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比爾·蓋茨:我們必須走在人口和氣候變化問題前面

    還有一個多月,比爾·蓋茨即將迎來他的67歲生日。

    這位前世界首富、微軟創始人、現為全球最大慈善機構的聯席主席,喜歡和所有人分享他人生下半場最大的“夢想”。

    “我的余生將致力于那些導致不平等的事情,包括氣候變化、疾病對婦女兒童健康帶來的風險。這些問題挑戰巨大,但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我們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中的大部分。”蓋茨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說。

    蓋茨經常和別人講的一個促使他轉換人生跑道的故事,是他在1997年讀到《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文章指出,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正飽受水污染的困擾,每年有數百萬兒童因感染瘧疾等疾病死去,造成死亡的一大罪魁禍首是“輪狀病毒”,它是兒童嚴重腹瀉的首要原因。

    “造成死亡的原因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是因為他們出生在尼日爾,而不是紐約。”報道說。

    2008年開始,蓋茨逐漸淡出他創辦的微軟,將人生的重心轉向他所建立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下稱蓋茨基金會),專注于以全球健康和教育為主的慈善事業。

    從1995年到2007年,蓋茨連續13年成為《福布斯》評選的世界首富,并在此后又多次摘得世界首富。“展望未來,我的計劃是把所有的財富都捐給基金會,我最終會退出世界富豪排名。”今年7月他在個人博客中寫道。

    蓋茨之所以今天仍引人注目,與他在慈善業的“雄心壯志”有著密切關系。今年7月13日,蓋茨宣布向蓋茨基金會再捐資200億美元,基金會前受托人、“股神”沃倫·巴菲特也向基金會捐資31億美元。這兩筆捐資使蓋茨基金會的總資金達到約700億美元。

    同日,蓋茨基金會宣布,計劃到2026年將年度贈款支出提高到每年90億美元,較新冠疫情之前提升50%。從2000年創立以來,蓋茨基金會已經總共支出了792億美元贈款,核心關注健康、教育、性別平等和扶貧等重大議題。多年來,基金會參與的對多邊組織的重大捐資項目包括在全球范圍內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以及新冠疫苗的研發。2002年以來,這些項目拯救了近6000萬生命。

    2017年,蓋茨基金會發布了首份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目標守衛者》(Goalkeeper Report)報告,旨在對聯合國所有成員國在2015年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又稱SDGs)中的17個關鍵指標進行持續追蹤,并分析實現這些目標的有效途徑。

    9月13日,第六份《目標守衛者報告》正式發布。今年的報告主題關注的是氣候變化下的全球糧食危機。眼下全球多地尤其是在非洲地區,數千萬人因為戰爭、疫情和極端天氣而陷入嚴重的饑荒。

    就在報告發布同一天,第77屆聯合國大會也拉開了帷幕。一周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發布的一份報告警告說,全球有超過90%的國家正受多重危機影響面臨發展困境。過去幾年,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等接踵而至,并與各種社會、經濟、氣候變化以及兩極分化問題相互作用,給數十億人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人類發展已經回落到2016年的水平,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所取得的大部分成就已被逆轉。

    在報告發布前夕,蓋茨在西雅圖的辦公室里接受了澎湃新聞的獨家視頻專訪,就全世界過去一年的進步和挫折,基金會的工作,技術創新,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和中國在國際發展中的角色等話題分享了他的觀點。

    蓋茨曾透露,計劃在他和前妻梅琳達去世20年后,關閉基金會,并在去世后若干年內,將所有捐款花完。他樂觀地預測,屆時全球會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取得巨大進步,貧困國家兒童的死亡率也不再比富裕國家高。“到那時,可能已經不再需要一個像我們這樣專注于這些領域的基金會了。”他說。

    所有目標都受沖擊

    澎湃新聞:

    2017年發布首份《目標守衛者》報告時你提及,是為了追蹤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展。如今路程已過半,但幾乎所有目標的進展都遭遇了挫折,你認為原因何在?人類還有機會如期實現這些目標嗎?

    蓋茨:

    這些目標仍然非常重要,因為每一個被拯救的生命都很重要。而且,即使我們達不到特定的目標,我們也應該盡最大的努力。事實上,在制定這些目標時,我們沒有預料到會有新冠這場可怕的大流行病和烏克蘭沖突。當然,我也必須說,有些目標,即使沒有這些可怕的事件,也很難達到,但有些目標其實可以達到,如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我們確保報告中最新的數據反映了我們在真實世界中所看到的進展速度。將全球兒童死亡率減半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從2000年超過1000萬兒童死亡,我們已經減少到大約500萬。(編注:據世衛組織統計,1990年以來,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低了59%;1990年至2019年期間,全世界5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從1260萬人減至520萬人。)

    因此,這些目標,無論是為每個人提供食物,還是賦予婦女權利或減少死亡,仍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目標。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得非常好,部分原因是直到(新冠)大流行襲來前我們所取得的巨大進展,也是因為創新——無論是更好的藥物,更好的種子,還是更好的蚊帳,創新工作仍在順利進行,這些工具將幫助我們在不同的領域繼續進步。

    澎湃新聞:

    糧食安全是今年報告的重點。你認為今年糧食危機如此嚴重的原因是什么?和過往有何不同?為什么你認為我們需要改變對饑荒問題的看法?

    蓋茨:

    饑餓一直是個挑戰。與貧困不同,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貧困人口的下降幅度非常大,而糧食不穩定的情況并沒有太大變化。

    非洲應該(在幫助下)成為一個糧食出口大洲,而不是進口大洲。許多非洲國家現在仍相當貧困,今年隨著化肥價格上漲,天然氣中斷,非洲人買不起化肥,負擔不起進口糧食,所以我們看到糧食不穩定急劇增加,超過8億人面臨糧食危機,大部分是在非洲的婦女兒童。

    因此,我們應該為非洲投資培育更好的種子,提供更好的建議,更好地獲得化肥貸款的方式。這一直是挑戰,現在隨著(非洲)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加劇和烏克蘭局勢的綜合作用,情況比我們預期的還要糟糕。

    澎湃新聞:

    你在報告中提到許多應對糧食危機的技術創新措施,例如“神奇種子”(一種可以適應高溫干旱的雜交玉米種子),但除此之外,有專家也提到了如水資源的管理和利用等問題。你認為如何才能從根本上幫助非洲人民脫離長期以來存在的饑餓問題?

    蓋茨:

    幸運的是,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提高生產力使非洲農民在世界市場上具有競爭力,那么一些基礎設施的融資,如道路或購買化肥的信貸,就可以通過私人市場實現。當然,我絕不是說僅僅有更好的種子就足夠了。我們必須幫助培訓非洲農民,向他們提供信貸,并確保有(相應的)基礎設施。

    在20世紀70年代,種子的改進創造了“綠色革命”(編注:又稱為第三次農業革命,指在1950年至1960年代末,在發展中國家興起的以改良種子為中心的大幅度提高土地生產率的農業技術進步活動。)拯救了東南亞數億人的生命。后來這些作物被廣泛提供給更多國家,它們對整個亞洲,包括中國的部分地區都產生了幫助。

    因此,任何有關第二次“綠色革命”的想法,都應該特別關注非洲的生態系統和在非洲使用廣泛的作物,而且不要局限于玉米、大米和小麥這些主糧的范圍。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基金會正在為農業研究提供更多資助,我們希望其他人也這樣做。我們也為此與中國在各種農業問題上建立了長期的、相當成功的伙伴關系。當然,我們還需要做更多。

    如何看待不公平

    澎湃新聞:

    我們知道氣候變化往往對窮人打擊最大,盡管他們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責任最少,你如何看待這種不公平?我們如何去說服肚子不餓的人去關心吃不飽的人們?

    蓋茨:

    從歷史上來看,最慷慨援助非洲的捐助者是歐洲國家,他們實際上實現了我們一直為發達國家制定的援助占本國國內生產總值0.7% 的目標。(編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要求發達國家拿出其國內生產總值的0.7%用于發展援助,這個目標已成為國際社會衡量發達國家履行國際發展援助義務的標尺。)現在德國達到了這一水平,挪威和瑞典實際上超過了這一水平。我們沒能履行對非洲人民和所有貧困國家的義務。但大多數貧困國家都在非洲,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幫助它們。

    比如,對新種子的創新,對公共種子研究系統需要更慷慨地資助,我們的目標是每年達到20億美元。蓋茨基金會在中國進行了一些很棒的合作,包括將中國的水稻技術引進到非洲)(特別是在西非),為那里的農民提供更好的水稻,這使他們的產量得到了相當大的提高。

    同樣,我們與中國政府若干部門一起,資助了設在北京的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該中心現在在新冠藥物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希望這些藥物不僅對中國有益,而且對那些人民生命仍受新冠威脅的貧困國家也有好處。

    雖然我們已經有了可以幫助最貧困國家的合作創新模式,但它還沒有達到我們需要的規模,我們應該對此感到遺憾,尤其是對氣候變化方面。

    澎湃新聞:

    中國過去幾十年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極大地減少了貧困人口并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問題,你覺得中國就此有哪些經驗可以與世界分享?

    蓋茨:

    毫無疑問,中國在(提升)農業生產力方面做得非常好,尤其在最近這幾十年。中國可以向其他國家,包括非洲、但不僅僅是非洲,分享很多——比如如何組織國家資源和市場資源相結合,以獲得生產力的提高。你提到的水管理,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建設基礎設施的能力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們必須走在人口增長和氣候變化的前面,在非洲的許多地方,我們是有希望做到的。在薩赫勒(Sahel)地區(編注:薩赫勒是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蘇丹草原地區之間一片總長超過5400公里、橫跨14個國家的廣闊地區。)那里越來越熱,降雨量在變少,現在看起來我們的行動落后于負面情況的發展趨勢。那里有營養不良的問題,甚至有發生嚴重饑荒的風險。

    未來最大挑戰

    澎湃新聞:

    你認為哪些領域或者技術未來值得重點關注以應對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全面影響?

    蓋茨:

    氣候變化可以分為兩部分,減緩——即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和適應我們無法避免的溫度上升的負面影響。在減緩方面,你要看所有的排放源,包括(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農業;工業,特別是鋼鐵和水泥;交通,包括大卡車和航空。

    在美國,許多人想到氣候變化時,只想到汽車和發電。多虧低成本鋰電池和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板技術的發展,盡管現在的電動汽車或太陽能電力的比例仍相當小,但未來我們會看到增長。但是不要忘記,這些領域加起來也只占所有碳排放的30%左右。

    因此,其他的70%,包括農業、工業和運輸業的其他部分,也需要解決方案。我們需要考慮每一項,以及我們如何采取最好的創新,無論是來自中國還是美國。并且,我們需要在全球范圍內部署,降低我所說的“綠色溢價”,即制造綠色水泥或綠色鋼鐵的額外成本。理想情況下,如果能讓綠色溢價為零,那么你可以要求所有國家進行轉變,而無需提供很難做到的巨額的補貼。

    澎湃新聞:

    你認為人類未來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蓋茨

    :二戰后,我們建立了很多機構來維持和平。戰爭肯定是我們未來最大的挑戰,二戰就是一個巨大的悲劇。特別是現在我們有核武器,大型戰爭的威脅是毀滅性的。我們還面臨很多疾病的威脅,大流行病是一個提醒:即使是對傳染病,現有的工具和監測也是不夠的。還有氣候變化,雖然它正在緩慢地發生,但損害已經比我們預期的要大。因此現實情況是,人類將不得不同時處理所有這些事情。

    如果我們能實現理想程度的全球合作,那么中國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美國也可以——不是說只有這兩個國家,但這兩個國家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能把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我認為我們可以應對所有不同的挑戰。

    幸運的是,我們有人類的創新。并且,我們有數字化工具可以幫助加速創新進程。

    澎湃新聞:

    你曾創辦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如今你又在自己創辦的全世界最大的慈善機構工作了幾十年,請問這兩者給你帶來的成就感有何不同?

    蓋茨:

    我喜歡我在微軟的工作,它不僅很有趣,且對世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還為我提供了所有我做基金會工作所需的資源。基金會是我在微軟的成功、以及沃倫·巴菲特創建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輝煌的結合。說實話,改善健康和拯救生命也許更有成就感,但我非常幸運能有這兩個很棒的職業經歷。

    我的余生將會傾注在第二個事業上——致力于解決導致不平等,包括氣候變化,也包括所有不同種類的體現著社會不平等的疾病。貧困國家的兒童面臨這些疾病的風險更大。這些全球性的挑戰是不可低估的,但我們已經取得了進展,包括最大限度地加強國家之間的合作。但我樂觀地認為,在我有生之年,我們將基本解決這些問題中的大部分。【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澎湃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比爾·蓋茨:我們必須走在人口和氣候變化問題前面
    比爾·蓋茨再向蓋茨基金會捐贈價值超過60億美元股票
    蓋茨本月將再捐200億美元:未來將捐出所有財富,退出富豪榜
    美國最大地主居然是蓋茨:超級富豪想干嘛?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