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美團整體收縮背后:外賣營收增長承壓,新業務繼續虧損,對手發起猛攻

    6月2日,美團發布了2022年Q1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美團2022年Q1營收462.7億元,同比增長25%;經調整凈虧損35.86億元,上一季度,美團經調凈虧損39.36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截至2022年3月31日,美團交易用戶數達6.929億,上年為5.69億,同比增長21.7%;活躍商家數目900萬,上年為710萬,同比增長26.6%。在經歷了2021年34.43億罰款、騎手成本上漲、社區團購政策變化多重利空后,2022年一季度美團開啟“裁員”,試圖增效將本,但裁員帶來的效果并沒直觀反映在財務數據上。

    更重要的是,在美團進行整體收縮時,它的敵人們正在發起更加猛烈的進攻。

    01

    持續虧損

    外賣營收增長承壓

    雖然財報數據不算難看,但讓美團頭疼的是,仍然在虧損,且相較上一季度,虧損呈現持續擴大之勢。造成美團一季度虧損的主要板塊是新業務,一季度新業務及其他營收144.9億元,同比增長47%,環比下降1.4%;經營虧損90.2億元,同比擴大2%,環比縮窄11.6%。

    作為美團的主要營收支柱,美團主要收入支柱餐飲外賣、酒店到店及旅游業務營收平穩,均實現了盈利,但營收增長持續放緩。

    財報顯示,一季度美團餐飲外賣營收241.6億元,同比增長17.4%,環比下降7.3%,凈利潤15.8億元,同比增加41.3%,環比下降9.9%;

    但美團的基本盤外賣業務的增長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美團外賣業務的收入大頭是配送服務,去年,美團外賣騎手配送成本占外賣總營收比例高達71%。其次是傭金收入和在線營銷服務。今年2月,多部委聯合發文要求外賣平臺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降低經營成本。意味著對于商家傭金的收取未來只減不增。

    外賣騎手生存狀態收到社會高度重視,節假日提供補助,提升騎手待遇等措施下,無疑拉動了在配送方面的成本。

    短期內看,美團外賣的業務承壓。

    疫情對于美團外賣業務是一把雙刃劍。受疫情影響,春節期間多數人就地過年,以及3月份開始,上海等一線城市防疫管控影響下,市場對外賣的需求提升,拉動了美團的增長。財報顯示季度內具備高消費力的優質消費者在客單價和消費頻次上增長明顯,一季度,美團營收同比增長25%。

    但整體來看,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物流停滯、消費市場整體比較疲軟。從美團的營收支柱餐飲外賣交易數量的下滑可以看出。一季度美團的“餐飲外賣交易筆數”為33.61筆,環比下降14%。

    一季度美團到店、酒店及旅游營收76億元,同比增長15.8%,環比下降12.6%,凈利潤34.7億元,同比增長26.4%,環比下降10.9%。

    不過,王興對于二季度美團到店及酒旅業務營收情況并不樂觀。他在電話會上透露,3 月份美團營銷服務收入出現下降,酒旅預訂情況則更不樂觀,第一季度同比下降個位數百分比。4、5 月更嚴重的疫情負面影響可能會體現在二季度。

    02

    燒錢的“新業務”

    繼續高燒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用戶增長規模已接近觸頂。為了拉動用戶增長,美團將希望寄托于新業務的探索。

    2020年最火的賽道之一便是社區團購。王興曾判斷該賽道是五年、十年一遇的優質機會,不到四個月,美團的社區團購產品美團優選上線。

    2021年,美團將戰略從Food+Platform升級為零售+科技,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拓展至更廣泛的零售領域。商品零售一直是美團主要的投資領域。財報顯示,新業務以及其他同比增長47%,主要是受到商品零售業務擴展所推動。

    一季度美團新業務帶來的虧損也達到了90.25億元,主要來自于社區團購。過去兩年,社區團購持續燒出了百億虧損。

    據了解,美團的社區團購業務分為兩條路徑,一條是主打“前置倉+即時配送“模式的美團買菜業務,主攻一線城市;另一條是面向二三線城市的“預售+自提”模式的美團優選。

    下沉市場的激烈競爭下,面向二三線城市,美團優選虧損更為明顯。根據2020年美團財報顯示,美團新業務虧損108.5億元,有一半來自美團優選;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美團優選虧損增至384億元,有業內人士透露優選帶來的虧損超過250億元。

    2021年開始,行業開始退燒,包括橙心優選、同程生活、十薈團、食享會在內的多家新興團購企業接連倒閉,從側面驗證了社區團購業務模式,本質上就是一門虧錢的生意。對于新興企業來說,燒錢燒不過巨頭是必然,因此接連倒閉也在情理之中。

    隨著行業告別野蠻生長,邁入成熟發展期,遵從二八定律,最終社區團購賽道留下了美團、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巨頭。其中,美團優選仍然算的上是行業頭部。據《晚點LatePost》報道,美團優選去年GMV為1200億元位列第一,此外多多買菜拼多多達到800億元,淘菜菜完成200億元。

    美團雖然以1200億元的GMV穩居第一,但卻仍未達到其預期目標,1500億元。

    對于美團、拼多多等互聯網大廠來說,布局社區團購的意義在于,實現低線城市的用戶拉新目標,以更低成本快速覆蓋低線城市和縣城市場份額。在吸引來用戶之后,再將其進行二次轉化為外賣、酒旅出行等服務的用戶。

    當社區團購行業蛋糕被瓜分見底,意味著行業已經走到了下一個發展節點,控制成本和精細化運作成為了下一階段巨頭們的主要策略。

    雖然美團在前期靠著燒錢換增長站穩了腳跟,但在持續虧損的壓力下,還是選擇了戰略性收縮,關停了多個地區的業務。4月底,不少消費者反饋部分地區的美團優選突然關停。據相關媒體報道稱,此次關閉的范圍主要是西北地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個省份,只有陜西大本營將得以保留。

    美團之所以放棄西北地區實屬縮減成本之舉。業內人士分析稱,西北地區物資相對匱乏且地廣人稀,開拓起來需要極高的物流設施成本投入,并不是發展社區團購業務的優勢區域。外加在西北地區,美團在搭建倉儲基地并不具備優勢。今年年初,美團優選因在寧夏銀川的豐樹(銀川)物流園違規建了冷庫和冷棚,并且沒有做二次消防的行為,被責令整改。

    近期,美團優選宣布暫停北京地區的團購服務,由美團買菜替代成為美團APP北京市場的生鮮入口。關停西北地區和北京業務的另一層含義在于,美團的用戶漲不動了。財報顯示,一季度美團的年活用戶為6.93億,同比增長了21.7%,但環比僅增加了200萬,增速遠低于去年同期。

    雖然,一季度疫情下的“居家效應”讓美團閃購和美團買菜數據大幅度提升,但卻沒有帶來相應的爆發性增長。財報顯示該業務的用戶數和交易頻次均大幅度增長,閃購的訂單同比增加約70%,而買菜的訂單量同比增長120%。相對而言,美團“12個月內交易用戶數”季度內增幅僅為0.28%。

    03

    美團對手

    發起猛攻

    一方面是新業務持續拉升成本,盈利難題未解,另一方面,是美團正在面臨主戰場的“攻守戰”。

    餐飲外賣賽道曾經一度是美團和餓了么的領地,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各互聯網巨頭紛紛開始插足餐飲外賣。2021年,美團王興首次在內部戰略會上,提出了“零售+科技”的戰略,直接威脅到了京東的核心業務區零售。

    作為反擊亦是業務發展需要,京東今年年初開始進一步發力本地生活服務,今年3月,京東在內部拆分了原零售V事業群,并成立同城業務部,聚焦家居、家政、本地生活等板塊。

    除了內部組織架構調整外,京東8年后卷土重來,再次嘗試起了外賣業務。根據《晚點 LatePost》報道,近期京東將試在鄭州等城市試點餐飲外賣業務,屆時外賣商家將被引入到京東到家APP,由達達負責配送。

    業內人士分析稱,京東此舉和當年滴滴布局社區團購業務來狙擊美團打車類似。

    京東之外,抖音從2021年初開始升級了同城界面,引入本地生活服務,上線了“優惠團購”功能,包含美食、酒旅等產品。最初以“0傭金”政策吸引了不少商家入駐。近日,抖音在《2022年生活服務軟件服務費標準說明》中明確提到,從6月1日起對本地生活商家收取交易傭金,分行業費率從2%~8%不等。這意味著,抖音本地生活服務正式步入正軌。相較之下,根據美團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美團外賣平臺傭金率約為4.1%。

    面對坐擁日活6億用戶的抖音,美團的防御是布局“美團直播助手”,但從市場認知和聲量來看,無疑是一劑啞火。最新的消息是,抖音在進一步逼近美團“腹地”,餐飲外賣。抖音近期正在嘗試類似京東超市的自營業務,項目名為 “抖超送貨上門”,在廣州、深圳及杭州等城市試點。

    作為美團最強的競爭對手,阿里對本地生活服務的業務重視程度也在增加,體現在去年三季度,阿里開始將生活服務寫入財報。在新業務上仍未探索出盈利模式的美團,又在核心業務上受到了“對手”的沖擊。

    核心營收放緩,新業務持續虧損下,美團仍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美團在財報中強調,自 2021 年戰略升級以來,美團持續推進“零售 + 科技”,除了大力投入零售電商業務,還持續加大了關鍵領域科技研發投入。其中關鍵領域科研指的就是無人配送車,而無人配送車落地導致研發費用增速的大幅提高。

    財報顯示,一季度,研發費用從 34.8 億元上漲 40.3% 至 48.8 億元,占收入的比例從 9.4% 上漲至 10.5%。

    在3月份上海疫情期間,美團、阿里菜鳥、京東等研發的無人配送車成功初出圈。數百輛無人車穿梭在社區、街道、方艙醫院等現場,負責基本生活物資配送、隔離場所消毒殺菌以及醫療廢物運送等工作。

    不過無人配送車當前最大的軟肋在于成本高企。一輛無人車的成本低至20完,最貴接近50萬。而相比之下,一名外賣員的人力成本要低至其10%,無人配送車雖然是面向科技+的業務布局,但對于當下亟需增效降本的美團來說,并不能為其在短期內“增效”。

    在研發成本和“增效”效率方面,或許美團還需要算一筆更精明的賬。更重要的是,外賣營收增長見頂、新業務持續虧損、研發費用幾近成倍增長下,美團的現金流勢必承壓。

    眼下,美團的業務生態尚未搭建起來,盈利模式仍未得到驗證,內憂外患,敵人猛攻。王興曾在2022年年初的內部會上,提出了一個假設,他表示,如果未來三年,美團沒有任何收入,企業依然要維持運行,現金流情況會是怎樣?眼下,這個問題,需要再做深度考慮和布局。【責任編輯/常青】

    來源:零態LT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美團整體收縮背后:外賣營收增長承壓,新業務繼續虧損,對手發起猛攻
    美團買菜援滬分揀員暫不離滬 助力上海復工復產
    美團股東周年大會!重選王興為執董,三成B類股東為何反對?
    美團大舉裁員,高利潤酒旅部門為何成重災區?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