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退去,送餐機器人是在裸泳嗎?
近日,明星送餐機器人公司普渡科技宣布裁員,CEO張濤發布全員信,他坦言,“ 商用機器人行業存在一個亟待解決的靈魂問題,那就是全行業未實現盈利。”
普渡科技員工袁杰告訴時代財經,以前公司是免費把送餐機器人給餐廳用,或者租半年送半年,如今沒錢補貼了,導致需求銳減。因此,公司運營和基層銷售人員所剩無幾。
普渡科技不是孤例。袁杰的朋友在送餐機器人公司擎朗智能工作,所在部門人數從20人變成3個人。根據IDC報告,2021年,我國餐飲行業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總體規模達到84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僅3.6億元。
一個月沒有業績,只能拿底薪
張濤在全員信中表示,資本市場的客觀因素已經到了最惡劣的時候,今年公司做了一些業務和人員的“瘦身”調整,包括即將到來的這一次。
“今年4月,公司就開始變相裁員,不招人,快速淘汰人。”袁杰坦言,降提成、提高考核要求,然后領導會找員工談話,以業績考核不達標為由勸退,讓員工主動辭職。
在普渡科技,銷售人員有時候一個月都沒有一張訂單,只能拿四五千元的底薪,即便沒有賠償金,也會聽領導的話請辭。以前市場繁榮時,銷售人員月收入能達到2萬元。
據袁杰所知,目前運營和基層銷售人員所剩無幾,以深圳總部的銷售部為例,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員工已經離開了,現在只剩十來個人,“整個公司千把人(離開)肯定有的”。
普渡送餐機器人為何如此難租出去?袁杰認為,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餐廳老板周轉資金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機器人的價格在上調。
他透露,以前有融資,公司為了提高市場覆蓋率,有租一個月送一個月的優惠政策,餐廳租送餐機器人平均每月租金是1000多元。5月,這項優惠政策取消,平均每月租金提升到2000多元。
餐廳可以用2000多元招聘臨時工,還比機器人靈活。袁杰表示,餐廳在用餐高峰期時,送餐機器人不好用,竄來竄去很礙事,閑的時候又沒有必要用,因為服務員已經夠了。
普渡科技官網顯示,2019年,該公司與海底撈、呷哺呷哺等知名餐飲企業達成合作。袁杰透露,海底撈的很多普渡機器人已經撤了。
在2020年年報和2021年半年報中,海底撈都在業績回顧中提及送餐機器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該公司在超過1000家門店部署了送餐機器人,但卻沒在2021年年報中提及此事。
曾經靠燒錢存活,如今無錢可燒
“沒資本注入,企業活著都難,裁員已經是正常的了。”袁杰說,朋友小佑所在的擎朗智能也在裁員,沒離職的管理層必須去做業務,還把不同區域業務合并,以節約辦公空間。
根據IDC數據,2021年,擎朗智能在我國餐飲行業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占率排名第一,第二是普渡科技,市場上還有獵戶星空、穿山甲、新松等品牌。
“都是靠錢砸出來的,現在沒錢砸了。”據袁杰所知,商用機器人公司經營情況基本都這樣,都是虧損的,他想伺機離職,去前景更好的行業。
天眼查顯示,自2016年成立以來,普渡科技融資多達7輪,去年5月、9月分別融資5億元。但是,去年9月至今,該公司一直沒有融資,張濤直言融資難。
在全員信中,張濤提到,“靠經營主業賺錢,是商業的本質,因此從商業本質的角度講,截至目前整個商用機器人行業都還未達及格線。”
張濤希望未來能成為第一家盈利的商用機器人公司,但這個賽道真的前景光明嗎?
人工智能領域創業者王京京表示懷疑,曾經有人邀請他做送餐機器人項目,被他拒絕了。
王京京接受時代財經采訪表示,如果要把送餐機器人穩定性、應用性做好,就會有非常大的工作量,需要多年沉淀,不會在短期內出現這么多估值高的公司。當前,送餐機器人的技術并不完善。
“機器人的調試、安裝、返修,這些都需要工程師。餐廳租用機器人,相當于還雇了一名工程師,用機器人加工程師去代替收入較低的服務員,這在經濟上劃算嗎?”
王京京認為,在燒錢階段,送餐機器人公司用低價去吸引餐廳老板,去擴大需求,但這可能不是真實需求。在送餐機器人市場上,供給可能遠遠大于真實需求。
在他看來,當前送餐機器人更多是起廣告營銷和展示作用,這種作用會隨著時間衰減。未來,可能會有真正節省勞動力的機器人,它會出現在全新概念的餐廳里,就像隨著汽車出現的柏油路一樣。【責任編輯/周末】
(文中袁杰為化名)
來源:時代周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