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賣一輛極狐汽車,營銷費要花7萬

    “超4161萬觀看人次,全網總曝光量超27.7億。”5月29日,極狐汽車公布其贊助的羅大佑視頻號演唱會成績。

    73天前,極狐汽車贊助崔健演唱會,成績同樣亮眼,累計觀看人次超4000萬。

    這兩個多月,極狐汽車大手筆贊助兩位明星線上演出,能靠“懷舊牌”圈住用戶嗎?

    轉化效果未定

    崔健、羅大佑,都是年齡超60歲的男性歌手,粉絲以男性為主。

    據《21CBR》記者查詢,百度指數顯示,崔健男性粉絲占比高達56.6%,羅大佑的更是高達67.8%。

    這是極狐汽車的目標用戶群體。極狐市場部總監田川在接受創業邦采訪時稱,前一年,極狐曾贊助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希望影響中年女性受眾。

    他卻發現,極狐的潛在用戶以男性為主,集中在公務員、律師、老師等人群,轉而贊助崔健與羅大佑的演唱會。

    出現在羅大佑草坪舞臺旁的“極狐”廣告牌,帶來多大效果?

    流量可觀。5月24日,羅大佑演唱會宣布由極狐汽車冠名時,“極狐”微信指數達到峰值722萬。27日演唱會當天,“極狐”微信指數接近500萬,熱度持續數天。

    轉化效果未定。據極狐汽車內部人士透露,崔健演唱會全網曝光量高達16億,帶來的高意向購車信息破千,預期轉化率達90%以上。羅大佑演唱會帶來的銷售線索,待后期公布。

    贊助羅大佑、崔健演唱會,讓更多人短時間內知道了極狐汽車,但其產品特點很難通過歌聲傳遞給消費者。

    認知是購買決策的第一步,后面的認可、試駕甚至買單,極狐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北汽藍谷投資人,在投資者交流平臺上提醒管理層“保持清醒”。

    4月24日,崔健視頻號演唱會結束后一周,有投資人留言,“極狐APP下載次數僅增加2萬人次(無法證實其數據來源)。營銷目的是發現購車線索,公司管理層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要為辦活動而辦活動,一切以結果來說話。”

    3億銷售費用

    極狐汽車,是北汽藍谷旗下高端電動品牌。

    北汽藍谷旗下還有一個品牌,“BEIJING”,主攻中低端市場,售價約10萬元,去年交付剛過2萬輛。此前,北汽藍谷主攻出租車市場,交付量曾位居新能源汽車行業第一名。

    現在其B端生意趨近飽和,銷量下滑,北汽藍谷亟需在C端打開市場,對極狐寄予厚望。

    為了打開極狐汽車的銷路,北汽藍谷大手筆花錢做營銷。數據顯示,2021年公司廣告展覽費用高達7.4億元,同比增長近1倍。

    若兩個品牌平分,那去年極狐汽車花了3.7億元的廣告費用。一般來說,高端車型的營銷費用要高于中低端車型,極狐品牌花掉的廣告費用要比這個數字多。另一公開數據顯示,極狐汽車去年的營銷費用為4億。

    到了2022年一季度,北汽藍谷銷售費用仍保持增長,銷售費用約3.1億,同比增加63%。

    高投入未換來高銷量。在過去兩年中,極狐先后推出了價格在24萬-35萬元的阿爾法T、阿爾法S。

    這兩款車型銷量并不如意,全年共交付4993臺。如果按3.7億元廣告費計算,平攤到每輛車的營銷費用就超7萬元。

    目前,極狐重點推廣的是與華為合作的阿爾法S全新HI版,5月初發布,售價約40萬元左右。

    極狐此前定下4萬輛的年銷售目標。今年前4個月,極狐銷量同比增長750%,但累計交付僅3186輛。

    這意味著,極狐要完成目標,三款車型銷量需要上個大臺階。對于起售價24萬元的極狐來說,這并不容易。【責任編輯/慶華】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榮獲“兒童優先(綠色座艙)”證書 極狐阿爾法S為兒童節獻上健康禮包
    賣一輛極狐汽車,營銷費要花7萬
    智能駕駛比拼 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吊打特斯拉Model 3
    極狐(GitLab)公司獲數億元A輪融資 加速推動中國開源DevOps生態建設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