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刷單客聽起來或許你很陌生,但沒準你的身邊就有,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公司數據造假日益猖獗,也催生了很多衍生職業,刷單客就在其中,它甚至已經變成一項專職工作,形成了一條產業鏈。這里有培訓,有職業的刷單客,還有月入數萬的灰色收入。本文就來揭秘那些O2O領域的刷單客們背后的貓膩。
發展到今天,O2O似乎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發展模式。繼投資人口口聲聲說不再看故事之后,看數據成了O2O創業者們孜孜不倦追求的話題。在數據造假的下水道里,"刷單"在黑暗的地底下肆無忌憚地成長。在這個"親身經歷"都能造假的年代,造個虛假數據算什么難事?
餓了么:月入數萬,和老板分成
外賣刷單,應該是是用戶們最深痛惡絕的數據造假行為。消費者在不清楚這些商家資質時,大多依靠其他消費者對于商家的評價進行判斷,主要查閱、比較配送時間、菜品味道等。
O姐曾經留心過一家餐館,這家號稱送餐只要23分鐘的餐館底下的評論兩極分化,充斥著大量"10分鐘、20分鐘送達"的信息,以及一小部分淹沒在評論里"70分鐘、90分鐘送達"的差評。
當O姐來到這家餐館,發現店里并沒有什么人出去配送,但是隨手一刷餐廳評價,頁面上又彈出了幾個"10分鐘送達"的五星好評。再看看賬號,總是那么些人。別告訴我他們天天能吃好幾頓外賣,對親媽也沒這么追捧吧。
根據媒體采訪資料,一位外賣刷單客坦承"1部手機每天大約可刷70元(含平臺補貼),20部手機每天就是1400元左右,因此每個月能刷4.2萬元。這筆收入和面館老板對半分成。"
Uber:刷單刷出一輛寶馬X5
專車刷單,應該是行業內曝光量最多的一個"造數據"話題。在專車軟件起步階段,招募車主曾是業務開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吸引更多的司機入駐自家的專車平臺?以Uber、滴滴為首的專車巨頭所謂的"渾身解數"無外乎燒錢二字。
你接單,我補貼。他補3倍,我就補4倍。你融資7億,我就融10億。補來補去,還不知道各家搶占份額是否已經成功,反正專車司機已經賺缽滿盆盈了。
兩部手機,或者兩個好友,或者一個軟件,又或者一個職業刷單客。你下單,我接單。你在家,我也不出門。交易成了,補貼進賬。
曾有媒體爆出,"Uber在中國至少有20萬個虛假的司機賬號被用于刷單,30%-40%甚至更高比例的訂單是虛假司機制造的虛假訂單。"
有段時間,O姐的好朋友突然說要辭了工作去當全職專車司機。追問之下,原來他公司同事家里人靠當Uber司機,自己動手當刷單客賺取平臺補貼,刷出了一輛寶馬X5。
一畝田:每十萬交易額返利200元
打著"改變中國農業、實現農產品交易互聯網+"的一畝田最近常處在風口浪尖之處,不僅深陷造假話題,關于刷單的事實也得到了大量一線員工的證實。
"每天3億的流水量的數據大多數是靠我們一線員工自己刷出來的。"
在一線員工看來,一畝田為了有華麗的數據來吸引風投的錢,根本不顧市場需求,對每個縣、每個門店大到上億、小到上百萬的流水任務太荒唐。
想要完成這任務,一線員工只能化身刷單客:兩部手機,拿自己的錢通過一畝田的線上交易從這一部手機轉移到另一部手機。最后自己的錢一分沒少,但是一畝田的平臺上已經有了這筆錢的交易數據。
另一方面,平臺的返利活動也讓刷單客荷包膨脹。根據一畝田的游戲規則,每十萬的交易額可以返利200元。這些返利,最后也只是落入刷單客的口袋罷了。談什么改變農業?只是在改變一個公司的底線而已。
刷單似已成為O2O圈里一張秘而不宣的遮羞布,投資人喜聞樂見,創業者假裝看不見,刷單客歷歷可見。所有人在這個真實的謊言里自得其樂,渾然不覺身后面臨的巨大危險。也許就算明日一畝田轟然倒下,也無法阻擋刷單客的進擊吧。【責任編輯/鄭希】
來源:九個頭條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