網約車市場的商業化邊界。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網約車決勝“服務”,平臺“雙修”軟硬實力
    “戰火”不停歇,聚合打車市場成為網約車行業增長點
    Uber:打車業務穩步復蘇,外賣業務卻在快速放緩
    哈啰日活躍用戶數量,躍居出行APP第一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