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米粉們撐不起雷軍們的高端夢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國產手機廠家向來任性,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都來自中國的手機廠家。

    自2015年初,中國的手機廠家似乎是看到了華為Mate7的熱銷,一窩蜂似地要挺進高端,做“高端手機”。一時間,小米、樂視、OPPO、中興“高端手機”的價格紛紛摸高3000以上價格,甚至樂視Max藍寶石版以6188元開始叫賣,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魅族號稱要做價格1萬以上的手機!

    刀客看到這些,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不是這些廠家腦子燒壞了,就是我自己的腦子穿越了。

    在這些廠家眼里,想打價格戰就打價格戰,自己想做高端就做高端,很簡單的事。

    但這里刀客想說一句,假設現在突然有一天,小米、中興、樂視們擁有了蘋果現在所有的一切,然后把蘋果的Logo換成小米或其它的,各位看官,你還會以iPhone的價格買貼了小米們Logo的蘋果手機嗎?這當然只是一種設想,但事實上,無論是手機還是其它產品,一旦涉及到中高端市場,不是打價格戰那么簡單的。

    于是,半年多過去了,除華為Mate7以700多萬臺的銷量一騎絕塵外,其它廠家都沒有好意思公布其高端產品的銷量。

    手機市場,低端看性價比,高端看品牌溢價

    事實上,中國的手機廠家都是從做低端市場開始的,在這個市場性價比是決勝的關鍵。同時由于關注性價比的用戶,對價格的敏感自然會影響到對品牌的忠誠。拿小米來說,從開始做手機,就打的是“發燒”和年輕人的第一臺智能手機的品牌訴求,也就是瞄準了在校的學生和剛進入社會的年輕群體。時至今日,小米的用戶群體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身邊用小米手機的人群,大多數還是這批人。

    雖然低端市場的出貨量大,小米號稱2014年銷量6000多萬臺,然而其中出貨量最大的當數血拼的紅米,然而這一市場低毛利率是不爭的事實,小米以及其它中國手機廠家向中高端挺進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手機市場的低端用戶和中高端用戶本身就是涇渭分明的兩類用戶群體,除了產品過硬以外,在沒有進行品牌升級之前就去做中高端產品,本身就是一件很扯淡的事。

    實際情況是,不管是小米還是樂視等等,只是廠家一廂情愿地去做個所謂中高端的產品,至于這種賣給誰可能都沒有想清楚。拿小米來說,如果note2頂配版是針對老用戶,那么你讓使用幾百元手機的人去買一個3000元的產品,就如同讓去“動批”買衣服的女孩去國貿三期的賣買店去買國際大品牌,是小概率事件。如果是針對有一定消費能力的新增用戶,經過四年市場洗禮,小米品牌已經從1999元的用戶心理價位掉到了千元以下級別,在3000~4000元的價格區間,就蘋果和三星有太多可選擇的產品,而且能接受這個價格區間的用戶,對品牌的要求比性價比要高得多。

    中高端手機市場,手機更多的是自我標簽

    中國人對手機的消費觀念中,除了手機除了本身的功能外,還存在一個很多人表面不接受但每次選擇都在起作用的因素——手機并不僅僅是手機,更多的是個性化的一個標志。當初小米殺入手機行業,這一因素也是其獲得用戶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年輕用戶而言,小米“發燒”的個性化標簽,也是他們有別于身邊朋友的一個標簽。而在中高端市場,消費能力決定著一個人的社交圈子,當身邊很少人使用小米品牌的手機,用小米手機的人又和自身有明顯區別時,他就沒有理由選擇國產“中高端”產品。

    實際上,目前國產所謂的高端手機,根本就達不到高端的水平,至多也就算個中端而已。在市場上,3000~5000元的價格區間屬于中端市場,而以蘋果為首的5000~6000元的價格區間,才是高端市場的價格。刀客在以前的文章中曾講過,2015年安卓系已無高端產品。雖然三星和HTC每有新品發布,價格都摸到與iPhone大致一樣的價格上,但三五個月過后,其產品價格會迅速降到3000~5000元之間,也就是進入了中端市場。

    其實做低端市場也沒有什么不好,這一市場空間大,雖然競爭激烈,但市場費用相對低。而高端市場不僅是要看產品品質,更多的是要看品牌溢價,蘋果和三星一年幾百億美元的品牌投入,目前國內少有企業有能力進行如此大的品牌投入。

    小米及國產手機廠商,靠高性價比培養了一大批用戶,但他們的消費習慣,撐不起雷軍們的高端夢。

    不是廠家說是高端產品就是高端產品了

    縱觀這半年國產手機廠家做“高端”產品的路子(華為除外),似乎都是一拍腦門把產品性能和制造工藝做得說得過去,“高端”產品就出世了。

    高端產品是出來了,但用戶買不買賬呢?在中國用戶眼里,高端產品與低端產品的區別首先是品牌方面的區別,然后才是產品品質的區別,所以說,是不是高端產品,廠家說了不算,用戶說了才算數。

    在這方面,HTC就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幾年前,HTC算是國際一線的品牌,其旗艦級產品基本上可以算是高端產品,然而與蘋果幾次戰役下來,歐美市場的銷量開始下降,而HTC又不重視內地市場,致使曾經風光無限的HTC在內地知名度急劇下降,在用戶眼里,HTC已經不是什么高端品牌。但HTC似乎不這么認為,依然自我感覺是一線大品牌,于是每次旗艦機型發布,都對標蘋果,價格與iPhone持平。然而此時用戶已不認可,自然銷量也就上不去。幾個月過去,降價至4500元左右,銷售才開始放量,這一切說明,在用戶眼里,HTC的旗艦就值這個么價,不是什么可以與iPhone比較的。

    是不是高端產品,廠家說了不算,得用戶說了才算數。

    國產手機廠家這兩年吹牛皮的積弊難返。自雷軍開始,廠家開手機發布會,都會拿蘋果來說事,好象不罵蘋果就不算開了手機的發布會。然而用戶和市場有其自然規律,中國廠家罵了幾年蘋果,但蘋果的銷量并沒有受到影響,天天說要秒掉iPhone的廠家,其產品在用戶眼里根本和iPhone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對于中國的手機廠家而言,現在比較現實的是在保證低市場銷量的情況下,逐步升級品牌定位,不要想著自己做款產品就說是高端產品,天下沒有那么簡單的事。在品牌溢價提高的情況下,以3000~4000元的價格區間作為進軍中端市場的目標,以三星中端產品為主要打擊對象,才是可行的路徑。

    中國手機廠家要挺進中端市場,絕對不是打價格戰那么簡單,核心的是品牌的成長,如果只是定個中端的價格,無法讓用戶感受到品牌的價值,那一切都是枉然。

    列位看官可能要說了,如何解釋華為Mate7的熱銷,確實這在中國手機產品中是一個另類,那是刀客在下一篇文章里要說的事了。【責任編輯/梁浩】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米粉們撐不起雷軍們的高端夢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