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一場長達七年的告別:IE瀏覽器正式退役,繼任者卻“皇冠難戴”?

    今天,IE瀏覽器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從巔峰時刻占據全球95%以上瀏覽器市場份額,到如今被戰略性放棄,IE瀏覽器用28年走完了這段里程碑式的旅程。

    28年間,計算機行業經歷了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全新變革。期間,Google Chrome、FireFox等瀏覽器后浪輩出,蠶食并最終搶走了本來屬于IE的瀏覽器市場。與此同時,Facebook、TikTok等新型網絡應用的出現,也不斷侵蝕著瀏覽器曾經作為唯一網絡入口的特殊地位。

    展望下一個十年,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高速增長的神話逐漸褪色,新一代的Web3.0開始暗潮涌動。IE瀏覽器退役后,企業和消費者們準備好了嗎?而未來的瀏覽器故事,又該如何繼續?

    Edge接過IE“大旗”

    現實是殘酷的,兩組數據足以驗證:

    在風頭最盛的時候,IE系列瀏覽器一度達到95%的市場占有率。然而截至今年4月,IE瀏覽器在全球臺式電腦瀏覽器市場中的份額,已不到2%;

    2006年,IE 6瀏覽器被評為了“有史以來第八糟糕科技產品”。而在2011年的“科技史上50種最糟糕科技產品”名單中,IE6也位列第11名。

    于是,早在2015年3月,微軟確認將放棄IE品牌,轉而在Windows10上用Microsoft Edge取代Internet Explorer。至今,IE瀏覽器退出歷史舞臺這一出戲,已持續上演了7年有余。

    7年間,微軟分別在2016年1月、2020年8月以及2021年3月,先后宣布停止對Internet Explorer8/9/10三個版本的技術支持,停止微軟365應用程序對IE 11以及legacy Edge瀏覽器的支持。

    而最近一次是今年5月16日,微軟正式官宣了IE瀏覽器將于6月16日退役。“我們已經看到,隨著新的Web標準和創新的發展,開發瀏覽器的時候需要全盤考慮,而其在技術上已經超越了Internet Explorer。”微軟方面表示。

    據微軟方面對新浪科技介紹,自2021年5月宣布IE11瀏覽器停用以來,微軟便一直在積極地與企業和個人消費者溝通,漸進地關閉一些IE瀏覽器功能和服務,同時提醒外界將業務切換到Edge或其他瀏覽器上,以確保他們能順利地過渡所需資源。

    “Microsoft Edge為人們帶來了比Internet Explorer更快速,更安全,更現代的Web體驗。”微軟方面表示,在性能方面,與IE相比,Microsoft Edge將渲染時間縮短了85%,CPU利用率減少了33%,內存利用率減少了32%。

    在國內,由于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初期IE瀏覽器比較普及,這導致了很多網站開發者做的頁面是針對IE特殊標準設計的。雖然目前IE瀏覽器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比較低,但在IE退出后,仍有一些銀行、高校等機構的網頁或者小眾網站,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IT管理員需要盡快了解企業中每一位用戶使用的瀏覽器情況,如果用戶依然在使用傳統的IE瀏覽器,則要為其盡快安排升級計劃。”360瀏覽器技術專家繞宇(化名)對新浪科技建議道,“在Microsoft 365管理中心門戶中,IT管理員可以打開‘使用情況’報告,查看企業中有多少用戶還在使用IE瀏覽器,并通過郵件等方式提醒用戶升級瀏覽器。”

    而如果企業中有特別應用必須要依賴傳統的IE瀏覽器,也可以在Edge瀏覽器中特別設置IE瀏覽器兼容模式,開展相關業務。

    據微軟方面對新浪科技介紹,目前Edge已經支持Internet Explorer(IE)模式,這是目前唯一一款內置支持基于IE的Web應用和站點的瀏覽器,對ActiveX控件等功能具有向下兼容性支持。企業機構可以為其用戶設置IE模式,個人用戶也可以根據需要訪問IE模式。

    IE是如何失敗的?

    瀏覽器的故事始于1994年的網景瀏覽器,但其中統治時間最長、最為著名的還數IE系列瀏覽器。憑借著與Windows操作系統捆綁銷售,同時作為Windows默認瀏覽器等先天優勢,在風頭最盛的時候,IE系列瀏覽器一度達到95%的市場占有率。

    但在后來的發展中,IE瀏覽器卻開始在激烈的瀏覽器市場爭奪競爭中處于下風,并開始被開發者和用戶們拋棄。據網絡分析公司StatCounter數據,截至今年4月,IE瀏覽器在全球臺式電腦瀏覽器市場中的份額,已不到2%。

    “IE瀏覽器所采用的Trident內核,并不完全基于W3C標準開發。同時還是一個閉源系統,這導致開發者無法直接修改或封裝該內核,而IE瀏覽器本身的更新迭代速度又跟不上,久而久之,就被同行趕超。”2009年曾脫產創業,親自參與過移動瀏覽器研發設計的唐榮興對新浪科技表示。

    據唐榮興介紹,繼IE瀏覽器,由Mozilla開發的FireFox將瀏覽器代碼進行了開源,進一步降低了瀏覽器的創新門檻。此外,谷歌推出的Chrome瀏覽器也通過良好的組件化建設,支持更輕更快地迭代開發。蘋果等公司也紛紛基于各自優勢,推出了自己的瀏覽器。

    “在谷歌推出Chrome瀏覽器之后的十年間,谷歌對這款瀏覽器進行了70次更新,而微軟的IE瀏覽器期間只迭代更新了4次。”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產品迭代速度緩慢的IE瀏覽器開始根本趕不上整個行業的速度。于是“速度慢、反應遲緩、功能單一”等用戶抱怨聲音,也隨之而來。

    2006年,IE 6瀏覽器被評為了“有史以來第八糟糕科技產品”。而在2011年的“科技史上50種最糟糕科技產品”名單中,IE6也位列第11名。

    下一代瀏覽器將有何改變?

    “在過去幾年間,Firefox、Chrome等瀏覽器一直都在面向未來進行開發與產品迭代,然而IE瀏覽器卻很少如此。”在唐榮興看來,IE瀏覽器屬于微軟的防御型產品,并非一級產品,如今被微軟放棄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選,“沒有必要再戀戰了”。

    IE瀏覽器的退役,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歷史的車輪下,瀏覽器的江湖故事并未因此而變得風平浪靜。

    “Firefox已經支持WebAR了,在未來虛實結合的世界,通過AR、GUI等進行內容瀏覽的方式將會發生,這可能會催生新的瀏覽器。”此外,“基于區塊鏈等技術實現的Web3.0時代,底層架構的變化,也可能催生新的瀏覽器。”

    360瀏覽器繞宇補充道,“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辦公應用逐漸實現SaaS化,跨平臺的SaaS市場,也將成為未來瀏覽器市場新的增長點。”

    不斷更迭變遷的互聯網底層技術,層出不窮的競爭對手……下一代瀏覽器的形態究竟是怎樣的?IE瀏覽器的繼任者能否順利突圍?答案值得期待。【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新浪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一場長達七年的告別:IE瀏覽器正式退役,繼任者卻“皇冠難戴”?
    唏噓!27年后,IE瀏覽器正式退役
    微軟IE瀏覽器退役 Edge瀏覽器“接力”
    教育公平跨越發展 iEnglish讓更多孩子享有優質資源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