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59歲李書福,又干出一只超級獨角獸

    又一個新能源獨角獸來了。

    投資界獲悉,遠程新能源商用車(下稱“遠程”)最近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超3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首輪外部融資完成后,遠程正式躋身獨角獸行列。

    翻看本輪投資方陣容,可謂十分豪華:由普洛斯旗下隱山資本領投,跟投方包括傳化、中信證券投資、湖南湘潭產業基金、GLy Capital、Mirae Asset等多家戰略投資人和知名投資機構。

    這個乍聽陌生的新晉獨角獸,其實脫胎于耳熟能詳的汽車巨頭——吉利控股集團。早在2014年,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主導成立了商用車項目組;后來2016年2月,注冊成立了吉利新能源商用車并發布新品牌“遠程”,正式宣告殺入新能源商用車領域。

    遠程的崛起,堪稱新能源商用車大爆發的一抹縮影。這一條以往鮮少被提及的超級賽道,站上了風口。

    59歲李書福,

    又干出一只超級獨角獸

    遠程是誰?

    時間回到2013年,當時吉利英國工廠已在研發新一代商用車技術,目的是為了能夠符合2018年英國城市排放環保新法規。作為全球最為成熟的汽車市場之一,英國汽車行業越發嚴苛的環保法規讓李書福敏銳的洞察到中國商用車領域的發展方向。隨后2014年,吉利宣布組建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充分發揮其在乘用車領域耕耘多年形成的科技生態、產業鏈及體系化優勢,整合全球資源,布局新能源商用車業務。

    作為國內汽車江湖舉重若輕的掌舵人,李書福憑借前瞻洞見為吉利商用車業務設計了一條特色路線——在他看來,以傳統燃油車為主的商用車,不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所以吉利商用車首先一定要瞄準綠色智能方向;其次,要在乘用車基礎上打造新一代商用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消費結構一定會越來越接近發達國家,把乘用車成熟的智能化、舒適性技術和主動安全技術應用在新一代的新能源商用車上,將贏得未來市場?!崩顣孕拧?/p>

    目標既定,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的產業化投資布局迅速開啟——同年12月吉利宣布收購了東風南充工廠,敲定了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研發項目,隨后在2016年遠程品牌正式注冊,日后的中國新能源商用車第一品牌也正式誕生。

    要知道,當時吉利已成為國內乘用車頭部企業,2013年全年累計銷量近55萬輛。此時吉利選擇直接從相對陌生的商用車領域切入新能源賽道,不僅是看中新能源技術和國家政策的鼓勵,也展示出了吉利在汽車領域的前瞻戰略眼光。在成立之初,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就堅持以研發為先導,以商業模式創新為基礎,探索一條全新的商用車推廣應用路線。

    研發方面,依托吉利控股集團中央研究院深厚的技術積累,遠程建立了國內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車研究院,專注于商用車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開發。位于杭州的研發中心匯聚了全球超2000名研發工程師,以乘用車領域成熟的電氣化、智能化技術為基礎,堅定不移的全力沖擊新能源商用車這條全新的賽道。目前為止,遠程已經累計申請專利1700余項,并主導、參與了65項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制定。

    坐擁深厚的研發實力,遠程新能源商用車有序完善重卡、輕卡、小微卡、LCV、客車五大產品線,并成為全國首個完成多能源布局,實現全系產品新能源化的商用車品牌;并逐步形成覆蓋四川南充、江西上饒、安徽馬鞍山、山東淄博、山西晉中、浙江湖州的六大制造基地布局。

    商用車不同于乘用車,作為生產力工具對于續航、可靠性等方面有著更加苛刻的要求,為了讓新能源商用具備更好的實用性,遠程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遠程品牌與特斯拉一樣,選擇構建龐大的生態拼圖來解決新能源商用車的后顧之憂,先后打造了綠色慧聯、萬物友好和陽光銘島三大市場生態平臺,覆蓋用戶極為關注的補能和運力服務兩大模塊。

    展開來講,綠色慧聯定位于城市綠色運力和智慧車聯網平臺提供商,為用戶提供慧聯租車、慧聯車服、慧聯智控等新能源物流車全生命周期運營管理服務;萬物友好和陽光銘島,以換電重卡為基礎,實現“智能換電+清潔能源供給網絡+全場景定制服務+智能運營平臺”的定制化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并提供產品售后、金融、物流、能源、數字信息等服務在內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

    正是基于不斷迭代升級的硬件+完整的解決方案,遠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總體銷量保持行業第一,銷量同比增長169.7%;細分領域,遠程新能源輕卡1-9月總體銷量排名行業第一,銷量同比增長60.9%,市占率達24.2%,牢牢占據著市場頭部地位。

    毫無疑問,走過8年時間的遠程,如今儼然是一匹新能源汽車界的超級黑馬。

    VC/PE云集,憑什么?

    遠程帶給外界的想象遠未停止。

    隨著創新生態布局的逐步完善,遠程打造的全場景零碳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雛形初顯。在剛剛結束的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品牌日上,遠程發布了物流行業首個開源系統——天地一體化系統。依托新系統,遠程的全場景零碳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將逐步落地應用,在行業其他企業還停留在產品階段的時期,遠程已經率先進入構建智能無人化立體物流網的全新發展階段。

    什么是天地一體化系統?按照官方介紹,天地一體化系統由地表生態系統和天基信息系統組成。首先遠程以新一代綠色智能商用車為錨點,串聯運力和補能網絡,協同上下游供應商及生態伙伴,實現人、車、貨、站、能的全面打通,提供全定制的綜合運力服務。這也是遠程過去八年布局方向,目前構成了遠程的地表生態系統。

    遠程天地一體化開源系統

    天基信息系統則是遠程與吉利旗下時空道宇強強聯合,通過航天科技與新能源技術的融合應用,充分發揮衛星在導航、通信、遙感、大數據、云計算等方面的優勢,實現全鏈路的信息融合和數據共享。

    天基系統和地表系統彼此間既獨立發展,又高度協同,共同構成了帶來高效精準、安全開放的物流新業態的天地一體化系統。值得一提的是,以遠程天地一體化開源系統為支撐,遠程可以整合已有的車輛、運力及補能等資源,為用戶量身定制提供多種服務模式,打造全場景零碳物流解決方案,這將是一種全新運力服務模式。與此同時,未來的商用車產品將不再是獨立的生產工具,而是作為天地一體化解決方案中的移動智慧載體,構建起人與車、車與車、車與貨、車與衛星的萬物互聯。

    由此,遠程星瀚H無座艙自動駕駛重卡與超級VAN應運而生。據悉,遠程是在星瀚H高階智能化和先進電子電氣化架構的基礎上,取消了駕駛座艙部分,推出星瀚H無座艙自動駕駛重卡。新車將于2023年率先在港口投入試用,未來還將逐步覆蓋物流園區、礦區、干線等諸多場景。這不僅是吉利首臺無駕駛座艙汽車,也是行業內率先將L4級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應用的車型,劍指超萬億級的嶄新市場。

    遠程星瀚H無座艙重卡

    而超級VAN看上去更具顛覆意義——得益于遠程GMA線控智能架構模塊化技術支撐,超級VAN車身與底盤徹底解耦,可以實現軸距、前懸、后懸自由變化及動力、制動、懸架、轉向等系統的自由搭配。

    同時,根據實際場景需求設計更加合理的座艙布局,遠程超級VAN可以實現城市物流車、無人智慧貨倉、配送機器人母艙、旅居車、皮卡和定制網約車等多款車型的拓展,真正意義上突破乘商邊界。

    遠程超級VAN

    正如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CEO范現軍所言,“面對洶涌而來的時代變革,商用車行業整體的新能源化、智能化已經開啟,不過技術的升級對單車效率提升終歸有限,智能無人化的立體物流網才是實現高效物流的終極方案?!边@恰恰就是遠程天地一體化系統的意義所在。

    也正因如此,遠程引來一眾VC/PE的青睞。當我們對比國內造車新勢力的首輪融資情況時:小鵬汽車Pre-A輪融資2.8億元人民幣;理想汽車A輪融資7.8億元人民幣;蔚來汽車A輪融資億元人民幣規模;零跑汽車Pre-A輪融資4億元人民幣??梢园l現,遠程首輪融資就能超3億美元,并躋身獨角獸行列,令人驚嘆。

    作為本輪領投方,隱山資本董事總經理楊楠表示:物流行業是新科技應用、能源賽道轉換的重要場景。隱山資本作為深耕物流供應鏈多年的產業投資方,堅定看好數字化、智能化、新能源化將引領物流裝備變革、推動行業快速發展。遠程作為國內首家專注于新能源領域的商用車品牌,在技術研發、全產品線布局、規模化交付能力等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并在持續創新迭代面向新能源商用車的服務運營生態。

    隱山資本董事長、管理合伙人東方浩表示:以此次投資遠程為起點,隱山資本將協同普洛斯集團其他業務板塊,依托集團整體在供應鏈、大數據、新能源等領域的服務經驗及出海的產業服務能力來賦能遠程,共同推動城配、冷鏈等場景的物流裝備與服務基礎設施的升級,協助遠程實施新能源產品出海戰略。未來3-5年將是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快速提升的時期,我們相信遠程能夠發揮自己的產品技術和多方資源優勢,充分受益于市場的發展,繼續引領行業。同時,隱山資本也將持續踐行“資本參與+產業賦能”之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助力新能源體系建設。

    據悉,遠程將于近期啟動A輪融資計劃。也許在不久后,我們有望看到遠程沖刺“新能源商用車第一股”。

    又一條萬億級賽道誕生

    VC/PE都來了

    遠程的崛起,讓我們看到了這一條隱秘卻廣闊的超級賽道——新能源商用車。

    回顧過去這一年時間,新能源商用車正迎來一波融資大爆發——

    今年1月,金琥新能源汽車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由共青城基銳、共青城銀溢共同投資;

    4月,葑全新能源獲得贛鋒鋰業投資,前者是一家新能源物流車和儲能解決方案服務商;

    6月,圖森未來聯合創始人陳默創立氫燃料重卡“HYDRON”,并已完成兩輪融資;

    8月,開心汽車發布商用車品牌“探鹿”,獲7億美元新能源汽車并購投資意向;

    同一月,智能新能源卡車公司DeepWay獲得4.6億元A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聯想創投、光躍投資、建信信托、慕華科創、中電基金、交銀國際、華蓋資本等參與投資……一時間,幾乎有頭有臉的VC/PE都來了。

    傳統主機廠們也不甘落后,紛紛殺入。例如一汽解放宣布將在新能源領域投資300億,2035年新能源整車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福田汽車旗下智藍汽車則表示,將在研發與測試投入60億,產業鏈及營銷服務體系投入120億;小馬智行與三一重卡成立的合資公司一驥智卡,近日也宣布首批智能重卡車輛正式下線,并交付于小馬智行與中國外運成立的智慧物流公司青騅物流……不勝枚舉。

    為什么大家都來了?眾所周知,在“雙碳”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變革不斷加速,其滲透率從2.7%增長至5.4%用了四年,而從5.4%到13.4%只用了一年,從13.4%達到21.6%只用了半年。今年9月,國內乘用車行業新能源滲透率更是首次突破30%,但實際上也在逐步邁入紅海市場。

    而商用車長期以來是我國的燃油消耗大戶,以僅占10.9%的汽車保有量,消耗了51%的車用汽柴油。更加觸目驚心的是,數據顯示,這10.9%的貨運商用車,卻排放了全部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6%,排放了全部汽車PM污染物的80%。因此,商用車加速新能源化勢在必行。

    如你所見,新能源商用車行業正在逆勢爆發,滲透率三年來呈現翻倍式增長——2020年滲透率僅為2.7%,2021年滲透率為4.2%,今年1-9月份新能源商用車行業銷量同比增長61.9%,滲透率達到8.2%,預計到2025年將會超過30%。

    正如一位美元VC投資人所言,對商用車行業來說,新能源轉型當前仍處于起步階段,純電、混動以及燃料電池路線均有很大的探索空間。“但與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激烈競爭不同,新能源商用車領域目前屬于藍海市場,具備更廣闊的想象空間,賽道價值正在快速凸顯?!?/p>

    但是,隨著一眾玩家入局,賽道勢必變得擁擠,誰能拿到下一圈入圍賽的門票至關重要。綜合種種,目前這張門票將大概率是高階自動駕駛。

    不難發現,高階自動駕駛在商用車的商業化前景相比于乘用車會更加明朗。首先商用車運營費用相對較高,對于自動駕駛的硬件接受能力更強;并且港口、物流園、礦區等封閉場景,更加利于自動駕駛前期的落地應用和數據積累。

    而按照遠程自動駕駛發展規劃,2023年實現L3高速公路自動駕駛與L4限定場景自動駕駛;2026年實現L4干線物流自動駕駛;2030年實現L5結合智慧座艙的自動駕駛真正產業化。此外,搭載高階自動駕駛的遠程星瀚H將于2023年年底小批量交付,遠程星瀚H無座艙重卡將于2023年率先在港口落地應用,遠程超級VAN將于2023年小批量交付試用。這也意味著,自動駕駛這場競賽,遠程又跑在了前面。

    回望人類歷史,從柴火到煤炭,從煤炭再到油氣,人類社會每次巨大的進步,都是伴隨著能源革命而來。如果要告別石油時代,削弱石油霸權,勢必要發展新能源,而新能源汽車無疑最大的應用場景。

    如今,我們正站著這場歷史的轉折點,無數人前赴后繼,浩浩蕩蕩,還有更多新能源新物種正在涌現。

    來源:投資界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59歲李書福,又干出一只超級獨角獸
    跨境電商激烈賽道上,一個低調玩家已“握足”籌碼
    熱衷于為“價值觀”買單的初創公司,最終走向終結
    任澤平:中國獨角獸報告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