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科技再次站上風口浪尖。
7月4日,周一,凌晨2點,普渡科技CEO張濤發了一封告公司全員郵件,宣布“為了讓公司活下去,經過長時間的討論,我們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對公司業務和團隊做一次瘦身。”
普渡科技再次裁員。距離上一次它因裁員新聞被關注,僅過了半年時間。
一位普渡科技員工孫宇寧告訴36氪:“普渡科技在去年12月、今年2月、6月、7月分別進行了四次裁員。去年人最多時有3000多人,到今年6月裁員結束后,只剩下1300多人。”
普渡科技成立于2016年,融資輪次已達C+輪,曾于2021年5月和9月獲得近10億元融資。據IDC最新發布的《中國餐飲行業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份額報告》數據,2021年普渡科技在餐飲行業市場占比達25.9%,排名第二,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兩天后的7月6日,獵戶星空在其公眾號上發表“服務機器人正處在高速發展期”的文章,為服務機器人賽道發展潛力正音,表示“各行業尤其是餐飲行業的增長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但“獵戶星空自營機器人Q2銷售回款依然同比增長約30%。”
頭部公司大裁員,無疑會給整個行業帶來低迷之氣,普渡科技今日裁員風波,是公司經營緣故?還是賽道發展問題?
一年10億融資后,普渡科技持續裁員半年
從2021年年底開始,普渡科技就開始陸續傳出裁員消息。
瘦身對象除公司老員工,還有經歷了線上畢業的2022屆應屆生,和接了普渡科技offer才離職的人。
胡風澄是2022屆應屆畢業生,出于“機器人創業公司比較有前途”的思考,他從3個offer里選擇了普渡科技。
7月1日,一通僅持續10分鐘就倉促結束的辭退電話,把胡風澄攔在了入職大門之外。“我有點懵,HR也顯得非常倉促,可能是要打很多電話的原因?!?/p>
在胡風澄收到電話的當天,普渡科技員工也收到了老板的全員郵件,表示公司要“瘦身”。
普渡科技員工孫宇寧告訴36氪:“我了解到的內部消息是全部門優化,HR說近期會出停工停產名單。目前被約談的同事都是按照N月賠償溝通的?!?/p>
在某職場平臺,有多人表示在拿到普渡科技offer、從上家公司離職后被毀約,被迫失業。
這只是普渡裁員的一個小切面,普渡科技員工數量從巔峰時的3000多名,裁減到6月時的僅1300多人。而根據財新消息,“至7月本輪瘦身完成后,員工或留存500多人”。
商用服務人雖處于機器人賽道,其發展邏輯卻和to C賽道類似,都需要迅速拿下市場份額。
2021年,受疫情影響,無接觸配送成為剛需,商用服務機器人一時成為投資風口。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優地科技等紛紛拿到大額融資,步入C輪、D輪階段。普渡科技則在2021年拿下兩輪合計近10億人民幣融資。
此后,普渡科技開啟大規模擴張。
商用服務機器人資深從業者徐寧告訴36氪,2019年12月,普渡科技僅180余人,至2021年年末,公司員工數量已達3000多人。普渡科技的擴張重點是二、三線城市的直營團隊,希望親自打下沉市場,擴大市場教育范圍。
根據IDC最新報告數據,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穿山甲為市場占有率前三名,分別為48.6%、25.9%、5.4%。擎朗智能采用了和普渡科技一樣的大規模擴張策略,2019年12月員工數量為300人,到2021年年末增長至2000多人。
過度擴張或許為普渡科技裁員埋下伏筆。2021年年底,在某職言平臺上,就有一位名為“普渡機器人員工”的網友分享,“領導層錯誤決策,導致進人太快,又反悔了,裁員1000人左右?!睋斩蓛炔繂T工透露,當時裁員重點是市場、渠道團隊。
多位行業人士在和36氪的交流中,也提到了普渡科技“步子邁太大”、“節奏比較亂”的問題。
大規模擴張本是為了打市場,但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受損嚴重,這也是普渡科技的主要陣地。2021年11月,海底撈宣布計劃閉店300家;呷哺呷哺也于2021年關閉約230家餐廳。
從某種維度,普渡科技和其客戶都走上了大規模擴張搶占市場的互聯網路徑,在經濟發展時騰飛,也在下行時碰壁。當資本不再充血吹氣,企業才會回歸本來面貌。
經過數年發展,商用服務機器人頭部企業紛紛走到了C輪、D輪甚至IPO階段,資本開始加重對企業營收能力的思考,需要看到能跑通的盈利模式,再加上2022年整體資本端出手謹慎,企業融資流程相對變難、變慢。
張濤在公開信中提到了盈利問題, “商用機器人行業存在一個亟待解決的靈魂問題,那就是全行業未實現盈利。”
據高工移動機器人的報道,普渡科技2022年Q1訂單銷售為1.5億,同比增長282%。結合普渡科技此前3000多人的員工數量,以及某職言平臺上透露出的員工工資,取偏小數字每人每月15k計算,普渡科技每年在人力開銷上最少需支出5.4億元。這還不算企業運營中的生產成本、倉儲成本、物流運輸成本等費用。盈利難管中一窺。
IDC在1月的報告中也曾提到,“隨著市場增速下降,以及融資資金的快速消耗,部分后續融資不暢的廠商可能面臨困難,市場格局仍存在變數。”
多位投資人告訴36氪,普渡科技從2022年年初開始尋求融資,估值報價100億,目前公司希望融資1億美元或以上,但至今尚未完成。
競爭壁壘有限,價格戰激烈
普渡科技裁員背后,是商用服務機器人賽道的發展境遇。
商用服務機器人賽道曾經歷兩輪快速擴張階段。2015-2016年期間,我國第一批商用服務機器人集中涌現并獲得融資。隨著以海底撈為首的大型餐飲企業使用服務機器人,該賽道發展火熱。二是自疫情擴張以來,大量“無接觸、無人化”場景凸顯了機器人在配送、消殺等場景的需求,再結合我國人口紅利期走向結束,勞動力密集產業機器替人需求的產業發展底層邏輯,商用服務機器人企業紛紛拿下融資,出現了景吾智能等新公司。
幾年發展,商用服務機器人的技術變得成熟,SLAM、雷達等多傳感器技術融合技術開始變得成,算法更成熟,可識別地圖層數從最初的1層增長達到10層以上;供應鏈逐漸成熟,如激光雷達的價格下降,算力芯片也從僅能使用X86架構芯片,到可以采用ARM芯片;租賃模式,也讓企業探索出降低用戶試錯成本、擴大潛在用戶的方式。
但從行業發展而言,整個商用服務機器人賽道面臨技術壁壘較低、市場天花板有限的問題。
首先是技術壁壘不夠。
商用服務機器人誕生初期,市場對怎么用機器人、用什么技術等尚不了解,需要先入局者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思路,如SLAM貼牌方式幫助機器人確定定位和行走路線。隨著產業鏈成熟,商用服務機器人的兩大核心技術導航算法、底盤,在市場上已出現了一批服務廠商,可以讓新入局者快速搭建出產品。
一位商業服務機器人領域從業者李安民告訴36氪,商業服務機器人沒有很高的技術壁壘,主要是工程化能力。而機器人該用怎樣的速度行走、避障,采用何種傳感器探測樓梯環境等工程化問題,在從0到1階段都已經被探索過了,很難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壁壘,當下行業更多還是看成本和市場能力。
其次,國內市場空間增長乏力。
據IDC最新發布的《中國餐飲行業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份額報告》,2021年,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0.84億美元(約合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達110.4%。
而通過wind的數據可以看到,整個2021年國內服務機器人單月增速波動劇烈,且出現市場后繼乏力的跡象,下半年尤其明顯。其增速從6月的67.9%驟然下滑至7月的18.4%,10月增速一度達到-1.9%,12月雖有回調,但增速仍為個位數。
這個情況在2022年并未得到好轉。一位普渡科技的代理商告訴36氪:“2022年6月以前沒賣出過一套普渡科技的機器人,除了過年就一直疫情,能賣給誰?不過這是行業的問題 ,普渡科技本身產品是過關的?!?/p>
國內市場增長發力,競爭壁壘有限,價格戰難以避免。
李安民告訴36氪,從3、4年前開始,餐廳、酒店等場景就開始了價格戰,以酒店場景為例,某公司銷售人員一旦成功擠掉頭部公司的產品,企業會分別給銷售人員和相關酒店客戶提成。
據行業人士透露,官方租賃價2000元的商用服務機器人,最后成交價能低到每月僅600元。鈦媒體也曾爆料過買一送一的價格戰案例。
獵戶星空也在7月6日的公眾號文章中提到:“我們拜訪了些投資人,紛紛表示:行業里已經出現了大基金加持的頭部公司,其他廠商很難跟上;公司內部也出現了很多聲音,對手有太多錢了,正在瘋狂擴大規模?!?/p>
蛋糕不大,但分蛋糕的人越來越多。
第三節 機會在哪里?
為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商用服務機器人分別探索了擴大產品覆蓋范圍、發展下沉市場和海外市場三條路徑。
擎郎智能、普渡科技等原本在餐飲業發展的商用服務機器人公司向酒店、清潔等場景拓展。如普渡科技推出樓宇配送機器人閃電匣,在清潔領域推出專業微型數字洗地機產品。
商用服務機器人在底層產品技術上有相似之處,具備可遷移能力。但從商業發展角度,酒店、餐飲行業分別有著不同的行業認知和客戶群,跨場景并不容易。
餐飲業講究送餐穩、行走安全,這考驗的是產品本身的性能;酒店業則強調機器人和餐廳的管理系統打通,需要機器人能自行上樓梯、取送快遞,并在送貨過程中通過房間電話向客戶告知送餐信息,這背后是整個業務邏輯的不同。
而清潔機器人跨越場景更多,容量更大,市場更大,相應,難度也更大。如作業面積從幾百平到百萬平都不等,對產品有差異化要求;環境經常發生變化,如室內裝修,室外夏季張葉、冬季落葉等環境變化;障礙物類型多樣,如透明玻璃等;作業路線更加復雜,非簡單從A點到B點的搬運工作;作業工具也更加復雜,需要掃把、拖把、拋光等各類工具。
而在下沉市場這條路上,隨著一、二線城市和連鎖品牌餐飲、火鍋類品牌等連鎖品牌的機器人滲透率達到較高水平,商用服務機器人企業開始向下沉市場拓展。但三、四線城市和更多傳統中西餐餐飲品牌細分種類較多,拓展難度較大。
商用服務機器人適合運行于500平米以上的場景,店面規模達500-800平,會配置2臺機器人,按照三、四線城市餐廳的面積,一般2臺封頂;除非幾千平的餐廳才可能用到3-4臺機器人。
下沉市場有發展空間,但不一定適合直銷發展。
代理商曾綠告訴36氪:“2021年普渡科技大規模建直銷團隊時,普渡科技的人都覺得開辟市場太難了,可能辛苦跑幾個月什么也掙不到。下沉市場需要很熟悉當地情況的人才能做起來。”依靠渠道商鋪下沉市場也不失為一種路徑。
在海外市場這一塊,隨著海外疫情發展和人力成本較高等因素,海外市場對餐飲服務機器人的需求量顯著提高。目前來看,是增長空間最大的面。
目前,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穿山甲機器人等企業都布局了海外市場。據CIC灼識咨詢研報,普渡科技目前全球累計出貨量超4萬臺,產品銷往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擎朗科技也通過直營與代理商雙重營銷結構,進入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多個國際市場。
在國內市場餐飲業受影響、市場發現有限情況下,大力發展海外市場已成為商用服務機器人公司的共識?!矩熑尉庉?常琳】
(本文采訪對象皆為匿名。截至發稿,經多方聯系,但暫未獲得普渡科技回應)
來源:36氪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