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華為蘋果搶發的衛星通訊,也許是互聯網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9月,華為和蘋果先后發布了華為Mate 50系列和iPhone 14系列智能手機,二者搭載的衛星通訊功能,成為了科技領域人們所關注的熱點。

    衛星通訊系統指多個衛星構成的可以進行實時信息處理的系統,其中低軌道衛星可用于手機通訊。低軌衛星軌道高度集中在1000-1500km,軌道高度低使得地面與衛星傳輸延時短、路徑損耗小,適合作為一種高效的通訊、互聯工具,不過同樣由于高度較低,單顆低軌衛星的覆蓋面積小,需要大量衛星組成星座系統才能實現全球覆蓋。

    民用衛星通訊雛形初現

    控維通信CTO賴海光指出,華為Mate5使用的是北斗星座,iPhone 14使用的則是Globalstar的衛星星座。兩者的區別在于,北斗星座是中軌和同步軌道混合的星座系統,主要功能是導航,兼具短報文傳輸能力,Globalstar的衛星星座是低軌星座,專門用于話音和低速數據傳輸。

    從過去到現在,衛星通訊都是一種特殊場景下的應急通訊手段。此前想要實現衛星通訊,需要使用的設備是售價不菲的衛星電話,如今換成了更多功能的智能手機,且沒有因為這一功能的加入提升價格。看上去,似乎是一個“癢點升級”。

    但在未來,衛星通訊的能力遠不止于發送緊急求救信息這么簡單,除了短信、電話、衛星通訊還可以實現上網的功能,很可能會發展成為非常重要的通訊方式。

    天地互補

    傳統通過基站的通訊方式的優勢主要在于速度,通過光纜連接,理論最高可以實現20Gbps的高速通訊。但其問題在于建設成本較高,且每一個5G基站也只能覆蓋較小的范圍,很多第三世界國家負擔不起基礎建設費用,根據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發布的《全球發展報告》,截至2021年底世界上仍有約38%的人口(即29億人)無法連接互聯網。

    衛星通訊主要由近軌道的通訊衛星進行無線的信號傳輸,目前最高速度約為0.3Gbps,速度上與5G有較大差距。但優勢在于地面無需基站、光纜等基礎建設,可以覆蓋更加廣袤的地區。

    這也就意味著,基站通訊和衛星通訊,分別覆蓋速度和廣度,剛好形成互補。

    抓緊布局,國家隊直接入場

    目前,制約衛星通訊發展的因素主要是衛星發射的單位成本,火箭的推動比和是否可回收是其中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歐洲的阿利安5號(Ariane-5)運載火箭每公斤發射費用約為10313美元,俄羅斯主力運載火箭每公斤發射費用為7246美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的快舟11號運載火箭每公斤發射價格大約5000美元。而美國的獵鷹9火箭由于采用了可回收設計,目前發射成本為2700美元。

    目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星鏈公司計劃發射總計4.2萬顆衛星用于星鏈系統,截至2022年1月1日,已發射的星鏈衛星超過1400顆,而中國的在軌衛星總數為499顆。

    目前中國正在抓緊布局衛星通訊產業,在2020年9月份,代號為“GW”的中國公司,向國際電信聯盟(ITU)遞交了頻譜分配檔案。檔案中曝光計劃發射的衛星總數量達到12992顆。2021年4月29日,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在雄安正式掛牌成立,此時外界才得以確認,“GW”就是“國網”的代號。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近地軌道的衛星容量有限,科學界普遍認為大約為6萬顆左右。而國際電信聯盟ITU對于衛星軌道分配實行“先占先得”制,因此如果中美都按計劃完成衛星發射后,地球的絕大部分近地軌道,將被兩個國家占據。

    在衛星制造方面,我國也已經具有了批量低成本生產的能力。1月19日,我國的銀河航天自研6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從自主建設的衛星研發生產線下線,這批衛星出廠驗證了國內衛星生產線的小規模批產能力及低成本研制模式,實現了我國首次衛星低成本批量研制生產。

    天空的未來,不止于通訊

    在2021年6月6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指出,6G將實現空天地一體化的全球無縫覆蓋,星地一體融合組網技術將成為6G網絡最重要的潛在技術之一。基站通訊和衛星通訊,將共同組成我國未來的通訊網絡。

    在車聯網方面,衛星通訊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隨著自動駕駛等級不斷提升,低軌衛星所提供的高精度定位可以輔助圖像識別系統,清晰識別防護欄、樹、高架、道路邊緣等參照物,提高車輛的環境感知能力,進而提升汽車的自動駕駛能力。

    隨著衛星通訊行業發展,還會帶動周邊的航天技術。像是用來發射通訊衛星的可回收火箭技術,就被外界普遍看好。通過降低太空運輸的成本,未來像是高精度金屬加工和生物制藥行業,就可以用更加低廉的成本實現無重力環境生產。隨著人類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進入太空進行生產作業,也許將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責任編輯/AMY】

    來源:鈦媒體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華為蘋果搶發的衛星通訊,也許是互聯網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華為、蘋果新款手機多了一個新功能!背后的這一產業正“加速跑”
    華為蘋果競逐 衛星通信緣何受青睞
    手機直連衛星時代來臨?技術顛覆還是噱頭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